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主城区银行网点空间演变与趋势研究
2016-05-31秦泗刚段汉明
秦泗刚,段汉明
(1. 山东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山东淄博255049; 2.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陕西西安710127)
西安市主城区银行网点空间演变与趋势研究
秦泗刚1,2,段汉明2
(1. 山东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山东淄博255049; 2.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陕西西安710127)
摘要:银行是现代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支持,其空间形态是现代城市空间研究的重要内容。为了揭示银行区位特征及空间演变规律,本文以西安市主城区1 218个银行网点为研究对象,运用GIS和空间统计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西安市主城区银行网点空间演变过程及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银行网点空间演变由城市中心向外围圈层式扩散,城市主干道是银行网点空间演变的主要路径;②银行网点分布中心变化缓慢,主要位于离钟楼1 km的范围内。分布方向变化较大,东北—西南方向成为银行网点分布的主要方向;③西安市形成了多层次银行集聚区,未来经济技术开发区将成为西安市新的银行网点集聚中心。研究结果对于金融机构合理布局及金融中心构建等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银行;金融空间;演变模式;西安市
作为金融产业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银行对区域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引导、支撑和保障作用,银行网点的多少、信贷规模、盈利水平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区域经济的总体实力和活力。从地理学角度对银行空间研究源于金融地理学,银行网点区位特征、空间组织和集聚过程等成为其研究的主要内容[1]。国外学者早期多关注货币、空间和地点之间的相互关系[2],近年来逐渐转向银行国际化扩张[3-4]、金融空间格局[5]、金融服务机构空间组织[6]和金融中心构建等研究领域。我国银行空间研究起步晚,研究内容多关注金融机构选址[7]、银行空间格局[8-9]、区位影响因素和形成机制[10]、金融市场构建[11]等领域,研究案例以宏观尺度为主,缺乏城市内部金融机构空间演变、金融机构空间聚集性以及特定集聚区位等微观层面的相关研究。
西安市是我国西北地区中心城市,在金融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了打造西北地区的金融支点和增长极。但如何引导金融服务业空间有序发展,构建城市“金融中心”和“金融中心体系”,发挥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等方面还存在诸多困惑。本文从空间分析的角度,运用GIS与空间统计等分析方法,对银行网点空间演变特征及发展趋势进行研究,以期为金融业的合理布局及行政决策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1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数据来源及处理
参考学界相关研究成果[12-13],根据实际研究需要,将研究范围界定为西安市主城区,即以西安市绕城高速为外围边界所框定的区域,区内有西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开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以及曲江新区1个省级开发区。银行网点数据来源于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的西安市银行网点,同时进行实地调研,对获取的数据进行确认和补充。根据银行网点详细地址,在arcgis9.3软件平台上将银行网点分时段落实在图上(图1),并建立银行网点数据表,包含网点单位名称、详细地址、成立时间、网点性质、网点类型等属性信息,为后续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图1 不同时间段西安市银行网点空间分布Fig.1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banks in different periods
1.2研究方法
1.2.1标准差椭圆法
标准差椭圆(standard deviational ellipse)是分析空间点数据集分布离散、集聚方向性的重要方法[13-14]。银行网点的空间分布是不均质的,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将银行网点空间分布最多的方向定义为长轴,而与其垂直的则是银行网点空间分布最少的方向,定义为短轴;旋转角则是正北方向顺时针旋转与长轴重合时转过的角度,0°与180°表示南北向为银行网点空间分布的主导方向,90°表示东西为主导方向。
旋转角的计算公式如下:
(2)
标准差椭圆短轴与长轴的计算公式如下:
(3)
(4)
1.2.2分级热点探测
