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小学生心理健康,促进个性发展

2016-05-30黄小珊

考试周刊 2016年31期
关键词:身心挫折心理健康

黄小珊

小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有多种,包括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学校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家庭因素的影响存在极端:一是父母离异的孩子往往将他人视为排斥性及不可信赖的。近年来,一些关于离婚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证实,由于父母离异,常使子女的内心产生严重的焦虑与矛盾、多疑、孤僻、冷漠、心神不定或神经质,甚至导致心理变态及反社会行为。二是家长过于溺爱。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有些家庭条件好的,在家里被众星捧月似的宠着护着,“拿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口里怕化了”,重饮食营养摄入,轻情感需要的满足,重成人包办代替,轻小学生独立性培养。从科学的角度看,这些教养方式显然都是错误的,对小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容易造成不良后果。

不良的社会生活环境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经常处于紧张之中,心理上的种种冲突、压力和焦虑不断增加。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对儿童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随着时代的发展,小学生与各种社会传媒的接触,直接影响了小学生道德观念和行为的形成,对其身心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学校环境可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两大类。“硬环境”是指学校中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实际影响的、有较为明确的要求和具体评论标准的客观条件,如学校中的学科设置、教学设备和周边环境等。“软环境”是指学校中客观存在的、主要由教师控制和把握的、经常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实际影响的各项条件。学校环境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何种影响,取决于在这一环境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其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学校中的消极因素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抑制,就会对学生的健康发展产生消极影响,而这种影响的最直接后果是危害学生的心理健康,甚至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障碍。就目前情况看,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是多方面的,从情绪方面说,大多数留守儿童都是隔代抚养或者托付在亲戚家,不能同长辈有效沟通,在情感上缺乏关爱,容易产生心理障碍,有的儿童性格内向孤僻、敏感多疑、不合群、不愿与别人交往;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逆反情绪,不听任何教导,或者过于淘气;有的则有焦虑心理,抑郁症状。

在日常心理教育、辅导中,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第一,满足孩子的自我价值感。一个有自我价值感的孩子才有可能成为人格健康的孩子。这意味着家长要看到孩子的长处,立足于孩子的优点教育孩子,这样才能确立孩子的基本自信心及对自己生命的接纳和热爱。一个悦纳自己的人才有可能热爱生活,喜欢学习,才有不断增强自己的动力,个性才能得以张扬。

第二,合理的学习负担。学习负担是否合适,是否适应孩子的身心承受能力,直接关系到孩子的人格健康程度。儿童的心理压力主要来自考试和升学,从学前教育一直到高中,他们都要长时间高强度地承受这种压力。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不断地体验到紧张、焦虑、烦恼、抑郁、失望,使他们长期处在负面情绪的困扰中。持久负面情绪形成的不良心境是导致心理病态及人格扭曲的重要原因。父母适当地调控孩子的心理压力,让孩子学习负担适当,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这是家庭中人格教育最基础性的工作。

第三,满足孩子的多种心理需要。从人本主义心理观看,需要是人的行为的基本动力,人的一切行为都围绕需要而展开,一个人的需要满足越充分、越多样化,他的潜能发挥就越充分,人格就越健康。多数家长注重孩子认知需要的满足,而严重忽视孩子其他心理需要的满足。事实上,孩子除了认知需要以外,他们还有交往的需要、归属和友爱的需要、展现自我特长的需要、得到认同和尊重的需要、活动和探究的需要及创新的需要等。孩子任何需要的满足都有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促进他们的人格发展。因此家长应该注意到孩子的这种需要,并尽可能地使之满足。

第四,理性的挫折教育。我们提倡在家庭教育中应增加孩子在生活方面的挫折教育,而在学习上应该更多地让孩子体验到成功教育的喜悦,这才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发展。同时家长需要了解,真正的挫折教育是什么?在挫折教育中家长应承担的责任是什么?真正的挫折教育是:当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家长能够在情感上站在孩子的一边陪伴他,让他学会用受挫后提升的经验和能力,面对下一次同样的状况;家长智慧地让孩子懂得,活着不容易,总有很多挫折需要面对,让孩子看到在挫折和困难中提升的能力,得到的经验,让孩子更从容地面对下一次,更从容地面对未来的人生。

第五,创造宽松和谐的良好教育环境。教师在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帮教和矫正其心理失衡时,应首先为他们创造一个适合他们心理成长的良好外部环境,捕捉教育时机,为他们选择和提供一些可读性强,又适合他们年龄特征、内容健康的课外书籍、结合重大节日多开展有意义的活动。平时组织学生观看健康的影像,组织参观烈士纪念馆,革命先烈纪念地,举行歌咏会、朗诵会等,以此分散和转移社会不良影响对他们心理的刺激。教师应该放下架子,同学生交朋友谈思想,摸清他们心里的真实想法。只有这样,矫正他们的不良心理才会见成效。

“孩子是要用心去沟通的”,这是我担任心理健康老师最深的一句话。只要把身边的每一件事当做大事,用心引导学生,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切入点,就一定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就一定能使每一位学生“学会微笑,乐观面对每一天”。

猜你喜欢

身心挫折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大自然的声音疗愈身心
集邮养生 身心兼顾
挫折使我更坚强
给身心降个温
在挫折与攻关中铸就优雅
生活需要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