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冰球,大梦想
2016-05-31
文|本刊记者 胡 月
小冰球,大梦想
文|本刊记者胡月
最近3个月以来,8岁的黄子恩的周末时间没有像同龄的小朋友一样在家里休息,而是全部奉献给了冰球训练和比赛。2016年1月10日在首都滑冰馆举行的比赛对黄子恩所在的浩泰冰球队来说至关重要,他特意邀请父亲前来观战。
2015-2016赛季北京青少年冰球联赛自2015年10月24日开战以来,已经进行到第10个比赛周,赛程基本过半。本赛季有1700多名冰球小运动员,在为期4个月的赛季内总共进行730场比赛。
文化桥梁
北京市青少年冰球联赛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的青少年冰球赛事,已连续举办八届。这个赛季的比赛分为U6、U8、U10、U12、U14五个年龄组别。其中U8、U10和U12年龄组的比赛分为季前赛和季后赛,U6年龄组只进行季前赛。U14组还特别邀请到了哈尔滨和齐齐哈尔各一支球队进行城市对抗赛。
北京市冰球运动协会专项负责人邢寉介绍,北京的青少年冰球运动刚刚起步,目前6-10岁的孩子占参赛选手的大多数,孩子们对这项运动充满好奇。然而每个周末,最早的比赛从7:00开始,最晚的要到晚上8:00才能结束。这对小球员来说,是非常严峻的考验。
邢寉还有另一个身份,冰球少年的家长。她的儿子目前在加拿大读高中,坚持参加冰球训练和当地的青少年冰球比赛。她对冰球这项竞技运动有更深刻的认识。
“冰球并不仅仅是一项锻炼身体的运动,作为集体项目,它非常考验孩子的意志力。我儿子在加拿大为了参加一场冰球比赛,在大雪中开车300多公里是常有的事,没有一个球员说因为偷懒或者因为要写作业而缺席。这不但是意志力的考验,还教会了孩子要讲信誉。”
很多家长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鼓励和支持孩子打冰球。邢寉表示:“北京的青少年冰球之所以发展得这么好,跟家长的支持有绝对的关系。”目前在北京的冰球协会中,上到秘书长,下到志愿者,基本上都是冰球少年的家长。
其中最有名的是北京冰球运动协会名誉会长英达,他是中国著名演员、导演。在儿子英巴彦9岁时,英达决定送他去美国,接受更好更系统的冰球训练。
从那以后,英达和英巴彦就一直致力于将冰球带入中国,也正是因为具有一定的“明星效应”,近年来冰球在北京越来越火。现在,英巴彦已年满18岁,他认为:“冰球能够跨越两种文化间的鸿沟。它之所以在中国还未流行,是因为中国人并不了解它。一旦人们了解了这项运动,一定会和我们一样爱上它。”英巴彦的爷爷英若诚曾经在《中国建设》(《今日中国》前身)担任编辑,后来任中国文化部副部长。祖辈用语言作为文化的桥梁,现在孙辈用冰球传承着祖辈的事业,着实让人感到欣慰。
初生牛犊
目前,北京青少年冰球的运作模式与北美冰球联赛非常相似,孩子们加入俱乐部,以俱乐部为单位报名参加联赛,平时的训练费用和参赛报名都是自费。
黄子恩是在一年多以前才开始接触冰球的,在北京这并不是一项普及度很高的运动。正是因为它不普及,练球和参赛的成本也并不亲民。像黄子恩所在的浩泰冰球俱乐部,聘请的是美国冰球教练,所在冰场条件也相对好,每小时的学费是340元,一个月下来需要4000多元人民币。在北京基本上相当于一个普通职员一个月的工资。其他俱乐部的课程价格也并不比浩泰低多少。
北京市冰球协会秘书长刘戈认为,与中国的其他地区相比,北京的冰球运动之所以有较快的发展,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北京人历来喜欢冰雪运动,每年冬天后海溜冰是北京年轻人过冬的传统活动,虽然地理位置不如冬季漫长的东北地区优越,但跟中国南方如上海、广州这些大城市相比,北京具有一定的优势。第二,也是最重要的,北京具有足够雄厚的经济条件。与哈尔滨、沈阳这些东北城市相比,北京的经济和文化发展都是遥遥领先的,中产阶层人群不但数量占优,而且眼界更开阔,一些从欧美留学回来的家长会看到冰球运动的优点,并且鼓励和支持自己的孩子去参与。
然而,中国的冰球训练水平与北美还是有很大差距,从训练水平到教练员、裁判员等人员配备,再到各种硬件设施,北京的冰球发展只能说还处在“初生牛犊”的阶段。
目前,中国发展最好的冰球球员,是英巴彦在国内打球时的小队友宋安东,他在2015年的北美冰球联赛选秀中,于第6轮第172顺位被纽约岛人队选中,成为NHL百年历史上第一名被选中的中国球员。然而宋安东在国内的训练时间仅有两年,8岁移民加拿大接受系统的训练,才是他拥有今天成绩的主要原因。
随着2022年北京和张家口联合申冬奥成功,冰球似乎一夜间成了国内群众体育中热议的话题,北京市政府甚至把冰球当作自己冬季体育的一张名片,雄心勃勃地规划如何在2022年的赛场上大有作为。7年的时间,一只小牛犊可以发展成什么样子?这非常值得人们期待。
孩子们对这项运动充满好奇 图/魏尧
体制化还是商业化
在谈起中国冰球现状的时候,作为行业的参与者和冰球少年的家长,邢寉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北京的冰球发展到今天,取得了不少好成绩。我们非常希望政府对这个项目有所支持,但从另一个角度讲,又害怕政府的扶持让这项运动走向体制化模式,这并不是一个好的发展方向。”
目前北京的冰球发展可以说是全商业模式的,这与其他省市的体制化发展完全不同。北京的孩子单纯为了兴趣爱好在课余时间打球,并不与平时的学习和生活冲突,而一旦进入体制化模式,优秀的冰球选手被选入体校集中训练,不管之前学习成绩如何,都无法正常地接受文化课教育。这并不利于一个人的全面发展,而且一旦冰球事业无法发展下去,连回头再学习其他谋生能力的机会都错过了,这其实是中国体制化体育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所以,不少家长希望政府能起到一个积极的引导作用,在现有的发展方向上,给予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扶持冰球的发展。为此,北京体育局号召各大中小学,加开冰上体育课程,组建校队,并且逐渐把冰球特长作为升学的优势,这对冰球少年们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北京冰球协会也致力于加大冰球在校园的发展,组织举办了北京中小学生校际冰球联赛,2015年有36支球队参赛。
从长远角度讲,冰球是非常具有商业价值的一项运动产业。一方面,冰场的日常维护和冰球护具都对专业度有非常高的要求;另一方面,需要“童子功”的冰球训练,是一项粘性很高的运动项目,培养一个孩子练冰球不是一年两年就会有成果的,需要长期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对于城市化过程中的中国来说,快速增长的中产家庭让冰球有了一个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此外,乘着2022年冬奥会的东风,北京将带动东北、河北、山东等北方省市,形成一个规模不小的冰上项目产业发展圈。
谈起中国冰球未来的发展前景,邢寉话里话外充满信心:“冰球运动员的运动寿命相对长,在北美联赛中40多岁打冰球的人也并不少见。希望在未来的10年、20年里,像黄子恩这样的冰球小将们能不忘初心,守住自己的冰球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