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国产战略轰炸机早日现身
2016-05-30花熊
花熊
随着中国的发展与世界地位的进一步提升,拥有一款同自身实力与身份相匹配的战略轰炸机很有必要。
近日,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发布了一条可谓“爆炸性”的消息,即中国空军已经正式立项研制战略轰炸机,同时立项的还有空天作战飞机、弹道导弹预警卫星、新概念武器。
在立项之前的5年时间内,中国军工部门已经逐步攻克战略轰炸机的各种技术障碍,包括发动机、进气道、材料等问题。
倘若这条消息属实,那么军方或终于开始着手填补中国战略威慑领域的一块空白,即三位一体核打击体系中的空基武器——战略轰炸机。
毫不夸张地说,国产战略轰炸机的意义十分重要,广大军迷们也早已翘首期盼许多年,其在我们心中的分量丝毫不比国产航母或洲际导弹来的轻。
撼动“相关国家”全球霸权的战略级武器——大国之路上的一块必备基石
21世纪以来,我们欣喜地看到解放军迎来了近乎“井喷式”的装备革新时期,大量新型武器装备纷纷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整体看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与高度,对世界的政治和经济影响都得到了显著提升,早已成为一支决不能被轻易忽视的力量。
然而,在国家综合国力的外部表现中(即政治影响力、经济影响力和军事影响力三项),中国的军事实力与影响力同自身国力、体量、政治力等还是不成正比,即解放军总体实力无法满足今日被视为仅次于美国的“潜在超级大国”的中国地位与身份。
从这个角度来看,立项并研发装备国产战略轰炸机很有必要。
一个国家是否需要战略轰炸机大体根据三个方面决定:一是军事需要,二是经济能力,三是科研、生产技术水平。所以说,发展战略轰炸机需要国家的强盛与富足,只有政治大国、经济大国、科技大国,才有必要发展它,更有能力“玩得起”它。
我们必须要有足以打破岛链封锁的能力,更需要有威慑制定岛链战略的“相关国家”的能力。不仅是岛链,未来的国产战略轰炸机更应有能力对敌对国家本土构成实质性威慑。虽然中国并不追求霸权,更不打算称霸世界,但我们也不能容忍某些霸权主义国家阻碍中国的发展与世界地位的提升。
在同这样的国家进行博弈时,仅凭政治和经济手段是不够的,中国需要拥有同其相近或等同的军事实力,才能确保自己的绝对安全与拥有足够的话语权。
所以说,无论从我国军力跟上世界脚步来看,还是从维护自身大国地位来看,中国都应该研发并装备国产战略轰炸机。
“大航程+隐身+机载巡航导弹”——中国或无需华而不实的“多功能”轰炸机
在此,必须要阐明的一点是,所谓“多功能”并不等同于“多用途”。毕竟,任何只能在一种环境下作战的单一用途武器都很难不被视为一种浪费。这里所说的应避免发展“多功能”轰炸机,是希望国产战略轰炸机能够有一个明确的任务和性能指标的取舍,使性能保证满足最主要的作战任务所需,而不是贪大求全地设计一种“全能型”飞机。
对于未来的中国而言,国产战略轰炸机最重要的两大性能侧重点,应放在航程和隐身能力上,至于是否要有超过20吨以上的载弹量和超音速巡航能力,应该不是重点。
从目前中国空军装备的轰-6系列轰炸机来看,其同先进国家的战略轰炸机最大的差距就在于隐身和航程方面。
至于速度,美国的下一代隐身战略轰炸机B-21项目并未要求一定要达到超音速或超音速巡航,只要能做到高亚音速巡航就够了。
显然,美国人并不认为速度会比隐身能力和大航程来得重要,在不被敌方雷达发现下而偷偷潜行,比起盲目地追求速度要实用得多。
正如在上文中写到的那样,国产战略轰炸机首先需要具备冲破岛链封锁的能力,进而对敌国本土进行直接威慑。如此看来,假想敌的设立,决定了任务需求与作战环境,国产战略轰炸机肯定需要具备相当的隐身能力。
假想敌及其盟国在第一、第二岛链部署的军力和装备都较为先进,大量雷达和传感器等探测设备无时无刻不在监视着天空。因而,若不加强空中渗透和突防能力,我国的战略轰炸机也就只能被“锁在”领空周边范围之内,难以彻底突破岛链封锁,更无法对敌国产生实际威胁。
同时,突破岛链的需求,也要求国产战略轰炸机拥有足够的大航程,至少应具备7000公里的作战航程(美国B-2战略轰炸机在不经空中加油条件下的航程是8000至11000公里)。这样才能勉强满足从本土起飞,对假想敌国家本土进行打击的实际需要。
考虑到随着技术的进步,未来空射巡航导弹的射程也将进一步提升。目前中国已装备射程达3000公里的空射巡航导弹,这也就是说,倘若国产战略轰炸机的航程能达到7000公里,中国将在理论上具备打击距本国至少一万公里远的目标的能力,即同火箭军和战略核潜艇拥有等量齐观的核威慑能力。
因而,在中国航空工业现有技术水平下,国产战略轰炸机应首先满足隐身和大航程方面的要求,配合空射巡航导弹,以满足基本的空基战略核威慑需求。如此,既能减轻陆基和海基核部队压力,更能加重敌国负担,因为其将面临一个新的威胁方式。
漫长但绝非看不到希望之路——国产战略轰炸机或于未来15年内现身
迄今为止,人类最先进的轰炸机就是美国的B-2隐身战略轰炸机。
B-2项目自1978年由总统卡特批准启动,至1997年首批共6架服役,其走过了近20年的时间。显然,战略轰炸机项目是一个极其庞大的工程,其中任何一个子项目与子系统都需要相当的研发与实验周期,最终才能将它们“合并”成为一架满足需求的成品。
《中国航空报》曾披露,中航某院于2008年开始承担下一代远程战略轰炸机预研制项目。这也就是说,中国军方至少在八年前就开始了国产战略轰炸机的正式研制工作,甚至可能在更早的时候就一直在做着未雨绸缪的准备。
我们必须承认我们在航空技术领域同美国依然有着相当程度的差距。歼-20隐身战斗机和运-20战略运输机的研制成功,并不意味着我们能够“顺理成章”地开发出战略轰炸机,毕竟战略轰炸机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程,绝非一朝一夕就能成功。
所以说,凭借中国的实力,达到同美国相同的水平,即20年内研制并服役一款成功的战略轰炸机,显然不太可能。当然,联系到中国于2008年乃至更早的时候就开始了国产战略轰炸机的预研和正式研制,未来15年内原型机现身乃至第一次试飞还是大可期待的。
综上所述,随着中国的发展与世界地位的进一步提升,拥有一款同自身实力与身份相匹配的战略轰炸机很有必要。结合中国目前的研发能力与技术水平,国产战略轰炸机应在隐身和航程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与侧重。
我们期待着能在15年内见到国产战略轰炸机现出真身,更希望中国能够早日具备完整的战略威慑能力。
摘编自中国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