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分析

2016-05-30徐暾海徐芃张兰珍姜艳艳刘斌

科教导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职业幸福感高校教师分析

徐暾海 徐芃 张兰珍 姜艳艳 刘斌

摘 要 高校教师是一个对职业效能感有较高需求的群体,目前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整体水平有偏低倾向。学历、职称、学生评价和个人性格等因素对高校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产生影响。可以从保护高校教师的职业责任感,提高工作积极性,建设和谐工作伙伴关系等方面来维护和提升高校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关键词 高校教师 职业幸福感 分析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s.2016.01.036

Analysis of College Teachers' Occupational Happiness

XU Tunhai[1], XU Peng[2], ZHANG Lanzhen[1], JIANG Yanyan[1], LIU Bin[1]

([1]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102;

[2] Guangzhou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6)

Abstract University teachers is a group of high demand for professional efficacy, the current overall level of happiness occupation university teachers have low tendencies. Education, job title, student assessment and individual personality and other factors affecting the occupational well-being of University Teachers. Can maintain and enhance the professional well-being of university teachers from the protection of university teachers professional responsibility, improve motivation, building a harmonious working partnerships.

Key words college teachers; occupational happiness; analyze

主观幸福感是一个人对自己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综合性心理指标,反映一个人的社会功能与适应状态。人是工作的主体,学校的发展必然离不开教职员工的努力和付出。关注作为工作主体的人,“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理念是社会进步发展的必然产物。已有研究表明,生活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的工作积极性与责任心。本文对高校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便为如何维护高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职业效能感提供一些启示。

1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整体水平偏低

与其他行业职业特征相比,高校教师对职业效能感的整体需求水平较高。也就是说,高校教师对幸福感的理解普遍来源于对职业幸福感的理解,职业幸福感的高低影响着对自己生活幸福与否的感受。高校是知识分子集中的工作场所,对每位教师职业水准的要求都非常高,学历、职称、年龄等职业准入要素对高校教师的主观幸福感产生显著差异。高校教师仍然是个社会职业,同样存在职场竞争,这种竞争是通过教学能力、科研成果、学术成就、学生评价等具体形式反映出来,与其他行业职场竞争不同,高校教师在职场竞争中似乎不太容易找到某个平均水平作为产生职业满意感的参照标准。在实际调研中,我们观察到许多高校教师感受到对职业幸福感理解的悖论,“独傲江湖”的职业效能是高校教师在工作中追求的境界,但是“高处不甚寒”的压力又会降低幸福感水平。

中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主体,是一所学校发展的生力军。对高校中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进行调研,只有大约一半(51.24%)的被调查对象表示对职业感到“幸福”,35.54%的教师表示“一般”,而13.22%的被调查教师明确表示“不幸福”。其中, 31~35岁教师整体幸福感最低,只有35%的被调查教师表示感到“幸福”。另一项关于高校教师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表明,70%的被调查教师表示目前正在经受中度及严重的职业压力,60.5%的被调查教师呈现(SCL-90)心理症状阳性检出率。例如,我们在对广州和北京高校教师的访谈中发现,不少大学教师普遍感受到职业压力和疲倦感,例如,随着越来越多的通识类选修课和第二专业的开设,不仅是学生忙碌起来,老师们也异常忙碌起来,师生比日益加大,给教师教学能力带来了新挑战。一所大学的发展离不开教师学术科研贡献,因而也要求教师不能止步不前,不断探索学科领域的新发现。大学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精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也要求各高校要促进科研与教学的互动,及时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因此,如果不具备科研意识与科研能力,不能承担教学与科研双重任务,高校教师也必然因跟不上发展需要而产生心理压力。

2影响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因素分析

2.1学历对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影响

调查发现,学历越高幸福感越低。以笔者所在的广州大学和北京中医药大学为例,广州大学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72.5%;40岁以下的教学科研人员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比例为86%;北京中医药大学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2.8%;40岁以下的教学科研人员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比例为94.5%。在各所高校,中青年高学历教师都是学校发展主力军,整个学校教学、科研环境发展对高学历教师的期望也很高。高学历教师不仅教学任务繁重,在科学研究方面也需要做出异于常人的努力,学校教学科研部门也要求由高学历人才来管理,同时拥有博士、硕士学历的教师作为高级知识分子,对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层次更高,这也让他们不太容易体验到幸福感。在高校从事教育工作的博士、硕士们扮演的工作角色关乎整个学校的声誉,牵动着学校发展,他们承受的外在压力和内在压力,也可能会降低他们的主观幸福感。在对广州、北京高校教师的调研访谈中,我们听到次数最多的词就是“累”。但作为高校教师,他们又是工作努力、积极向上的一群人,在调研访谈中,我们感受到了这群知识分子的“累”,也感受到了这群支撑着高等教育的精英们的“累中乐”,感受到了他们的勤奋精神。