热点(hot spot)探测是空间统计学分析点状地物空间集聚性常用的方法[15-16]。基本原理是扫描研究区范围内点状地物的空间分布,寻找分布密度显著高于周边地域的子区域,将其定义为热点。热点探测首先定义一个“极限距离 (fixed distance)”和“聚集单元”(cluster),聚集单元内分布密度明显高于外围地区。比较研究区内每一点与聚集单元的距离,当某点与聚集单元距离小于定义的极限距离时,则此点被纳入到该聚集单元中,据此可将点状地物的空间分布聚类成若干个密度较高子区域,称为一阶(first order) 热点区。利用同样方法,扩大搜索极限距离,对一阶热点区进行空间再聚类,得到二阶(second order) 热点区。以此类推,可得到不同层级的热点区。
2西安市银行网点空间演变特征
2.1银行网点由城市中心向外围圈层式扩散
根据西安市空间结构特征及发展时序,本文将研究区域划分为3个圈层:第一圈层是由明城墙围合而成的老城商业中心区,该圈层以钟楼为中心,包括了钟楼、北大街、解放路等多个商业商务核心区;第二圈层是环城路至二环路之间的区域;二环路以外,西安绕城高速以内的广大区域构成第三圈层。图1显示,西安市银行网点空间演变表现出明显的圈层式扩散特征。1980年以前西安市银行网点主要集中在城市核心圈层,银行网点数量占总数的44.7%,中心集聚征明显。1981-1990年,西安市新增银行网点主要分布于一环与二环之间,10年期间增加了67个,占同时期新增网点总数的42.7%,银行网点总数占研究区银行总数的40.6%。1990年以后,二环以外银行网点所占比重持续上升,2014年该区域银行网点总数占同时期银行网点总数的58.6%,成为银行空间扩展的主体。从各圈层银行网点发展轨迹来看,核心圈层银行网点所占比重持续下降,其中1981-1990年下降幅度最大,比重由44.7%下降到20.9%,1990年后,中心区银行网点所占比重下降趋势减弱,大致维持在14%左右。第二圈层银行网点所占比重先升后降,1981-1990年银行网点数量所占比重持续上升,1991-2000年比重迅速下降,2000年后下降趋势趋于平缓。第三圈层银行网点所占比重持续上升,2010年之前增速较快,2010年后增幅放缓。
2.2银行空间演变以城市干道为依托,并与城市空间演变过程一致
分析各时期银行网点与城市干道间的空间关系,发现城市干道两侧银行网点集聚明显,银行属于典型的临街型产业。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路网系统日益完善,银行对城市干道的依赖关系有减弱的趋势。
西安市银行网点密集分布的干道有红光路—韩森路、三桥路—长乐东路、解放路—和平路、未央路—长安南路、唐延路、二环南路,对以上道路两侧做0.5 km缓冲区,缓冲区面积占研究区面积的16.8%,缓冲区内银行网点数量占银行网点总数的65%以上,说明银行网点选址首先考虑交通条件,区位指向性明显。进一步分析发现,缓冲区内银行网点集聚程度呈现先增长后减弱的倒“V”形变化,1980年,银行网点总数的65.3%集聚于缓冲区内,1990年,这一比例上升到77.1%,此后逐渐下降,至2014年,缓冲区内银行网点数量占总数的67.4%。
西安市是典型的单中心城市,道路系统以方格路网和环路为主,城市主城区扩展以古城为中心,沿着主要交通轴线向外延伸,指状生长—面状充填过程明显。银行网点空间演变也具有类似的过程,经历沿城市干道延伸聚集,城市干道间填充的过程,说明城市干道是银行空间演变的主要依托,城市地域空间扩展是银行空间演变的重要诱因。
2.3银行网点分布中心变化缓慢,分布方向变化显著
标准差椭圆宏观上反映了西安市银行网点分布中心与分布走向的变化,结果显示银行网点分布中心变化缓慢而分布方向变化显著。图2所示,标准差椭圆中心即银行网点分布中心主要位于距钟楼1 km范围内,其中1980年银行网点分布中心位于钟楼东北向,距钟楼0.85 km。1980-1990年期间银行网点分布中心向西南方向跃迁1.25 km,1990年后,分布中心空间移动缓慢,基本固定在钟楼西南方向0.4 km范围内。分布中心的空间运动轨迹表明银行网点空间在不同时段皆具有明显的向心性,银行网点分布中心同时也是城市空间结构的中心。从标准差椭圆长轴与短轴的比例关系来看(表1),长轴与短轴比例大于1,银行网点空间分布方向性明显。长轴与短轴之比由1980年的1.63下降至2014年的1.23,银行网点由城市中心向外围扩展过程中,空间分布方向性趋于减弱。这主要因为西安市城北行政中心与城南科教文化区银行网点集聚,由此引发的标准差椭圆南北向拉伸。从银行网点空间分布方向来看,1980年标准差椭圆旋转角为82.05°,银行网点基本呈东-西向分布。1980年以后,标准差椭圆长轴逆时针旋转,至2014年旋转角减至49.18°,东北-西南方向成为西安市银行网点空间分布的主导方向。分布方向的空间变化主要因为高新区银行集聚区的形成并由此引起标准差椭圆旋转变形,城市中心区和高新区两大银行网点集聚区空间位置确定了标准差椭圆长轴的方向。
图2 不同时期银行分布的标准差椭圆Fig.2 The standard deviational ellipse of the bank distribution in different periods
年份1980年1990年2000年2010年2014年中心距钟楼距离/km0.850.450.320.40.45长轴/km13.7613.0411.9712.4710.33短轴/km8.479.639.6010.2112.70标准差椭圆面积/km291.6398.5689.6899.98103旋转角/(°)82.0573.4361.3949.5349.18
2.4西安市主城区内部形成了多层次的银行集聚区
使用CrimeStat-3.2软件,对西安市主城区银行网点空间分布进行热点探测。CrimeStat软件由美国Ned Levine开发,最初目的是对犯罪事件进行空间分析,后来在描述点状事物空间分布集聚性等方面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为避免同阶次热点区之间出现空间交集,确保一个银行网点只能落入一个热点区,同时保证同阶次热点区面积相同,热点空间分布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定义一阶热点探测极限距离为1 km,二阶热点探测距离为5 km,一阶热点区内银行网点数量不低于10个,二阶热点区银行网点密度不低于10个/km2,且区内至少包含有6个一阶热点区。
