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摆脱数学教学中学生“虚假性主体”的误区

2016-05-30张兴

学子·教育新理念 2016年1期
关键词:三角尺直尺垂线

张兴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定位学生的角色是积极主动的学习主体,是知识的建构者。这一重要教育教学理念已经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然而,这一理念并没能较好地在数学课堂中得以贯彻落实,在许多数学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完全体现,有些表面热闹的教学场景,看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其实只是一些形式主义的虚假现象,学生的学习仍然处于一种被动状态,为了真正实现“生本思想”,我们要坚决摆脱数学教学中学生“虚假主体”误区,杜绝“虚假性主体”现象的发生,还以学生真正主体地位。

一、少一些问答式教学,多一些自发性提问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广大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也多从以往的单一讲授法转向启发引导教学法,课堂上表现比较多的是一种问答式教学,这种教学形式看上去师生之间进行着交往互动,其实这种问答式的互动是低效的,学生是一种“虚假性的主体”,这一问一答的方式,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走向教师精心预设好的问题答案。

案例一:下面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的教学片段。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生:冰箱是长方体。生:饼干盒是长方体。生:砖块也是长方体。师:老师这儿有一个饼干盒。请你们观察说说这个长方体有几个面?生:长方体有六个面。师:长方体每两个面相交的线叫棱,我们数一数,一个长方体共有几条棱?生:长方体有12条棱。师:每三条棱相交的点叫作顶点,长方体有几个顶点。生:长方体有8个顶点。

这段教学看似师生互动良好,实则形式主义严重,学生完全没有自主性,被老师牵着走,学生缺乏自己主动思考。这种教学看似顺顺当当,教学任务完成了,教学目标也达成了,仔细想想,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受体,教师提出的每个问题没有给学生思考、探究的机会,学生对每个问题只是表面上知道“是什么?”,却没有真正搞清楚“为什么?”问答式教学让学生成为“虚假性主体”,为了让学生摆脱这种“虚假性主体”的帽子,真正回到学习主体,我们就要少一些这种问答式教学,多一些学生自发性提问。

二、少一些模仿性活动,多一些自主性探究

模仿阶段看上去学生是学习主体,其实是一种“伪主体”,他们只是机械模仿,缺乏主动探究和自我创新意识,若要还学生真正主体,教学中应少一些模仿活动,多一些自主探究。

案例二:以下是一节《画垂线》的教学片断。师:同学们已经知道什么是垂线,你们想学会画垂线吗?生:想。师:画垂线要用到直尺和三角尺,请你们拿出这两样工具来跟老师学画垂线。师:我们先学习如何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师:我们先将直尺与已知直线重合,然后把三角尺的一直角边靠紧直尺,沿着直尺移动三角尺,使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经过直线上的一点,沿着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画出垂线。接着,学生就模仿老师的演示步骤,学着画出一条垂线。在接下来教学“过直线外一点画垂线”时,教师继续演示,学生跟着老师一步步画垂线。

教学中,教师过多地引导束缚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画垂线时,我们可以放开手脚,让学生自主探究画法,他们有能力探究各种方法画出垂线,即便在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垂线时,也不必按部就班地跟随老师模仿。

模仿式活动容易使学生成为“虚假性主体”,我们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在较为复杂的学习活动中可适当地示范引领,但过多的详细的操作演示反而会约束学生的主动思维和主观能动性。

三、少一些机械性作业,多一些灵活性练习

数学练习是进行数学学习的一项重要的学习活动,可以有效地巩固消化所学内容。数学教学中要少一些机械性作业,多一些灵活性练习,练习内容要有一定的思考性,练习形式要新颖,富有趣味性,这样能够更好地凸显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

案例三:以下是某数学教师在教学《小数的大小比较》后给学生设计的几道练习题。请举例说明如何比较小数的大小?为什么0.8>0.68?把下面各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5.36、3.56、36.5、5.3、0.536、3.506。下面分别是小红、小敏、小丽、小东参加50米赛跑的成绩,请你排一排她们的名次:8.82秒、9.02秒、9秒、8.9秒。在比较小数大小时,我们要注意什么?我给大家设计一道“比较小数的大小”题目。

练习设计的优劣影响着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体现学生是否真正发挥主体性作用,我们要避免学生在机械性作业中成为“虚假性主体”,要让他们在灵活多变的练习中成为真实主体。

我们要充分意识到“虚假性主体”的危害,还学生主人翁地位,在数学教学中走出“虚假性主体”的误区,放弃教学控制权,解放学生主动权,让他们做回真实的自己。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锦丰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三角尺直尺垂线
直尺和缝衣针
多角度思维实现平面与立体的转化——学习微专题《明修栈道(作垂线)、暗度陈仓(找垂足)》有感
画垂线的方法
近岸悬沙垂线分布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三角尺中的奥秘
三角板“牵手”直尺
神奇的三角尺
悬移质含沙量垂线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