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德育生活化的有效路径探析
2016-05-30杨玉霜
杨玉霜
摘 要 高职院校德育生活化是高职院校进行德育改革和创新,增强德育实效性,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应然选择。以“文”化人,走“文化育人”之路;以“情”感人,走“情感育人”之路;以“品”励人,走“品格育人”之路;以“行”导人,走“实践育人”之路是高职院校德育生活化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德育 德育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s.2016.01.044
Effective Approach of Vocational College Moral Education Life-oriented
YANG Yushuang
Abstract Vocational College moral education life-oriented is the necessary selection of vocational colleges moral reform and innovation, to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moral education, enhance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In the "culture" of the people, to the "cultural education" of the road; to "love" touching, go "emotional education" of the road; to "moral" encourage people to take the "character education" of the road; to "behavior "leaders, take the "practice of educating people" the road is the effective path of moral education.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 moral education; moral education life-oriented、
德国著名的教育家洪堡说:“教育必须培养人的自我决定能力,不是培养人去适应传统世界,不是首先要去传播知识和技能、而是去唤醒学生的力量。”①那么,在德育工作中,高职院校到底怎样才能“唤醒学生的力量”呢?答案就是:德育生活化。所谓德育生活化,其核心的理念是“将生活作为德育的载体”,②让德育源于生活,回归生活,利于生活。在广大高职院校不断进行德育改革和创新,力图增强德育实效性,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今天,德育生活化是高职院校“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③的应然选择。而高职院校该如何实现德育生活化呢?以“文”化人,走“文化育人”之路;以“情”感人,走“情感育人”之路;以“品”励人,走“品格育人”之路;以“行”导人,走“实践育人”之路是高职院校德育生活化的有效路径。
1 以“文”化人,走“文化育人”之路
在很多高职院校传统的德育工作中,“知识育人”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这突出表现为,为了提升高职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很多高职院校往往是将道德当作知识,进行“知识道德”的灌输,使提升高职学生道德认知的道德教育变成了纯道德知识的教育。这样做的消极后果就是容易导致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与现实生活脱节,与学生实际脱节,德育工作实效性差。
与“知识育人”迥然不同的是,“文化育人”并不提倡单纯“知识道德”的灌输,而是注重通过文化价值及其相关因素的牵引,将诚信、感恩、责任、善良、尊敬、勇敢、坚强、谦虚等正能量精神文化因子传递给学生,使学生自觉地提升自己的道德认知水平,实现以“文”化人。显然,由于“文化育人”的德育方式更加贴近社会生活实际,更容易触及高职学生的内心和灵魂,自然也更容易达到预期的德育效果。
事实上,“文化育人”是当前教育界倍受推崇的一种素质教育形式。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就曾指出,包括高职院校在内的高校“要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掌握前人积累的文化成果,扬弃旧义,创立新知,并传播到社会、延续至后代,不断培育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思想观念,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④这为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中“文化育人”指明了方向。
德育工作中,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方式有很多种,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进行校园文化建设,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实现德育的生活化。这是因为:其一,校园文化饱含丰富的德育资源,能为德育工作的开展和德育学习的进行提供大量的素材。其二,校园文化具有“润物细无声”的隐性德育功效,它能使学生在耳濡目染的校园文化生活中受到思想的洗礼和素质的升华。其三,校园文化能够拓展德育空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学生产生更加全面,更加广泛的德育影响。
具体而言,高职院校从德育生活化的角度进行校园文化建设要注重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高职院校要注重校园精神的塑造。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高职院校要根据自己的校情,深度挖掘学校在办学实践中形成的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园精神。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注重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能够给学生以引导、感染和熏陶,从而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的修养和素质。
2 以“情”感人,走“情感育人”之路
毛泽东同志曾说:“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⑤他还说:“如果在工作方法上疏忽了,还是要发生问题。”⑥同样,德育方法对德育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确合理的德育方法,能够促使德育工作顺利有效地进行;错误的、不合理的德育方法则会使德育工作陷入被动,甚至僵局。
