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的谈话艺术之我见
2016-05-30拉潘
拉潘
人们赞美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工作中面对的不是钢筋水泥,而是一颗颗娇嫩的心灵。教师的主要工作手段是语言和知识。谈话艺术是这条河流中拍岸的惊涛,飞溅的浪花,承载着历史的重负,奏响着岁月的乐章,寄托着人类丰富的情感,闪烁着贤哲们智慧的光芒。谈话,是班主任与学生沟通感情,对学生施行教育的重要手段。一次成功的谈话,可使学生如沐春风,给学生以启发、鼓励;反之,也可以使学生消沉、迷惑,甚至一蹶不振。那么,作为班主任应该怎样才能较好地使用这一教育手段呢?
一、遵循谈话的原则
找学生谈话不仅是一种言语交际行为,也是一种思想教育的工作方法,需要遵循学生思想活动规律,贴近学生思想实际,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一般应遵循如下原则:
(一)平等原则
与学生谈话是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不可居高临下,盛气凌人。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要把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地位,消除学生顾虑与拘束,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让学生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受到启发,得到教育。
(二)真诚原则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班主任要真心诚意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做到以情感人。唐代诗人白居易说过“动人心者莫先乎情”。惟有真心才能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才能与学生在思想上产生交流,心理上有了沟通,心灵上引起共鸣,学生才能敞开心扉,将内心坦露无遗。在谈话过程中,如果班主任带有厌恶的情绪,甚至皱一皱眉,有一点走神,学生都会敏锐地觉察到。若让学生产生一种被轻视、被愚弄的愤怒,就会引起师生间的树立情绪,影响谈话效果。
(三)尊重原则
找学生谈话时,要态度和蔼,给对方以亲切感、实在感,要倾听对方的诉说,让对方把心中的体验、感受、困惑、疙瘩、怒气、忧愁尽情地倾述出来;不要随意打断对方的话语,要与人为善,正面引导,鼓励帮助;不要高声训斥,挖苦讽剌,话难听、脸难看。尊重学生,理解学生,这样学生才会为之倾心,与之交心。
(四)差异原则
找学生谈话的方式要因人而異,因事施法,不可以千人一面。要根据对方的性别、年龄、性格特征、情绪心态、表现情况,根据谈话的内容、主题、环境等诸多因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的同学是直性子,性情豪爽,谈话就要开门见山。有的同学自尊心较强,谈话要就应含蓄一些,旁敲侧击,不要硬把一层“窗户纸”捅破,对方接受不了。
二、个别谈话的方法
班主任要经常总结与学生谈话的经验,把握不同类型学生选择最佳的谈话方法:
(一)从学生在校表现来分,可以选择以下几种方法
1、与后进生谈心——发现闪光点
后进生往往有一种自卑心理,因而情绪低落,对老师常表现出防御心理,与这些学生谈心,要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鼓励他们抬起头来走路,树立自信心。比如:一个老师发现某同学由于父母离异,继母对她又很不关心,经常为一点小事责骂她,使她意志消沉,也丧失信心,老师就鼓励她用自己优异成绩,出色的在校表现来证明自己。通过谈话后,她学习有了很大的进步,老师请她家长来校了解她的进步,她的父亲尤其为她骄傲,也完全改变了她的学习态度和对生活的态度,变得乐观、开朗、积极向上。
2、与中等生谈心——挖掘动力点
中等生总觉得自己“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因此拼搏精神差,缺乏前进的动力,对这类学生可采取“触动式”谈话,以“刚”克“刚”,使其猛醒,但要注意的是,这种“触动”要掌握分寸,把握火候,用富于哲理性的内容激励他们,使他们能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
3、与失足学生谈话——激发内燃点
有一部分学生犯了错误,一蹶不振,产生了自暴自弃的心理,与这部分学生谈心,应采用参照或进行“横向式”与“纵向式”对比,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犯错误的原因和所犯错误的危害性,进而增强改过的信心。
4、与优等生谈心——找出自省点
优等生一般比较自信,也容易自负,有时看不到自身的缺点,与他们谈话,应运用“提醒式”,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含蓄地指出其不足,促使他们正确地评价自己,扬长辟短,向新的目标奋进。
(二)根据学生个性特征来分,可以采取以下几种针对性的谈话方法
1、“内向型”学生
不善言辞,但勤于动脑,悟性较好,与他们谈心应该采取平等对话方式,使他们感到教师平易近人,可亲可敬,使他们在“心求通而未得,以欲言而不解”的时候能够豁然开朗。
2、“巧言型”学生
思维敏捷,口语表达能力强,与他们谈心,应深入全面地了解他的学习,生活状况,掌握事实根据,对其谈话内容要去伪存真,使其口服心服。
3、“谦虚型”学生
遇事谨慎,缺乏自信,与他们谈话,应推心置腹,坦诚相见,提出明确要求,使他们切实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希望。
古人云:“一言可兴邦,一言可误国。”。谈话对于师生之间沟通思想、交换意见、交流信息、解决矛盾、融洽感情、增强信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效的谈话就象一把金钥匙,一下子就能打开学生心头的锁,能使学生如临春风、如沐春雨,人们说:“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原因何在?谈话是一门学问,一种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