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体育教学中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2016-05-30李明鑫
李明鑫
摘 要:高中体育由于其课程设置较少,且在高中生的紧张学习压力下不被重视,从而使老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沟通交流,加之一些老师的教学态度与教学方法不恰当,使体育课堂上老师与学生间的关系不和谐,对于教学效果有很大限制。
关键词:高中体育;师生关系;教学氛围
和谐师生关系是进行高效教学的关键,也是当今教育教学活动最基本的要求。只有在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下,才能够实现有效教学。尤其对于体育这门教学氛围较为轻松的课程来说,更应该在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下进行教学活动,这样既有利于学生体育素养的提升,又能够很好地完成课堂教学。下面,我们主要探讨一下在高中体育课堂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意义以及相关策略。
一、高中学校体育教学中和谐师生关系的意义
1.有利于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在当前的民主社会下,教学活动也应该体现出强大的民主氛围,只有这样才能与当下社会高中生要求平等的民主观念相一致,也才能将教学活动顺利有序地进行下去。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更有利于师生间的理解和宽容,学生能够理解老师的教学模式,老师对于学生的表现也更能表现出耐心和包容,因此,有利于师生共同打造平等的教学氛围。
2.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提高教学有效性
师生间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后,也更加有利于教学风气的营造,因为学生与老师之间达成某种共识之后,学生才会对老师的观点产生认同感,也才会对老师教学活动的认知感更强,更会遵循老师对于教风和学风的要求,老师在课堂上乐于施教,学生也乐于接受,从而减少不必要的冲突,实现高效教学。
3.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
体育课的课时较少,如果学生能够在较少的时间内与老师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则表明学生对于他人的优点会产生积极的认同感,也就会减少学生对于他人的偏见,有利于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待人观,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人格,这对于学生在体育课中与他人的合作和良性竞争状况也会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二、构建高中体育教学和谐师生关系的策略
1.崇尚“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对于体育课来说也是如此,只有建立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才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于体育课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实现教学效果的有效性。因此,老师应该明确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人翁地位,激发学生对于体育课堂的参与感和责任感,使学生对于体育课的态度更端正,也就更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养成。对于高中生来说,由于面临着沉重的高考压力,因此对于体育课的关注度和时间的投入度便很低,对于体育课的参与感较弱,就更不用说建立对体育老师的认同感了。所以,体育老师首先应该消除学生对于体育课的懈怠心理,使学生感受到体育课的趣味性和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转变学生的松懈态度,使他们积极投入到体育课中,接下来才能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与老师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针对体育课轻松活泼的课程特点,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入一些体育小游戏,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进而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了解到自身身体素质的强弱,认识到体育课的重要性。比如,老师可以用体育游戏代替体育课前的热身运动,让全体学生围成一个圈,然后找出两位学生,其中一位作为追击者,另一位作为逃跑者,追击者和逃跑者要围着学生围成的大圆圈进行追击,逃跑者可以随机挑选圆圈中的任何一位同学作为接下来的追击对象,只要逃跑者贴到另一个同学的身后,另一位同学便成为被追击的对象。整场游戏完成下来,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身体素质,因此,在游戏过程中被追到的学生为了避免之后的游戏中成为被追到的人,便会更加珍惜在体育课堂进行锻炼的机会,在不知不觉中既向学生传递了体育课的欢乐,也让学生认识到体育课的重要性,学生对于老师的认同感也会油然而生。
2.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体育老师对于课堂教学的推进以及学生兴趣感的建立起着直接影响作用,如果老师对于体育教学的热情度和投入度较低,可能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或者反感情绪,不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所以,老师一定要具备较强的责任感,用自己饱满的情绪去感染每一位学生,让学生看到老师教学的认真负责,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于老师的认同感。高中体育课时较短,但是老师不能因此而在教学时表现出事不关己的教学态度,这种不作为的教学态度会妨碍学生对于体育课的参与热情,因此,老师应该在心里建立起对于体育课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对体育课的尊重,认真教授每一个知识点,对于学生表现不足的地方进行积极指正,用自己的投入影响学生对于体育课的态度,使学生更加重视体育课,由此一来,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也就更加顺其自然。
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体育教学发挥着重大的推动作用,有利于建立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使课堂教学更加深入人心,而且对于学生良好人格的养成也具备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老师应该注重与学生间良好关系的培养,实现更好的教学。
参考文献:
何成莲.从和谐理论谈高校体育教学中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J].体育科技,2014,27(03):10-12.
编辑 薛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