高职院校德育生活化意味着德育方法的生活化。高职院校要针对高职教育和高职学生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科学实用的德育方法。以“情”感人,走“情感育人”之路是高职院校德育方法生活化的具体体现。以“情”感人,走“情感育人”之路是指在德育工作中设置一定的教育情境让学生融入其中,从而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坚定学生的道德意志,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实现以“情”感人。“情感育人”由于寓德育于生动有趣的活动和形象直观的情境中,给学生一种积极的情感导向,因而能增强德育的感染力和号召力。
在高职院校以“情”感人,走“情感育人”之路的过程中要因材施教,侧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情感,注重感恩教育。
第一,高职院校在“情感育人”的过程中要做到因材施教。这是因为,不同的高职学生具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具有不同的个性,很有必要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育人方式,因人而异的道德教育方式也更容易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使德育工作更有成效。第二,高职院校在“情感育人”的过程中要侧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情感。责任情感即责任感。当前,我国普遍存在高职学生责任意识弱化的现象,很有必要强化高职学生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职业、对社会的责任的认识与把握,努力使他们的责任意识与社会要求达到有机统一。第三,高职院校在“情感育人”的过程中要注重感恩教育。在这里,我们所倡导的感恩教育,绝不仅仅是简简单单的知恩、报恩,它更是一种蕴涵自立、自主意识,责任意识,诚信意识的精神境界。因为,这恰巧是当前一些高职学生所缺失的。高职院校注重感恩教育就是要将感恩教育渗透到德育内容的各个方面。
3 以“品”励人,走“品格育人”之路
首先,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德育课程在品格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目前,作为德育工作主渠道的德育课程在不少高职院校还存在着课程内容理论与实际脱节,教学内容陈旧,难以应对开放的社会,难以应对多元价值的现实。高职院校的德育课程要为学生对现存的社会问题进行解释,要着力解决高职学生面临道德价值观的冲突问题,特别是要教给高职学生如何正确处理市场经济条件下遇到的各种复杂人际利益关系培养和处理现实生活中各种矛盾的智慧和能力。只有这样,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才会展现出它应有的传递时代精神、塑造时代品格的生机和活力。这样才能让高职学生对于德育内容真正“入耳、入脑、入心”,并付诸实践。
其次,高职院校品格教育的方式应该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这是高职院校德育生活化,以“品”励人,走“品格育人”之路的必然要求。传统的品格教育是以教师和课本为主的经院式的课堂。德育生活化就是要走出以教师和课本为主的经院式的课堂,紧密联系高职学生的现实生活,实现品格教育在高职学生自我生活中的教育、激励、引导、提升、约束作用。当高职学生以一个真实的社会参与者的身份面对现实生活时,在各种各样的社会生活实践中接受教育,实现自我教育,这更有利于他们获得道德智慧,提升道德品格。
再次,高职院校要注重对学生开展品格养成教育。高职院校要结合高职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习实际,从点点滴滴入手,从小事入手,培养高职学生的自觉、自律、自制、坚强、乐观、积极、持之以恒等优良的品格。对于高职学生言行脱节、知行分离的现象,高职院校在品格养成教育中要让高职学生学会判断、学会选择,进而完成品格的升华,最终表现出合乎德性的行为。高职院校还要给高职学生提供各种锻炼的机会,让高职学生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品格。
4 以“行”导人,走“实践育人”之路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德育效果不尽如人意,其突出表现之一就是高职学生知行不统一,知行脱节现象严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传统的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使德育孤立于生活之外,缺乏实践性。而德育生活化是在现实的生活中进行的道德活动,是具有实践性的道德教育。德育生活化的实践性贯穿于德育的整个过程。正因为如此,我们说,“好生活是好教育,坏生活是坏教育;高尚的生活是高尚的教育;下流的生活是下流的教育;合理的生活是合理的教育,不合理的生活是不合理的教育;有目的的生活是有目的的教育;无目的的生活是无目的的教育。”⑦因而,高职院校要切实提高德育实效性,真正实现德育生活化,要以“行”导人,走“实践育人”之路。
高校德育生活化,以“行”导人,走“实践育人”之路必须突出德育实践活动。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高职学生在德育实践活动的主体地位,依据高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高职院校要充分整合学校德育资源,为德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便利的条件,开展多姿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让高职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发展道德认知水平,体验道德情感,磨练道德意志。例如,高职院校可以提供食堂卫生打扫,图书馆读者服务等服务性岗位。这样不但能够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道德实践活动,同时也能拓宽德育实践活动的范围,凸显德育实践活动的实效。高职院校可开展参观访问、公益劳动、社会调查、勤工助学、青年志愿者服务、“三下乡”社会服务活动等形式灵活多样的德育实践活动。
注释
① 时胜利.中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比较及启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1).
② 文艺文.论大学德育生活化模式.道德与文明,2006(1).
③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规划(2010-2012).中国网,2010-3-1.
④ 李烈.文化育人,时代呼唤.中国教育报,2011-5-22(4).
⑤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⑥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⑦ 周洪宇.陶行知的生活教育学说[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