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绘景(一)

2016-05-31张亮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16年13期
关键词:秋色写景朱自清

张亮

在写景记叙文里,四季之景往往是寄托作者思想情感的一种载体。如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等。我们在阅读四季之景的记叙文时,要根据写景记叙文的特点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整体感知所写之景,分析作者情感。四季之景的记叙文与一般写景记叙文相比,所写内容较多、较细、较杂。有的文章通过描写众多景物来表现某个季节的特点,有的文章则细腻地描写出一个地方的几个特有的季节之景。阅读这类文章我们先要从纷繁的季节之景的描写中把握出作者的情感。对此,最主要的阅读方法就是整体感悟法。即阅读时,先从整体上感知作者描写了哪些季节的景物,特别是重点描写了哪个季节的景物,然后从这些景物入手,分析出作者蕴含在其中的情感。如,我们从朱自清先生《春》中描写的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等,就可以分析出朱自清先生对江南春天的喜爱与赞美,以及激励人们珍惜春光、奋发向上的情感。

2.分层概括所写之景,理清写景顺序。写景顺序一般分为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阅读时,只要我们分层概括出所写的景物,就能准确地理清写景顺序,再现景物的特点。如,分层概括朱自清《春》中的景物,我们发现作者是按照逻辑顺序即春天景物的生长顺序来写的;分层概括方纪的《三峡之秋》,很容易发现这是按时间顺序来描绘三峡中秋之日不同时间的不同美景。

3.紧扣季节景物特征,揣摩写景方法。任何季节的景物都有其特点,阅读四季之景的记叙文时,我们还要紧扣这些特征,揣摩出写景方法。四季之景的记叙文的写景方法一般有正侧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等。如,老舍在《济南的冬天》写小山上的雪,分别从视觉和幻觉两方面写出了雪小、雪薄的特点,用的就是虚实结合的方法。

拥抱北京的秋天

□王 谨

我喜欢北京的秋天。尽管北京的秋天比夏冬短暂,但北京的秋色之美令人不舍。

秋天,往往把温情传递给北京的市民和中外朋友,一簇簇鲜花,点缀着北京的大街小巷;带紫的藤蔓,爬在一些四合院的围墙上,和院里几棵树上泛着紫光的果子,相映成趣,温文儒雅地礼赞着中秋和国庆这两个常常几近相连的节日。

秋天是风轻日爽的季节。诚然,北京这些年受到雾霾的裹挟,好天气甚少光顾。但在秋季,特别是在北京雨后的秋阳中,大多能看到几近透明的苍穹,心情在天高云淡、风轻日艳的景观中也变得清澈起来。

秋天是享受收获的季节。秋天是金色季,秋天的金色,熏熟了累累的果实,给人们带来收获的快乐。新上市的粮食和水果,带着新一年收获的喜气,盛满了北京的大小商店。

秋天是放开心情的季节。夏天燥热,冬天寒冷,只有秋天纯熟、温和、稳重。在不冷不燥的秋色里,一家人到郊外任何风景点静下心来,度一个周末,都会赏心悦目,其乐融融。

秋色是美丽的,但秋也给恐惧“人过中年”者带来丝丝秋凉。初秋过后,绿枝上开始出现发黄的叶子,如同人过五十头发中夹杂的几丝白发。古往今来的墨客,多有对秋抒发的感伤。看着飘然而下的秋叶,一些依稀的人生影子也仿佛浮现出来。叶影幻移,低首回味,不免叹息着流年。

一位将过中年的朋友说,岁月,掩盖了太多牵强的微笑,却掩盖不了秋叶留下的痕迹。沿着落叶的瘢痕,把淡了的思念系在枝头,用一缕秋风吹散那些逝去的印迹,去抚平那些往日的忧伤吧。

这话说得何等好啊。都说秋天是令人伤感的季节,其实,很多时候,秋却有着别样的明媚。唐代诗人刘禹锡诗云:“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是的,秋色之美,只有春天与之媲美。当一个人漫步在秋的林荫道上,或倚在棱角分明的某个角落里,拈一片落叶,细细品味,眼眸所见的秋的芳姿是那么明澈美丽,那么令人浮想联翩。此时的心绪和念想,不知不觉地就会萌发出很多斑斓的幻影。这是人生中难得静逸的幻影,也是人生中美丽的幻影。回味這幻影,它将激励人继续奋斗、有助人生下一轮的作为。

(选自《人民日报》2014年11月22日,有删改)

1.通读全文,说说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2.文中说“但北京的秋色之美令人不舍。”请同学们概括一下作者在文中分别写了哪些秋色之美?

3.作者在文中主要运用的写景方法是什么?

4.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猜你喜欢

秋色写景朱自清
清芬正气朱自清
山里秋色美
回忆,也是写景的利器
呈坎秋色
如何写好写景作文
写景的妙招
写景篇:写一种自然现象
朱自清致逯钦立信函之四(1945.6.25)
老情书 朱自清致武钟谦
秋色平平空寂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