探测结果表明(图3):①西安市银行网点热点分布不均衡,表现为南多北少、西众东寡的基本格局。②热点分布与城市主干道联系密切,一阶热点区被城市主干道牵连呈“串珠状”分布,二阶热点区空间走向与其依附的主干道走向一致,说明银行集聚区形成及分布与交通便利程度密切相关,交通设施是影响银行集聚区形成的重要因素。③银行网点空间分布集聚性显著(表2),热点区内有银行网点738个,占银行网点总数的60.6%,其中:一阶热点区有35个,区内有银行网点498个,占银行网点总数的40.9%;二阶热点区只有2个,位于城市中心区和高新区,区内有银行网点317个,占总数的26.0%。一阶热点区与二阶热点区银行密度为研究区平均密度的11倍和4.9倍。说明经过多年发展,西安市主城区已初步形成了层次鲜明的银行集聚区,其中老城商业中心区、高新区由于银行网点数量多、分布密集,形成了金融功能服务区,除此之外,其他地区银行分布处于小尺度空间集聚态势。
图3 不同层次的银行集聚区分布图Fig.3 The different levels of bank clusters
区域银行网点数量/个比重/%面积/km2密度/(个·km-2)一阶热点区49840.917.528.5二阶热点区31726.024.812.8西安主城区12181004682.6
3西安市银行空间演变趋势
综合银行网点空间演变特征及人口、产业活动的空间扩散趋势,认为西安市未来将形成“老中青”三代相结合的银行网点集聚区。图4所示,实线圈表示已经形成的银行网点集聚区,虚线圈代表未来形成的银行网点集聚区。
中心区银行集聚区(A):明城墙围合而成的老城商业中心区,银行网点165个,其中银行分行11个,外资银行3个。银行网点主要分布在北大街—南大街、解放路—和平路、西大街—东大街、莲湖路—东五路形成的两纵两横轴线上。中心区银行集聚区形成时间较早,121个银行网点在2000年前就已设立,占集聚区银行网点总数的73.3%。该集聚区银行数量多、密度大、可达性高、服务半径广、服务人口多,所以规模和功能保持稳定。但由于明城墙空间限制,未来相对地位会持续下降。
高新区银行网点集聚区(B):现有银行网点137个,其中分行12个,外资银行2个,银行网点主要分布在唐延路、二环南路和太白南路围合而成的“金三角”地带。高新区银行集聚区形成时间较晚,2005年后批准成立的银行网点占集聚区银行网点总数的67.1%。
高新区银行集聚区形成主要依赖于区内优越的商务环境。相关研究表明,西安市高新区是现代商务活动的集中分布区,是导致西安市CBD与CRD空间分离的引擎。银行与现代服务业“多业联动”,现代商务活动的发展为银行业创造了广阔市场和持续增长的动力。随着高新区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实施,二次创业园区建设以及人口、产业活动向高新区集聚,未来高新区金融地位会持续上升。
经开区银行潜在集聚区(C):现有银行网点75个,其中分行3个,外资银行1个。银行网点主要分布在未央路及市行政中心区。2008年后新成立银行网点56个,占该区银行网点总数的74.4%。
经开区是西安市行政中心所在地,规划CBD与金融中心。区内以机械电子、汽车产业、轻工产品、新材料等为经济支柱,资金密集性质突出。鲁滨逊分析资金密集型产业与金融发展的动因时指出,产业空间领先一步,金融机构则紧随其后[7]。规划行政引导、产业基础推动、便捷交通条件、人口空间聚集等为经开区银行集聚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目前,经开区银行集聚初具规模,根据金融机构路径依赖的累积效应[16],未来银行网点集聚趋势将会持续,成为西安市新的银行网点集聚中心,届时西安市会形成以高新区、经开区、中心区为核心的金融机构空间大三角格局。
图4 西安市银行集聚区演变趋势Fig.4 The evolution trend of bank clusters in Xi’an city
4结果与讨论
与国外相比,我国金融地理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金融机构空间格局、组织形式及空间演变等研究案例较少。本文以西北地区中心城市—西安市为例,对银行网点的发展过程、空间演变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提出了未来西安市银行网点空间演变趋势。
研究发现,西安市银行网点空间由城市中心向外围呈同心圆圈层发展,这与西安市建成区空间扩展过程有密切关系。标准差椭圆分析结果表明,银行分布中心变化缓慢,分布在距钟楼1 km范围内,而分布方向变化较大,由东—西向分布转为东北—西南向分布,高新区至古城商业中心的方向成为银行网点分布的主要方向。随着标准差椭圆长轴与短轴差距减少,银行分布方向性减弱,这主要缘于城北经开区与城南文教区银行密集分布对标准差椭圆的拉伸变形。经过多年发展,西安市已形成了多层次银行集聚区,微观层面上,在交通枢纽、商业中心、高档居住小区等形成了银行集聚节点,多个集聚节点形成更大规模的银行集聚区。目前西安市有高新区、古城商业中心两大银行集聚区,银行集聚区不仅是银行网点集中分布地,同时也是银行分行、外资银行所在地。未来,由于规划政策、产业发展、人口聚集等因素的推动,经开区将成为西安市新的银行网点集聚中心。
本文论述了银行网点的空间演变特征及发展趋势,对城市金融业合理布局及金融中心构建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受制于篇幅,未能对银行集聚区形成过程、区位特征、驱动机制等进行分析,也未对不同结构层级和所有制形态的银行网点空间分布模式进行研究,这些都将在以后的研究中予以完善。
参考文献:
[1]劳拉詹南.金融地理学[M].北京:商务出版社,1999:4-15.
