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编程课程的教学改革探析
2016-05-30古峻
古峻
摘 要:计算机编程课程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该门课程以编程为手段,对学生的编程能力、设计能力、程序设计以及操作能力进行系统培养。计算机编程课程发展至今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同时存在课程内容与实践脱节、教学效率低下等问题,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改革措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课程的实践性。
关键词:计算机;编程;教学;改革
计算机编程课程是计算机专业学生所学的基础性课程之一,该课程以实际动手编程为手段,主要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并为学生后期学习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以及操作系统等课程奠定基础。由此可见,计算機编程课程在专业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该门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深入探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 计算机编程课程教学现状
1.1 课程内容与工程实践脱节严重 传统编程类课程教学过程中,理论课所占比例较大,教师往往按照大纲制定的配套教材进行讲授;课程内容多采用教材中的案例,与现有的工程实际存在较大差异。理论知识对应的案例比较孤立,缺乏实用性,无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操作能力。
1.2 教学效率不高 理论课教学过程中,由于缺乏系统的实践,导致各部分内容无法真正实现融会贯通,影响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另一方面,实践课程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无论从实践课课时安排、课程内容设置还是最后的考核方面,都没有对实践课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实践课程利用率不高,不仅浪费了师生的时间,还影响了课程的应用。
1.3 考核与实践应用关联度不高 语言编程类课程涉及的内容较多,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极强的特点,由于课时安排不足,学生练习时间不够,再加之学生之间的理解力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导致课程考核受到了很大限制。学生为了取得成绩,也会采取考什么学什么的态度,将动手能力强的实践课变为具有一定逻辑性的理论课,影响整体教学效果。
2 计算机编程课程的教学改革
2.1 教学内容改革 教学内容是课程的核心,内容设置对教学效果具有直接影响。计算机编程课程的教学体系不仅要注重理论的系统性,还应突出知识的实用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1.1 理论课程设置方面,应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学习内容的安排,可设置以C#为主线的系列课程,课程按照难易程度分为网络编程基础知识、网络应用编程、Web系统分析与设计等,有计划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课程设置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出实践的重要性,适当增加实验部分的课时及考核力度。如网络应用编程课程考核可由理论考试和实践考试课两部分组成,学分共计4分,按照3:1的比例分配,这样既可确保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之间的独立性,又能使其互相融合,提升理实一体化教学水平。
2.1.2 实践课程安排。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实践课程的内容选择和安排非常关键。实践课程过于简单和单调,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更无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内容过于复杂,不利于成果形成,影响教学进度。为制定难度适宜的实践课程,可对实际项目或实际应用中的程序进行简化提炼,设置基础性实践和设计性实践两种性质课程,基础性实践活动可安排4-5个,设计性实践活动安排1-2个。基础性实践活动主要利用Windows应用程序学习编程的基础知识,进而掌握TCP、UDP、FTP、SMTP等各类网络协议所需的知识,为后期的设计性实践活动奠定基础。设计型实践活动可安排多机联合绘图系统等来源于实际项目,但不涉及过深业务知识的内容,同时还能对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技术、客户/服务器技术、P2P技术、TCP编程等网络通信技术进行综合应用。
2.2 教学方法的改革 传统的教学方式对理论知识的讲解较多,讲授方式对学生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和渗透力,导致学生只了解知识点,但缺乏实践的能力,影响了学生的就业和发展,对其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2.2.1 任务驱动式教学。教学组可将计算机编程课程的理论部分设置在不同的情景内,每个情景再划分为若干个独立的任务,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将理论教学带入到不同的实践任务中,从而引发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在任务驱动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思考,扩展学生的思路,使学生能独立完成各个阶段的任务,帮助学生树立学习和应用理论知识的自信。
2.2.2 项目导向教学法。实践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导向教学法可取得较好的效果。项目导向教学法实施时,可将企业的真实任务作为教学项目,针对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简化设计,使实践内容融入项目中,以此培养学生分析项目、设计、编码、测试等多项编程能力。在实施项目导向教学法时,应注意两个关键点:①案例的选择。项目导向教学法实施前,对课程内容、课程进度进行深入分析,选取与以上内容相关的项目作为教学案例。设计性实践项目可选取由课题组教师成果完成的实际企业项目联机绘图程序,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对业务进行精简。②实施模式。设计性实践项目的讲授应先对总项目进行分解,由简至繁,循序渐进地完成整个项目。教学时,可先介绍单机版应用,然后绘制单个矩形,继而绘制多个矩形;面向对象重构后绘制多种形状,增加句柄控制,如何利用通信技术完成联机版程序,最后对程序功能进行深入拓展,如加密解密、邮件收发等。这种分解化的教学模式,既降低了教学难度,还增加了项目的灵活性,逐渐形成教师引导,学生主导的课堂教学氛围。
2.3 教学环境改革 学校应建立计算机编程课程网站,利用网络技术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开放,以实现网上教学互动。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在线练习、试题库以及程序等多种网络资源提高教学效果,推进教学方式的现代化。
3 结语
计算机编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为提高该学科的教学效果,应对传统的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本文以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为例,对计算机编程类课程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鉴。
参考文献:
[1]黄亚博,王玉璟.网络应用编程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J].科技资讯,2013(32):197+199.
[2]卢炳旭.从学习者的视角看计算机专业《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J].职教论坛,2015(20):76-79.
[3]王建虎,刘军,梁涛.基于项目学习的《网络编程》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电脑开发与应用,2014(02):30-33+36.
[4]华顺刚,朱鸣华.围绕编程能力培养实施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A].湖南工业大学法学院.第三届教学管理与课程建设学术会议论文集
[C].湖南工业大学法学院,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