APP下载

在我们身上必须有一个黑夜

2016-05-31罕莫

阅读(书香天地) 2016年10期
关键词:永明容纳罐子

罕莫

谈诗,是困难的。对谈论者而言,诗永远在对面,相反诗人却在其中。由此,便产生了内外之分。有了阻隔,有了断裂,有了拒绝,当然也就有了诱惑。谈论企图从外部进入内部,于是对光线的渴望与占有便在泥土中扎下根。有了光,就有了希望,有了盼头,有了进入诗的钥匙。

诗的宇宙,诗的世界,呈现出我们直观的生命形式。人的言语、情绪、行为、想象、欲望、机缘、回忆都在舞台上演绎人间烟火。而后主角登场,咿咿呀呀,一个转身、一个手势,时间匆匆如流水,流水落花春去也。如此循环往复,把时间构成了谜。

“诗歌在我们的头脑里,生活在我们的回忆中,一切的秘诀在于时间。”按照翟永明的说法,一个是原创的时间,一个是存在的时间。从1984年到2014年,长达30年的时间跨度里,诗人翟永明创造了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优秀诗歌文本,《大街上传来的旋律》则为我们保存了两者寂静下来的不可磨灭的部分。

诗即艺术的形式,是通向我们心灵的密林幽径。诗是神秘的,如同命运。诗是存在的,诗人的工作只是创造一个与之呼应的世界,这个世界既容纳一切,又无处不在。我们的生命体验有了情绪,有了气息的进进出出,便有了千差万变的独特性与丰富性。这也是翟永明和众多优秀女诗人身上的一个共性。在30多年的詩歌写作中,翟永明保持了这个至关重要的本能。

30年前,那个“穿黑裙的女人夤夜而来”,她越过词语,越过理智,越过美甚至是死亡,一直把追问高悬在时间的额头。30年来她不喊累,不喊痛,就这样持续写了下来。30年前她曾有每年写一本诗集的愿望,后来她慢了下来。事实上,她同意了本雅明“已经完成作品的分量远比正在写作中的断章残篇轻”的观点。

每一句话,每一行诗都是未完成的。30年来,她在不断丰富着那些诗句背后隐而未显的部分。她一点一点地复原,一步一步地勾勒那些因外界碰触而萌发的种种情绪、气息,于寂静中,于尘埃下。因此,“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有了生命繁盛的循环。

在翟永明心中,读者不会像呼吸空气那样自然地去欣赏诗歌,所以,她相信诗钟爱的读者是诗人自己。读者往往因性情爱好而转向其它作品,但诗人不会。30年过去了,翟永明的诗歌写作热情由狂热进入冷静、清醒,她始终保持着最初的热情,内眺或外眺于大千世界的筑造。30年来,她始终保持着一个罐子的形态,既可以占据黑暗的一角,又可以容纳生活的活水,借以照映内心的寂静和灵魂的本质。而这个“诀窍”也是翟永明的“黑暗意识”。每个人生来就是一个罐子,于外占据空间,于内容纳活水。

人乃是一种宇宙,一种诗歌,由有限转向无限,少就是多,有限就是无限。翟永明熟练掌握着化为罐子的本领,在词语的肉身上,展开一场持续的追逐。黑夜深处那唯一的冷静的光明,成为我们内心流淌的期待,而润物细无声则是一种喧哗中的大境界。

诗人萌萌认为,在喧哗的声浪里,她能听到一种独特的声音。这本身构成一种纷繁、一种丰富,拥有这种诱惑的声音即诗。而这种声音是从期待中流出,诱发繁盛、丰富,却归于寂静。我想翟永明会从心底里同意这一说法,而萌萌也会属于翟永明心中的少数人,也能构成她与词语的对话。

30年后,那个“穿黑裙的女人”,在喧哗的声浪里,听着来自黑暗中传来的低声的回音。30年过去了,这声音依旧如同最初,有着生命的气息,有着如梦的神秘。30年来历史和事件不断消失,读者来来往往,而唯独诗歌和它所代表的事物留在原有的地方,不曾改变。

这就是,我们身上的黑夜,于我们而言至关重要。

猜你喜欢

永明容纳罐子
胡永明:“粮”心人的三大法宝
以德求得,因材育才
一罐子清风
糖果罐子
钟永明
智珠
夏日罐子沙拉
一切
碎罐
你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