[2]HARVEY D. The limits to capital[M]. Oxford:Black Well,1982:3-18.
[3]GOLDBERG L G,JOHNSON D. The determinants of US banking activity abroad[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1990,9(2): 123-137.
[4]NOBUYOSHI Y. A note on the location choice of multinational banks: The case of Japanese financial institutions[J].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1998,22(1): 109-120.
[5]LEYSHON A, THRIFT N, PRATT J. Reading financial services: texts,consumers and financial literacy[J].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D: Society and Space,1998,16(1): 29-55.
[6]COFFEY W J,SHEARMUR R G. Agglomeration and dispersion of high-order service employment in the Montreal metropolitan region,1981-1996[J].Urban Studies,2002,39(3):359-378.
[7]柳宗伟,毛蕴诗.基于GIS与神经网络的商业银行网点选址方法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4(9):55-59.
[8]彭宝玉,李小建.19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银行业空间系统变化研究[J].经济地理,2009,29(5):765-772.
[9]秦泗刚,段汉明.西安市银行网点空间集聚性分析[J].测绘科学,2015,40(7):68-71.
[10]潘英丽.论金融中心形成的微观基础—金融机构的空间聚集[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3,5(1):50-57.
[11]匡爱民.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金融市场的嬗变[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3(2):21-24.
[12]牛俊蜻,吕园,刘科伟.城市规划视角下西安市主城区住宅空间结构演变研究[J].人文地理,2011,26(4):48-53.
[13]秦泗刚,段汉明.西安市主城区银行业分布及集聚特征[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51(2):92-98.
[14]王宝军.基于标准差椭圆法SEM 图像颗粒定向研究原理与方法[J].岩土工程学报,2009,31(7):1082-1087.
[15]王劲峰,廖一兰,刘鑫.空间数据分析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76-125.
[16]艾廷华,刘耀林.保持空间分布特征的群点化简方法[J].测绘学报,2002,31(2):175-181.
(责任编辑李小玲)
Study on the Spatial Evolution and Trend of Bank Branches in Xi’an City
QIN Sigang1,2, DUAN Hanming1
(1. School of Architecture & Engineering,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ibo Shandong 255049,China;2. School of Urban & Resource Science, Northwest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127,China)
Abstract:Bank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modern economic activities, it provides financial support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bank branche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modern urban space research. In order to reveal the bank loc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spatial evolution, 1218 banking outlets in the urban areas of Xi’an are chos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Using a combination of GIS and spatial statistics analysis, In this paper, the evolution process and trend of bank network in the main part of Xi’an are analyzed. The result shows that: (1) bank outlets gradually spread from the city center to outer peripheral areas and urban main roads are the main paths of the evolution of bank network; (2) the expansion of bank outlets in the central region in the range of 1km from the Clock Tower goes slowly. However, expansion direction of banks changes significantly and the Northeast - southwest direction has become the main direction of bank expansion; (3) a multi level bank gathering area is gradually formed in Xi’an city. In the future, the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will become a new center of bank network. The research results have certain application value for the arrangement of a rational layout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financial centers.
Keywords:bank; financial space; spatial evolution; Xi’an city, China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6600(2016)01-0045-0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178163)。
收稿日期:2015-05-30
doi:10.16088/j.issn.1001-6600.2016.01.007
通信联系人:秦泗刚(1979—),男,山东日照人,山东理工大学讲师,博士研究生。E-mail:qinsigang_32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