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预习方法指导
2016-05-30胡佑菊
胡佑菊
摘 要:课前预习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是教学实践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然而传统的预习方式通常不能够使学生深刻地了解文中思想,长期以来,这种预习方式趋于形式化,针对如何进行初中语文预习方法指导展开讨论。
关键词:初中语文;预习方法;指导对策
课前预习是为了学生上课能带着问题来学习,能够提前了解文章的结构和文中思想,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跟上老师的思路有目的地学习。然而当前的预习任务的布置方式没有将预习的作用发挥到最大,教师口头布置一下任务没有给学生明确的目标,从而使学生产生了敷衍情绪,不能够将预习做到位,因此传统的预习方法就没有发挥出预习的作用。
一、让学生认识到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目前学生对课前预习的认识还不够深刻,经常认为预习只是简单地读一遍课文,提前认识一下新字词,并没有从整体上把握文章,也没有明确自己对文章的疑问,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学生还没有认识到课前预习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引导学生课前认真地预习,标记自己对文章产生的疑问,方便在老师讲解的时候寻找答案,对比教师讲授的和自己理解的有什么样的不同,在逐渐强调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对课前预习的重视。
二、创设问题,检测预习结果
为了更好地督促学生能够有效地预习课文,可以创设一些有关课文的问题,以填空和选择题的形式来对学生的预习效果进行考查,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创设问题时应该增加问题的趣味性,这样学生在以后的课文预习过程中就能够更加认真,从而记住文章的关键点,增加对课文的了解。例如,在学习人教版教材《敬业与乐业》一文时,学生在预习课文的时候,应该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理解整篇文章的脉络结构。
三、发散学生思维,给学生想象空间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也是不一定相同的,所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想象空间,理解学生对问题产生不同的想法,針对合理的思想给予一定的肯定,将这种思维运用到课前预习中有利于学生对文章的把握,这种预习方式能够避免预习的单一性,防止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枯燥感。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初中语文相对于小学语文来说层次更深了一步,这样有目的地预习文章能够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并且可以更加轻松地理解教师对文章的讲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董秀英.浅谈初中语文预习方法指导[J].新课程学习,2012(02).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