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大班幼儿自我管理能力四部曲

2016-05-31俞水静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16年5期
关键词:积木班级家长

俞水静

幼儿自我管理能力是指幼儿自己在一日活动中进行自我安排和规划,树立一定的规则意识,并进行行为内化,从而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管理自己的生活、学习、游戏等各环节的能力,以使各项活动都能自主、有序开展。经过两年的幼儿园教育,大班幼儿已经形成了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自制能力有所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有所增强,有了自己的主见,也有了一定的独立性,需要成人把他们当做“大人”一样看待。因此,通过合理有效的方法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有助于培养其独立能力、自觉性和自信心,同时也能减轻幼儿教师的教学负担,达到实施班级管理的最终目标。那么教师在日常班级管理中如何逐步来提升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呢?

一、注重环境细节,培养自我管理意识

环境是不会说话的老师,通过环境的创设,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了解规则,从而形成一定的自律意识。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利用标识“明”规则

标识可以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加以展示。图文结合是幼儿喜闻乐见,也比较容易接受的一种形式,如:美工区里,幼儿人手一套的绘画工具以小组为单位摆放,摆放时与贴在区域柜里的标志一一对应,不仅有利于幼儿取放,而且减少了幼儿的无效等待时间。阅读区里,老师自制的图片标识,提醒孩子们保持安静,看完后要整理好放回原处。厕所里,在男孩的小便槽中,按一定间距贴上一朵朵小花,不仅隐性地提示了可容纳的人数,还提醒孩子们小便要对着小花浇浇水,不能让尿液溅到外面。楼梯上贴小脚印,孩子会自然而然顺着脚印靠右走、有序走等等。标识的创设能让孩子自主、主动地去理解并逐渐掌握“我”应该怎么做,从而达到实施自我管理的目的。

(二)利用布局“定”习惯

小至班级,大至幼儿园其实都像一个“家”,要想“家庭环境”井井有条、整洁有序,光靠个体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每一个成员都必须遵守的一定的规则,知晓每一件物品的摆放位置,从而养成一定的生活习惯。从一定意义来讲,物品摆放的整洁有序,也可以减少活动中幼儿的无效等待时间,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如:幼儿的水彩笔、油画棒摆放,可以以组为单位,放到固定的塑料框里。摆放时要先放油画棒盒,注意统一的朝向。在塑料框里剩余的地方放上水彩笔,统一放置到美工区柜里。这种方法同样也可以用在剪刀、画画要垫的报纸等物品的放置上。不仅方便取用,还能让幼儿学会归类摆放的好习惯。幼儿在离开活动室时要养成把椅子塞到桌子下,既美观又安全。浇好花草后,自制水壶里要灌好水,放在植物柜最底层,方便下一位值日生随手取用等等。这种生活习惯养成后,幼儿会自然而然地学会物品的归置。

(三)利用音乐“理”时间

在大班一日活动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种现象:大部分孩子起床后,准备开始吃点心了,个别孩子还在慢腾腾地穿着衣裤;大部分孩子吃完点心,个别孩子还在喝水。老师也会感到很无奈,又不能过于干预。仔细分析这些孩子,也不一定是动作慢,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孩子缺少时间观念,不知道怎么妥善安排自己的生活,掌握不好活动的节奏。究其根本往往是家长过于包办,缺少锻炼。那么怎样隐性地提示孩子掌握活动时间呢?音乐的介入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如:点心进餐环节,我们可以根据时间选择合适的音乐,前面音乐的选择以舒缓、优美的为主,既可以创设进餐气氛,又能增进幼儿食欲。后面的音乐可以选择乐曲节奏明快、动感的,音乐节奏的加快会给孩子动作要加快速度的心理暗示。也可以让已完成点心环节的孩子随明快的音乐进入自主游戏活动,让等待也充满乐趣。孩子们在熟悉音乐后,会知道哪首乐曲响了,我应该做什么事了,从而逐步掌握活动节奏。这种方法同样可以用在午睡环节。

二、以“小组”为单位,优化自我管理效能

班级里往往一张桌子围坐5~6人,以此分组,分配班级的任务,是老师们的通常做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引导幼儿生活自理或参与家务劳动,发展其手的动作。老师大可放手把班级里的事务放手交给幼儿,让幼儿参与班级管理,幼儿不仅乐在其中,而且学在其中。

