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投资者贾樟柯

2016-05-30张艺曦

齐鲁周刊 2016年19期
关键词:王宏暖流樟柯

张艺曦

对于电影,贾樟柯很纯粹,显得初心未泯;对于商业,贾樟柯又有着全盘的缜密规划。实际上,贾樟柯兼任导演和商人的身份已经很久。如今,他的商业版图已包括暖流文化、西河星汇2家电影公司、1家艺术基金—添翼计划,以及1家正在筹建的艺术中心。再过2个月,贾樟柯的餐馆就要开张,接着10月份开电影院……对于资本的玩法,他虽然并不专业,却十分热衷投资与影视相关的IP,近日,他宣布投资“以上传媒”,并在该平台上推出“柯首映”,推介全球优秀短片的平台。

投资“以上传媒”,并在该平台推出“柯首映”

5月7日下午3:00,贾樟柯在798玫瑰之名艺术中心召开“预见”发布会,宣布投资“以上传媒”,并在该平台推出“柯首映”,柯首映为推介全球优秀短片的平台。

发布会上,贾樟柯表示自己曾错过了2000年门户网站的浪潮,又在2003年拒绝了朋友共同创建视频网站的邀约,这次一定要抓住新媒体的崛起机会,且十分看好新媒体的未来。

据悉,贾樟柯将以投资人的身份关注公司的财务运营、经营情况和战略发展,不会参与公司具体的内容生产。

同时,“柯首映”则代表了贾樟柯对短片价值的认可。目前,“柯首映”组建了香港、台湾、内地三方选片团队,内地部分由贾樟柯艺术中心负责,《记忆望着我》的导演宋芳作为主要负责人。选片方面,参选“柯首映”的影片必须是首映影片,要求片长为15分钟,特别优秀的短片可稍加延长,短片的内容不限,故事片、纪录片甚至MV都在选择范围之内。“柯首映”对每一个入选的影片将进行三天的展映,贾樟柯将这三天称为:预告日、首映日、评论日。在预告日将邀请资深电影导演、编剧来推荐短片,向公众展现影片的拍摄过程,为首映日预热;在评论日,柯首映将邀请资深影评人发表观点,汇编网友自发评论,柯首映也将建立影片评论团队。

据透露,“柯首映”将于今年夏天上线,以每周两部的速度首轮播映108部短片,贾樟柯将这比喻为108次短打,是用短片与时代交手。除线上推广以外,柯首映将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进行线下展映,让短片导演与观众进行互动,并举办年度评选,对优秀的导演予以肯定。

这是继2006年12月,贾樟柯在家乡山西汾阳宣布“第一届电影青年训练营”正式启动以来,对电影优秀IP投资的延续。

一周内搞定融资,5家投资人抢10%股权

今年4月23日,贾樟柯旗下的商业电影公司—暖流文化正式宣布完成本轮融资,估值3亿,5家资本方分别是:微影时代、招银国际、景林资本、头头是道和天津梦想者,他们将持有暖流10%的股权。

两个月前,暖流文化在杭州举办了一场秘密的唯一一次路演。

当时,贾樟柯坐在会议桌前,向投资人推介自己的新公司—暖流文化。暖流文化旨在拍摄商业电影,以及从事电影专才教育。贾樟柯是这家公司的大股东,他还找来了影评人王宏、财经作家吴晓波、投资人曹国雄作为合伙人。“我是一个创业者,而不单是一个创作者。”贾樟柯说:“我们四个人王宏、吴晓波、曹国熊加在一起是无敌。”

路演结束后,各大资本方纷纷找上门。“完全是买方市场,从接洽到确定,只用了不到一周的时间。”暖流文化CEO王宏说,暖流最终的融资金额是3000万。“其实资方都想要多投,但暖流还不想要释出这么多的股权。这3000万几乎是这5家平分的。”

众多投资方中,暖流的挑选重心放在了资源契合度上。在这五家投资方中,微影时代拥有自己的售票平台;头头是道基金则是吴晓波和曹国熊共同发起的一家基金,他们所有的杭州大头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也是暖流文化的原始投资人;招银国际是招商银行的海外投资平台,招行有非常丰富的影视娱乐领域投资经验;景林资本作为私募基金,也投资了非常多的二次元、亚文化项目……这些都能成为日后暖流发展所需的资源。

