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小学生爱上课外阅读

2016-05-30任百荷

考试周刊 2016年31期
关键词:小学教育阅读能力课外阅读

任百荷

摘 要: 阅读能力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是学生应该具备的重要素质。教师可通过多种方法,让学生爱上课外阅读:让学生明确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引起阅读欲望;通过推荐好书,让学生有书可读;不断激发兴趣,让学生爱上读书;教给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让学生会读书;榜样示范,教师与学生共读书;把书籍作为奖品。

关键词: 小学教育 课外阅读 阅读能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1至2年级学生课外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3至4年级学生课外阅读量不少于40万字,5至6年级学生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00万字。”可见,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是学生应该具备的重要素质。作为语文老师,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把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爱上阅读呢?

一、明确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引起阅读欲望

首先,我会利用一切机会告诉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端正学生的课外阅读态度,让他们明白,课外阅读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它是阅读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而且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于所有学科的学习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最重要的是可以开发智力。其次,我会告诉他们《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小学生课外阅读量的要求,也让他们明白自己的差距,发奋读书。最后,我会发动学生搜集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感悟阅读的重要性,同时,经常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及身边人的成才之道,用事实说明阅读的重要性,从而引发他们的阅读欲望。

二、推荐好书,让学生有书可读

我校学生均来自农村,家庭条件差,买书少,书源严重缺乏。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我鼓励家庭经济条件好学生为班级图书角捐赠图书,把好的图书和大家分享。平时,我还和学生一起淘汰一些落伍的、难懂的书籍,我希望书柜里的书每本都是精品。学生每学一篇课文,我都会向学生介绍或推荐与这篇课文内容相关的课外书籍,让学生有书可读。

三、激发兴趣,让学生爱上读书

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巨大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我充分利用教材中好读书的例子把读书的益处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明白了古往今来,凡是对人类有作为的,无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结果,大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乐趣相联系,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2016年开学初,我带领全班学生到学校的图书室借书,学生兴趣浓厚,满载而归,读书积极性很高。本学期,我精选了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作品《爱的教育》,在六年级开展了全班同学共读一本书活动,以“精彩三分钟”的形式在每天的语文课前展示学习成果,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小学生有时候真的很奇怪,让他们读书,他们不喜欢,可一听老师要讲故事,都会挺直身子,竖起耳朵,两眼闪烁着兴奋的目光,嘴角露出甜甜的微笑,听得津津有味。所以,我经常利用早读或辅导时间给学生读一些优秀文章,从而引导学生看书,推荐书目,达到激发兴趣、扩大阅读量的目的。这些故事有我平时看到过的,也有学生推荐给我的。可以说,每一个故事,都是一剂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催化剂。实践证明,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四、教给方法,让学生会读书

读书方法有三种:精读、略读、浏览。小学生背诵的80首古诗词、名人名言之类可用精读,童话故事一类可用略读,可浏览一些报纸、搜集信息资料。在阅读过程中,要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在平时阅读训练中可以让学生把一篇刚拿到手的文章读三遍:仔细读一遍全文,圈一圈生字,标出自然段。第二遍可以快速浏览全文,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到了第三遍可以让学生先把要完成的题目读一读,带着问题读。这样能进行有目的的阅读。

五、榜样示范,与学生共读书

为了让学生爱上读书,我课余时间也要阅读,提高自己的素质;早读或自习时,我经常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每天抄写一首学生没有学过的古诗或名言警句。早读课上学生读我也读,我读给学生听,学生读给我听,这对学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在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中,老师所流露出的热情、趣味和欢乐之情,对学生有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氛围中,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参与阅读活动。

六、把书籍作为奖品

这个想法源于一次偶然的行为。一天,我把自己的几本作文书奖给了当天课堂表现比较好的几位学生,那几位学生显得特别兴奋,一下课就看了起来,而其他学生则露出非常羡慕的神情。我从中获得启发,就从图书室里借了一些书,作为奖品奖给学生,但读完后必须归还。于是,我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自己的书往往一个星期都看不完,而老师奖励的书不到两天就看完了,真是自己买的不如借别人的,借别人的不如老师奖励的。就这样,这些化身“奖品”的书籍很轻松地就打开了学生的阅读之门。另外,我把书籍说成是对学生的最高奖励,只有按时完成作业,课堂积极发言或取得明显进步的学生才能获得。这样,既端正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又激发了学生阅读兴趣,可谓一举两得。

总之,让学生爱上阅读并非是一件易事,它不可能立竿见影。课外阅读初期,老师要加强指导,到了后期就可以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教师要循循善诱,坚持不懈地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让读书逐渐成为自觉行为,从而让学生爱上读书。

猜你喜欢

小学教育阅读能力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