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教育活动的意义

2016-05-30易丑丫

考试周刊 2016年31期
关键词:教育活动启示师生关系

易丑丫

摘 要: 苏霍姆林斯基在担任巴甫雷什中学校长时创作了许多教育专著,通过教育实践总结了很多教育思想,这些教育思想不仅在当时而且在现代对教育活动仍然有非常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 苏霍姆林斯基 师生关系 教育活动 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以下简称“苏”),前苏联最有名望的教育家,出生于乌克兰共和国。1936至1939年就读于波尔塔瓦师范学院函授部,毕业后取得中学教师证书。1948年起至去世,担任他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村完全中学——巴甫雷什中学的校长。苏霍姆林斯基在从事学校实际工作的同时,进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论问题的研究,写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巴甫雷什中学》、《公民的诞生》、《爱情的教育》等教育专著。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教育的集大成者,他的“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孩子”的思想是教育思想宝库中的瑰宝。前苏联70多年的教育为社会主义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经验。中国教育受苏联教育的影响很深。前苏联虽然解体了,但是反映教育规律的一些苏联教育思想却永放光芒。这些教育思想具有时代性、先进性,因此反映这些教育思想的著作经久不衰,成为经典。

从《要相信孩子》和《给教师的建议》这两本书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在学校这个范围内,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

为什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否和谐,关系到整个学校各项教育活动能否正常进行和成效的高低。苏霍姆林斯基在《要相信孩子》的致读者中提到:“只要学校,教师集体和学生集体,尤其是教师在教育方面尽到努力,就可以也应该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政治的,诚实的,热爱劳动的,坚强而勇敢的,忠于祖国和劳动人民的人。”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教育过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正常教育活动能得到高效率的保证。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一种无形的推力。它不仅能给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教育氛围,还能让教师得到学生真诚友好的配合,使教育能够高效进行下去。

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立足于师生之间的信任。信任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尊重。以教师的立场而讲,教师把学生当做什么样的人看待,就等于暗示他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学生往往会从教师的信任中体会到人的尊严,看到自身的潜能,激励自己不断进取。赢得学生的信任是至关重要的。

1.教师如何赢得学生的信任

1.1设身处地地理解学生

就是换位思考。苏霍姆林斯基对此得出的反思是在第一个事件中(P1Ll5),谢廖沙和沃洛佳打架,教师没有仔细了解实情就简单粗暴地批评了沃洛佳,导致了这次不公平的批评教育。教育者不应该是一个不动感情的,只按着某些具有抽象公正性的条条办事的审判官。教育者应该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一个个和孩子们一样对周围事物有喜怒哀乐的人。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有了抵触的情绪,作为教育者,应该去感受,去换位思考,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从而让这个教育过程顺利进行下去。相反的例子(P10~11),柯利亚在偷走集体的兔子的时候,教师站在学生的立场分析了柯利亚为什么这么做的原因,没有批评,而是采取了另外一种方式让孩子认识自己的错误,柯利亚返还了拿走的兔子。之后,教师还提议每个孩子领养两只兔子。这样,不仅孩子了解了老师的良苦用心,而且达到了老师教育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就增加了。在《要相信孩子》中,苏霍姆林斯基总结道:为了关怀儿童,不仅要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而且要学会用他们的思想和感情来生活,把他们的忧伤、焦虑和为之激动的事情统统装在自己的心里。这个过程就是教师换位思考,从孩子的立场思考问题的过程。

1.2尊重和维护孩子的自尊心

渴望受尊重是每一个人的一种正常、普遍的心理需要,自尊心是学生的一种心理需求。在教育过程中,如果学生的自尊心得不到教师的维护,就会很容易丧失自信,自暴自弃,甚至悲观失望。在《要相信孩子》中(P4~5),格里沙的耳朵就是一个例子。老师当众批评了格里沙的耳朵不干净之后,格里沙虽然变干净了,但是在之后的生活学习中却很难再集中注意力学习,导致学习一落千丈。相反,学生得到了尊重和维护,就能增强信心,克服困难,走向成功。同样,书中的例子(P54L4),柯利亚因为贪玩而忘了去插挡雪板,却向老师撒谎说,插过挡雪板了。老师知道柯利亚平时是一个既谦逊又热爱劳动的好孩子,他只是玩得入了迷才不得不撒了谎。老师并没有戳穿他,而是埋怨天气又下了不少雪而导致不得不再插一次挡雪板。在这个过程中,柯利亚还是那个谦逊爱劳动的孩子。其实,柯利亚未必不知道他撒谎已经被老师发现了。只是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对他自尊心的维护,让他更积极地为集体着想,更积极地做一个谦逊、爱劳动的好学生。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总结(P10L17):任何一个考虑问题较深的教师都知道,每一个学生,哪怕是一年级的小学生,如果他感到老师对自己的印象比自己的实际表现要坏,他的自尊心都会受到极大的伤害。相反的,如果儿童不仅知道而且体会到教师和集体对他个人的优点既注意到了,又很赞赏,那么他就会尽一切努力变得更好。所以说,尊重学生是教师有效开展教育的需要,也是赢得学生信任的关键。

