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上好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
2016-05-30孔秀芳
孔秀芳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也逐渐加快了步伐。为使我们的孩子更好地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抓好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是基础。本文就如何上好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作出探讨。
【关键词】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 教学方法 学生主体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人们时时刻刻都处在一个信息交互的状态,可以说没有人能在没有信息的环境中生存,信息已经不单单是一种带有意义的符号,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社会资源,是社会不断进步的驱动力,同时为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因此,信息技术教学已经在义务教育阶段广泛地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现就结合这一目标,从以下几方面探析如何上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
一、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教师起着关键的作用
在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教任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教学技术日新月异,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更是层出不穷,信息技术教师更应当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钻研教材、教法,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信息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在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学中游刃有余。
二、了解学生、钻研教材,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體,要想上好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首先,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等具体情况,才能做到因材施教。通过对学生的了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等,让学生带着目标有目的的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其次,教师还应当不断钻研教材、熟悉教材,充分了解教材中的知识点,结合学生实际,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有针对性地做好课前的各项准备,备出适应学生发展、适应课堂教学需求的好课。
三、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是排除学生学习中的心理障碍,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保持学生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之一。义务教育阶段生都喜欢新奇、有趣的事情,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思维以及学生的记忆效果。
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创设一种和谐的、学生感兴趣的课堂教学情境,把学生引入到感兴趣的事件或环境中,鼓励和引导学生学习,这样才能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是上好信息技术课的关键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形象思维相对突出,而且信息技术理论课的枯燥使得传统的讲授型教学方法不适应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的需要,这就需要我们积极探索寻求新的教学方法促进教学。
1.形象教学法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的特殊性,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特有优势,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如《计算机的组成》一课教学开始时,教师应有意识地不说电脑术语,而是让学生自己接触电脑。首先告诉学生计算机各部分的名字,然后让学生以“找朋友”的方式,将名称与电脑实物配件相结合,接着引导学生看看每个部件的线通到哪里,看看那里有什么。通过这样的教学,义务教育阶段生不仅可以很快地了解计算机的各个部位,而且可以了解相互之间是如何连线的,更可以消除对计算机的神秘感,提高学习兴趣。
2.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法在各个学科都得到了运用,在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中也不例外。任务驱动法是教师提出一系列的任务,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如在学习powerpoint时,在了解了这款软件之后,让学生动手做作品,老师可以先做一张幻灯片,演示给学生,之后再讲解示范制作过程,之后再鼓励学生动手制作。这样一来,学生通过简单的幻灯片制作入手,即完成了学习目标,又开拓了孩子们的思维,之后对好的作品进行展示。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既可以轻松愉悦地上课,又可以获得成就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同时也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3.游戏教学法
游戏教学法即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获得知识。这种方法经常还用于在义务教育阶段课堂中,而计算机课程的特殊性,更加促进了游戏法在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如学习“鼠标、键盘”一课时,教师可先教会学生使用鼠标,再讲一些基本的键盘知识,让他们慢慢地学会控制计算机,同时借助一些益智游戏帮助学生熟悉计算机,如:“打地鼠”、“金山打字通”、“金山画王”等,让学生进一步熟练控制鼠标、键盘,熟练掌握电脑的开启和关闭。如此一来,既可为学生奠定坚实的电脑基础知识,又容易让学生接受,实现“寓教于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主动地、快乐地学好这门课程。
总而言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冬梅.信息技术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改革[J].中国电化教育,2001,(3).
[2]齐仁德.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中的运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23).
[3]周建平.游戏教学关论要[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