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经记体散文研究
2016-05-30王燕
王燕
摘 要:郝经是元初著名学者,其流传在世的《陵川集》被纪昀赞为“雅健雄深,无宋末肤廓之习”,郝经的散文写的尤好的是记体散文,这类文章内涵丰富,反映了郝经作为当时北中国知识分子的身份及其自身经历、感受;在艺术手法上则以说理为主,善于议论,辞彩丰润、跌宕起伏,气势充盈、论辩有力。
关键词:郝经;记体散文;思想内容;风格特征
郝经(1223-1274),字伯常,泽州陵川(今山西陵川)人,出身世儒之家。其祖父郝天挺是元代大诗人元好问之师。元世祖忽必烈当朝时,授予郝经翰林侍读学士, 中统元年(1260年),奉命出使南宋, 被拘禁十数年, 终不屈身辱命, 宋崩溃之际归朝,不久病逝。著述颇丰,流传至今的有《陵川集》与《续后汉书》。
《陵川集》共三十九卷,散文占二十四卷,其中记体与碑志传狀两类被人称赞,记体散文有三十篇。本文拟就郝经的记体散文做些初步探讨,阐述其记体散文的分类、思想内容及风格特征,并试图为郝经在散文史上找到一席之地。郝经的记体散文可以分为以下五类:1.庙斋堂记十五篇,2.亭台楼记七篇,3.器物记四篇,4.院园记三篇,5.游记一篇。
一、思想内容
(一)北国心曲
郝经久拘仪真,心系百姓、战事,更思念亲人,北归之心强烈,多篇记文表达了这种渴望北归的迫切心情。如《镜芗亭记》曰:“馆之东亦与潮通,而亭处其中,有故隶字榜曰:‘镜芗亭。池中一甬路,直亭南北,界池为二。池有莲浦,而柳成荫。……初,朝廷于沁南赐第一区、田十顷,州吏进渎文及图,则其田在河阳,封畛包络,全得扬子一店,在黄河老岸。”郝经见镜芗亭在池中央,把池分为南北,不禁联想到自己远离北方,看到柳树成荫,想起朝廷给自己的封地,过了黄河就能到达,不禁伤心起来,表现出北归之愿。《窅池记》中郝经将自己比作了窅池中的鱼,“坎中之鱼而诉坎中之人,弭兵而致师,天下赤子入于坎言,箕记鱼头,如炎如焚,将如所诉乎?”郝经被拘仪真,无法脱身,不过他没有完全失去信心,文章末云:“庶几刚健不陷,其义不困穷云。”他认为只要坚持不懈,一定能走出困境。
《退飞堂记》在记文中写的最为悲情,也是最能表现北归心切的一篇,时年42岁,是《甲子集》成书之年。“甲子岁,犹在仪真馆。一日风甚,鸢鹢蔽天,北飞而不得前。北首南尾,溯风直翅,飘忽而南,其势不能自止,遂过于馆之上,入于江之南。因仰而叹曰:《春秋》所谓‘六鹢退飞过宋都者,殆此类也!夫与余之行驶,止尼亦此类也!”他见鹰北飞,遇大风不前,由此想到自己的境况,感慨自己的遭遇,满怀愤懑,不禁发出疑问,天下何时能定,南行的自己何时能北归。然而他生在一个蓬勃发展的时代,元朝的扩张给他以信心。他以鹢和鸢的例子激励自己,认为退是为了更好地进,他北归的愿望一定能够实现。
(二)辩证思维
读郝经的散文处处能够感受到辩证唯物的思想。如:《江石子记》中,在详述了石子种类之后,用辩证的方法论感叹世间至坚者与至柔者相互转化的关系,紧接着又以用辩证的思维喊出:“呜呼!之石也,不知初为几千万仞,今之几千万仞,焉知他日之不为之石乎?凡有形者必变,变而必至于尽。……惟在夫形器之内者,则无存亡也。”足见其辩证思维的思想。
再如《庸斋记》论述“道”与“常”,也有辩证观思想的凸显:“一物一道也,故道外无物;一道一用也,则用外无道。……呜呼!兹其所以为道,而庸之所以为平常之用,后世圣人必益之于中也欤。惟此义不明,故有非常道之说,有反经合道之说,有异端之说,道之所以不行也。”
(三)宗经宗道
郝氏家族世代业儒,又是金末元初著名的理学家,他的散文流露出以经为宗的道学理念。如《醉经记》以酒喻经,提出:“欲明义理以率性,莫先乎经。”故曰:“经也者,圣人之所尽心醇乎义理而为言者也。知义理之所醇嗜而醉之,夫岂有差哉!人受天地之中,得至善之性,其心之所同然者,义理也。”最后指出,嗜酒而醉者,愈醉而愈迷;嗜经而醉者,则愈醉而愈明,一再表明他的宗经观念。
《休复亭记》是一篇哲学论文。紧扣《周易》复卦之“复”,论人性,论本体,阐发复卦中“休复”之义,“夫道,复而已矣。动极则静,静极则动,动静相根,卒归于静而道不穷焉,理之复也……荣茂壮稚,老瘁衰死,骨肉阴于土,魂气登于天,卒复于本,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形之复也。”
(四) 完善人格
郝经的记体文写所见所闻所感,不单纯的叙事写景说理,常以文章来提升性情,完善人格。出使南宋前,居积庆堂作《积庆堂记》,论如何提升性情,“积德累功,天必报施,不在其身,在其子孙……既受报于天,又合德于人,其有余庆也必矣。”这是郝经在生活中完善人格的一个方面,行善积德才能提升性情。再如《橫翠楼记》,表达了他向往人格升华后的生活,“或沉浮于酒杯,或放旷于山林,或优游于廊庙,用舍乘化,不锢不滞,夫是之谓达士。”这样的豪情饮酒,放旷山林游于庙宇间,是古之士大夫潇洒的象征,更是他的心之所向。
出使南宋途中,郝经追寻着先哲的足迹游览了许多庙宇圣地,如《赵简子庙》记赵鞅之功,《去鲁记》评圣人之学,《醉经记》批判嗜酒之恶习。