2.给予学生足够的耐心

教育是一个过程,从教师开始引导学生走入正轨到最终学生能独立完善自己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这个时间段或长或短。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反复犯同样错误的状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在《要相信孩子》中(P44~48),维佳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老师发现一年级的维佳有了偷东西的苗头,并没有揭穿他的行为,而是一步步引导他在不诚实不道德和高尚诚实之间作抉择,先是让维佳保管订报纸的钱,维佳保管得很好。二年级的维佳又一次犯错,偷了教室的胶合板和锯条,老师也没有说什么,之后提出了用废铜烂铁换锯条的建议,维佳不但完成得很出色,还主动分给别的孩子锯条,到后来老师给维佳分配看管集体财产的任务时,维佳也不负众望。三年级末,维佳偷偷地撕下了集体画册的空白纸占为己有,老师私下找到维佳,告诉他这是不对的,维佳又一次鼓起勇气把撕下来的纸还回集体,还为画册画了一幅图作为封面,之后的维佳也是拾金不昧。但是,到了五年级,维佳又犯了一次严重的错误,偷了同班同学的溜冰鞋,这次老师来到维佳的家中,还没说话维佳就承认了错误,老师也明白维佳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但还是耐心地引导他。滑雪比赛中,维佳拿到一双冰鞋作为奖品。这次的维佳已经开始努力分享自己的东西。一直到中学毕业,维佳再也没有发生过把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的念头。从一年级到中学毕业,维佳的错误反反复复了七年,老师也一直都很有耐心地引导纠正孩子的错误。这个耐心的过程也是维护和发展良好师生关系的过程。

当然,这个故事里,老师的耐心是关键。同时我们不难发现教师在以孩子的立场想过问题后给了孩子足够的尊重。教师努力做到一点,维佳思想上的隐秘自始至终知道的只有老师,老师知道维佳犯了错,但每次谈话都是单独留下维佳一个人,就像老师跟维佳之间的秘密一样。其他孩子见到的只是维佳克服了重重障碍,经过艰苦斗争后做出的一件件好事,蜕变成了一个诚实守信德才兼备的好学生。老师设身处地地为维佳着想,维护者维佳的自尊心,赢得维佳的信任,同时对维佳有足够的耐心才使引导和教育维佳的过程能够顺利进行。

3.启示

3.1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活动之前要与学生维持好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师生交往中,师生关系越好,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就越顺利。他反对教育者以一个审判者的身份判定学生的对与错,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顺利进行的前提。

3.2教师应该充分满足学生的自尊心。他在《要相信孩子》中明确提出要爱护儿童敏感的心灵。敏感的心灵就是学生的自尊心,教师设身处地地理解孩子敏感的心思,从他们的思想出发,而不是一遇到错误就全然不考虑学生的感受,当众批评,勒令其改正,而是通过另一种温和的手法指出他的不正确之处。

3.3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耐心。小学六年的时间对学生的发展是一个极为关键的阶段。学生认识到不足之后,改正和改变很有可能是一个长达六年的过程。这对教师也是一个考验。学生的成长进退无常,教师应对学生有长时间的监督和观察。

3.4教师最后给予学生正确的教育与引导。他在《要相信孩子》中提到,对儿童在生活道路上进行引导时,应当做到:既要使他们能够在大人或集体的指引下,迈出一生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关键性的步子,又要让他们能够独立学步。教育的意义也在于此,让学生在脱离老师、家长和集体之后能够独立自主地朝正确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苏]苏霍姆林斯基.汪彭庚,译.要相信孩子[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苏]苏霍姆林斯基.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3]王雪引,相亚红.中小学素质教育中教师的作用与素质[J].甘肃科技纵横,2007(06).

猜你喜欢

教育活动启示师生关系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交谈能力探索
浅谈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
企业基层单位两学一做中领导的作用
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