对于目前影视市场的一些资本玩法和金融创新,贾樟柯并不熟悉。“这些我略有耳闻,但我谈不了更多。有的时候亲力亲为不是一个好事,我们要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此轮暖流融资,贾樟柯也并未操太多的心,而是全权委托了暖流CEO王宏、吴晓波和曹国熊来操办,在投资合同签署之前,他甚至都没有见过投资人,“他们对中国经济、资本都非常了解,我相信他们。”

既是导演也是商人,“其实公众不太了解我”

“我不需要钱,是我做的事情需要钱。”贾樟柯解释,“我对于资本的态度是,我们首先想我乐意做什么事,这些事如果需要资本,就和资本结合。资本应该助推我的理想,赚钱当然重要,但不是最主要的。”

对于大部分媒体惊讶于他的“艺术向商业转型”、担心他“作为文艺片导演无法看准电影商业市场”乃至“被资本影响”,贾樟柯感到非常的困惑,“其实公众不太了解我,我对于商业电影的认识一定是超前的,不然人家干嘛给我钱做这个公司?”

艺术和商业在贾樟柯那里从来都不是割裂开的,比如他的作品《二十四城记》,其实是某地产投资拍摄的超级广告;又比如人物访谈《语路》,其实由酒类产品投资。

2006年,贾樟柯在北京成立了西河星汇,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电影工业体系。“黑社会要企业化,拍电影更要企业化”他一直强调,独立电影和文艺片也应该工业化、企业化。“电影是一个长线的投资,回收它的盈利并不在一时。着眼于长线的版权收入,就需要一个固定的机构来长线持有这些电影的版权,而这个机构需要正常的管理,正常的财务衔接,需要一个规范的操作。”

实际上,贾樟柯兼任导演和商人的身份已经很久。目前,他拥有暖流文化、西河星汇、一家艺术基金—“添翼计划”,以及一家正在筹建的艺术中心,主要做当代艺术项目展览和活动。再过两个月,贾樟柯的餐馆就要开张,接着十月份开电影院。

早在2012年,贾樟柯成立了新公司意汇传媒,并成为其第二大股东。其投资了五个电影项目,这五部影片也是其艺术基金公司—“添翼计划”的项目,其中由宋方导演的《记忆望着我》和法国导演丹米阳执导的《革命是可以被原谅的》已拍摄完成,权聆导演的《陌生》、马来西亚女导演陈翠梅执导的古装大片《状元图》和陈涛导演的悬疑影片《虹》则在开发阶段。对于“添翼计划”,贾樟柯的解释是,“这不是一个公益基金,也不是一个低成本电影计划,我们想让年轻导演初次拍电影就能有一流的制作团队实现他的想法,创造出高水准的作品。”其首部作品是由韩杰执导的《hello!树先生》。

除此以外,他还参股了好几家公司,包括传媒公司,电视台,媒体营销的公司,甚至还有酒业公司。贾樟柯表示,还会去寻找一些新的有前途的娱乐项目去扩展业务范围,不光是电影电视。

目前,暖流欲购买四五个IP,研发了六七个项目。贾樟柯说,暖流并不会为了导演的表达而在商业上冒无谓的险。近期内暖流合作的电影都会依托成熟的、在市场上有极佳表现的导演监制去完成,等到步入正轨后暖流才考虑逐渐给年轻导演一些机会。“目前重心还是放在电影出品上,相较之下,这一板块性价比高、投入小、回本快。”

贾樟柯和王宏计划把已经融到的三千万几乎全用在了公司运营维护、版权购买和项目前期开发上,“现在暖流有十五个人左右,北京的同事每天都在读剧本,好几个月了。”贾樟柯介绍,“预估在2017年的春节档和暑期档会上两部片子,目前这两部片子的剧本还在打磨阶段。”

猜你喜欢

王宏暖流樟柯
王宏
暖流
属于冬日的褐
莫日格勒河
贾樟柯电影的叙事美学
相信党,跟党走
贾樟柯:走西方
写在春晚
贾樟柯:我的电影基因
流行歌曲——贾樟柯的银幕“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