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促使学生学好高中数学的动机
2016-05-30罗建举
罗建举
【摘要】高级中学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能让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开发智能资源,提高数学能力。高中学生以独立思考、老师分析和指点为主。开发数学智能,建立数学思想,发展数的思维,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 因材施教 指点为主 独立思考 解题技巧
高级中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虽然灵活多样,但还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才能有所接受。
本人教高中毕业班数学多年,一直都是在注重解题能力的培养。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在各个阶段,注重培养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高一到高三,不同的年级阶段,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样,才应于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又能让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但话又说回来对,不同年级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要因人而异。
高级中学数学教学方法跟初中数学教学有很大的差别,刚升入普通高中的学生数学成绩参差不齐,学生一下子难以适应高中数学教学。所以说要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提高数学能力,把这种数学能力转化成知识宝库。因而开发智能资源,必须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得越好,对事物认识的能力就越强,自制能力、自学能力和自立能力就越强,这将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起到良好地促进作用。数学思维主要依靠理论抽象的逻辑思维。因而这个阶段的教学关键在于使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阶段的教学自然衔接和平稳过渡,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数学教学。
高中学生以独立思考、老师分析和指点为主。开发数学智能,还在于建立数学思想,没有思想,则近乎于木偶。现实生活情境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现实生活情境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真实自然的数的感悟环境,也能让学生在数的认知上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逐步发展学生关于数的思维。学生中出现的一些解题技巧,或来自于课外读物,或来自于少部分优生的发现与创造,这不仅给学生带来新鲜感。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强调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也为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提供了更好的机遇。贴近学生生活,营造良好的数学课堂氛围,给每个学生提供数学思维的时间和机会。比如“均值不等式”教学,可设计如下问题: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①去分母;②去括号;③移项;④合并同类项等等;这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类似,在解时要根据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具体情况灵活选择步骤;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一般步骤:①求出这个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②利用数轴求出这些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得到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诸如此类,如果这些不等式的解集没有公共部分,则这个不等式组无解。
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努力创设情境,用教师的热情去点燃学生探索的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从而促进学习稳定地发展。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导致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因此,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避免“一刀切”,积极有效地开展分层教学尝试活动,是教师应重点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若让学生得到的仅是一些公式或定理等结论或仅用于解数学题的解题術,学生很难适应社会的需要;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了思维能力,就会把所学数学知识和方法迁移到其相关专业领域中去。
提高学生数学成绩,对加深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增进与学生的友谊,关心爱护他们,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先决条件。从表面上看,数学教学跟情感交流没有什么联系。内部动力是事物发展的源泉,是事物发展的根据,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其实内部动力是看不见的,情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产生的态度体验。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情感具有理智性、社会性和易变性等特征,具有激智、动力、调节、感染和移情等功能。情感能调节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焦虑感,它对于提高学习效率。减缓学习疲劳也会产生调节作用。教师在课堂上流露出的情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言行举止通过情感的介入和作用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学生对老师有较强的责任感、亲近感,那么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喜欢你所教的数学学科上了。达到“亲其师,则信其道”的效果,这是学习动力的源泉。例如:给学生讲“数学之王--高斯”、“几何学之父--欧几里德”、“代数学之王--韦达”、“数学之神--阿基米德”等数学家的故事,不仅使学生对数学有了极大的兴趣,同时从中也受到了教育。起到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作用。
总的来说,高中数学教学要求教师采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恰当地评价。向学生展示新知识和新解法的产生背景、形成探索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的本质,提高应用的灵活性,而且还使学生学会如何质疑和解疑的思想方法,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提高高中数学知识的“生活化”色彩,提高学生学习高中数学知识的必要性,从而促使学生产生学好高中数学知识的强烈动机,促进学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的提高,进一步改进数学教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