(一)管好自己

作为小组成员,首先要有参与决策的权利。以小组为单位,制订组内协议,让孩子们通过讨论,明确要做什么,该怎么做。这样孩子带着主人翁的思想参与活动会更加积极,行动目标更加明确。如晨间积木的收放,孩子们对拿积木非常感兴趣,对收拾却都推三阻四,于是我鼓励孩子们自己来解决问题。孩子们商讨后决定:由先到的小朋友拿积木,拿来后大家都可以玩,遇到矛盾和纠纷由小组长负责解决。积木收好后,由拿积木的小朋友统一送回到积木柜上。于是这件经常容易引起吵闹的麻烦事迎刃而解。在日常活动中,我也鼓励幼儿,小组的事情商讨解决,有疑惑的投票解决,解决不了的再来找老师帮忙。一段时间下来,告状的孩子少了,幼儿也能遵守公约,分工合作完成班级里的事务,如:餐后打扫、图书整理等等。为增加小组管理的趣味性,幼儿可以自己给小组名命,如羊羊队、霹雳队,以增进组内成员的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

(二)管好别人

在实施小组管理中,“小组长”这个角色必不可少,也很关键。小组一般可设“正”、“副”两个“组长”,“正组长”负责生活管理,包括分发点心、分配打扫任务等;“副组长”负责学习管理,包括分发、放置学习用品等等。为公平起见,同时也为了给每个孩子提供平等锻炼的机会,组长采取轮流制。一学期下来,每位幼儿基本都能当2~4次组长。组长在完成自己的任务之外,还要管理好小组内的每个成员。幼儿在体验管理与被管理过程中摆脱依赖,获得自主的满足与乐趣,使得幼儿相互监督、自我约束,守规则行为明显提高。

三、坚持激励评价,激发自我管理的兴趣

幼儿在实施自我管理过程中,正面的激励与评价相当重要,老师要摆脱“一言堂”的做法,采取师评、幼评两种方法,尽量做到公平公正,适当照顾到弱势个体。

(一)幼儿评价

每周一次的“好孩子”评选,对孩子来讲十分具有诱惑力,戴上“好孩子”的标志对孩子来讲是无比至上的荣耀。采取民主投票制的方法不失为一种方法,既可以体现公平性,又不会让那些强势的孩子成为“羊群中的狼”。结合幼儿在一日活动各环节中的表现,让每一个幼儿都参与评价,做到人人都有话语权,人人都有决定权,人人都有参与权。同时也能让幼儿相互监督、相互尊重,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二)教师评价

为照顾到那些能力相对较弱的孩子,这些孩子经常会因为个性柔弱而得不到选票,这时就需要用老师手中的“进步奖”来鼓励他们。在集体前晒晒这些孩子的亮点,既可以增加幼儿的自信心,也能进一步激励孩子做得更好。教师在集体点评时,可以例举一些小组的好做法、新进步,激励幼儿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必要时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并行,以期达到积极评价的促进作用。

四、家园积极合力,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在培养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过程中,老师还可以通过QQ、校讯通、手机短信等多种渠道,加强与家长积极沟通,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理念。引导家长创设机会让幼儿自己实现自我服务,并坚持要求、持之以恒,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去做,共同促进幼儿自理能力的提高。双方应及时互通有无,教师可以通过让家长参与幼儿园事务、把幼儿在园表现告知家长等方式鼓励家长与幼儿园密切合作。家长也可以把幼儿在家的表现与老师沟通,通过教师评价、班级同伴的肯定来鼓励幼儿进一步树立信心。只有家园合力,才能让我们的努力事半功倍,才能让我们的孩子自立自强,真正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在实际培养大班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自己还应该以身作则,当好幼儿的榜样。只有耐心引导,积极评价,管得巧,管得妙,相信孩子的潜能,才能真正为孩子打造一个自主发展的空间。

猜你喜欢

积木班级家长
班级“四小怪”
这块积木能给我吗
星钻积木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不称心的新班级
家长请吃药Ⅱ
有趣的积木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