2.2职称对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影响

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调查表明,职称对高校教师幸福感的影响也较大。其中教授群体的幸福感要高于副教授和讲师群体,讲师群组的幸福感最低。教师职称评定与晋升也呈现正态分布规律,高校里具有副教授资格和讲师资格的教师群体占了各个学校教师群中的大部分,这个群体是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随着各高校对高级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许多高校最近几年新近入职的教师几乎都具有博士学位,专业技术职务很快就能从讲师晋升为副教授。但是由于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存在评聘分离的管理制度,影响着这个群组的薪资待遇,对讲师这个最具有上升潜力的群体的工作情感和工作成效也会带来影响。在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调研访谈中,我们看到副教授、讲师这个群体在工作中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虽然有的教师对薪资待遇感到不满,但并没有放松自己对工作的责任感。

2.3学生评价对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影响

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也影响着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师生关系是教师面临的主要人际关系。以笔者所在的广州大学为例,高校教师在学生评价的反馈中体验到的职业幸福感整体水平较高,从广州大学近三年发布的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数据来看,学生对广州大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整体满意度较高,评价分数在80分以上的比例平均超过95%,以2010-2011学年第2学期学生网上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为例,学生评价教师平均分为90.33分,被评为“优”的教师占受评教师总数的94.42%。调研访谈中,我们看到,高校教师对各自学校的发展充满各种期待,希望学校能发展得更好。每位教师也各有各的烦恼,虽然感到辛劳,但是只要谈起教学,总有一种“种豆结果”的幸福感。虽然由于各种原因,例如大学城“教师走校”的特殊环境的限制,和学生的课后交流不是太多,但是从学生那里收获的职业幸福感是支持教师们热爱教育工作的“永动机”。

2.4个人性格对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影响

主观幸福感研究表明,个人在处理问题时的方式是调解环境与身心健康的中介机制,身心健康水平与包括职业因素在内的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面对工作中各种问题,那些具有积极应对方式的个性,不仅能培养良好的性格品质来缓解和调解环境对教师工作压力的影响,而且能促使教师在工作中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成为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感水平的潜在力量。高等教育突破与扩展等跳跃式的发展过程中,每所高校所取得的成绩与工作压力一定是并存的,全体教师都面临和经历各种工作压力。调查中,我们特别设置了一个“您怎样面对和处理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压力”访谈问题,我们看到虽然工作压力会引发直接责任人的紧张和焦虑情绪,说出“真不想干了”之后又说道“还是得想办法加班加点地完成”。这种想方设法使问题得到解决的个性,使高校教师一次又一次艰难地、成功地解决问题,一次一次感受到成长的喜悦。

3小结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又迎来了新机遇和新挑战,在“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作为高等教育执行者的高校又站在了实施新的五年规划起点上,科学筹划和全力推动着新一轮的高等教育大发展。在此背景下,我们不仅要关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结果,更要从源头来关注高校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和生活质量,发挥高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教职员工的整体战斗力。

参考文献

[1] 黄立清,邢占军.国外有关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研究[J].国外社会科学,2005(3):29-33.

[2] 马秀敏.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

[3] 袁俏.湖南省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调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

[4] 李飒.高校教师应对方式在职业压力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作用研究[J].平顶山学院学报,2010.25(4):125-128.

[5] 张海鹰.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及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08.

[6] 毛荆利,周末,巢传宣,等.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7.4(3):7-9.

[7] 潘伟刚.中国人的生活满意感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D].西南大学,2010.

猜你喜欢

职业幸福感高校教师分析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基于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看高校教师对学生的影响
积极心理学在区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中的实践应用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之研究
提升高职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对策研究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人力资本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