在拘留仪真期间,偶至江边,引发思索,作《江石子记》,体现他豁达开朗的心境。郝经在文章中和生活中常有这样的情趣,不仅提升人生境界,更完善人格之美。
二、风格特征
(一)说理为主,善于议论
《邻野堂记》郝经开篇提出论点“野之处有二焉,有穷于野而道于心者,有野于名而市于心者。”结尾处以“既不在野,亦不在市,既得其道,而有得其趣也”收尾,笔法简约,说理清晰,同前文呼应,达到万取一收之效果。《含元殿瓦砚记》亦是如此,文章以“器有定名,有定象,而亦有定用”说明任何事物都有其用处,整篇对“昔之为瓦,今之为砚”进行了说明和论述,有理有据,清晰条例,让读者信服。
在仪真馆的软禁生活改变了他的生活态度,后期散文以说理为主,但不是道学家说道之文,能在叙议结合中,以说理深厚隽永取胜,让人回味无穷。如《江石子记》:“至坚而不易者,山石也;至柔而善变者,水波也。……盖至坚者之为至柔之所变者如此。”为了说明此理,郝经结合自己亲身经历,“余之行也,北逾岭,南逾恒,东则岱宗、琅邪,西则太行、嵩、少,所谓千里百里、万仞千仞者,无不见也。今余之止也,……天下末大于秋毫之末,泰山为小。彼区区之形器,焉能制于余乎!姑汲新泉,恣为溅弄,坐视诸山为石子乎。”郝经把今日的石子比作昨日之泰山,借景抒情,以理为主,韵味深厚。
郝经此类散文正如褚斌杰先生云:“(散文)从其性质上讲,实际上是些文学小品,它常常以议论生发,写景状物,形象、生动,情味隽永、深厚取胜。”
(二)气势充盈,论辩有力
郝经的记体散文常因事因物而记,《临漪亭记》先交代临漪亭的地理环境,再引出名字的由来,接着以排比、反问句式增强气势,已达到“己乐矣,思吾民有未乐者;己安矣,思吾民有未安者。”的劝善目的,最后再有力收尾“侯既没,诸子堂堂,皆有超卓之望,特立之姿,盛大之业,将张本于是亭。故不辞而为之记。”
《含元殿瓦砚记》是一篇为器物而作的记,文中以小小的含元殿瓦而做的砚为叙述主体,进而以小见大,论述到世间定理“废瓦而为砚,夫岂定哉?瓦之为名,则定名也。……栋折榱崩,物化人去,墁坼而坏,与朽秽污冗俱,则定理也。”论述紧扣论题,环环相接,显示出议论缜密,气势充盈、有力的功底。
(三) 辞彩丰润,跌宕起伏
写记体散文忌讳辞句平庸、平平叙述,郝经在这方面则做的很好,他的记体散文用辞多变、丰富,又善于结构文章,使人读后有起伏跌宕的感受。如《江石子记》在罗列石子的种类时,用丰富的词汇描述不同的小石子,如造物主般详述。接着作者运用排比堆砌的手法,营造盛大宏迈的气势,让人不由感叹他的想象力之广。
《临漪亭记》从大处落笔,写景则错落有致,寓议论于写景记事之中,浑然一体,篇末才一语道破题意。《北风亭记》用庄子文法,驰骋想想,联想出奇,运用丰润的辞藻展现了跌宕起伏的文章脉络。《横翠楼记》感受到作者似乎暂时放下了拯救天下之溺而一肩担起天下的使命,让心灵享受暂时的轻松,文章表现出轻快、优美、清气袭人的基调,可与唐宋的写景名篇相比。
综上所述,郝经的散文有很多值得肯定的特点,在金末元初散文的领域里,很有研究的价值,但也有少数篇章,以理学家身份而写,比较教条,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掩盖其它优秀的文章。
注释:
(元)郝經. 郝文忠公陵川文集[M].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 第1页.
(元)郝經. 郝文忠公陵川文集[M].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 第378頁
(元)郝經. 郝文忠公陵川文集[M].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 第380页.
(元)郝經. 郝文忠公陵川文集[M].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 第381页.
(元)郝經. 郝文忠公陵川文集[M].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 第357页.
(元)郝經. 郝文忠公陵川文集[M].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 第354页.
(元)郝經. 郝文忠公陵川文集[M].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 第359页.
(元)郝經. 郝文忠公陵川文集[M].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 第370页.
(元)郝經. 郝文忠公陵川文集[M].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 第369页.
(元)郝經. 郝文忠公陵川文集[M].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 第354页.
(元)郝經. 郝文忠公陵川文集[M].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 第356页.
(元)郝經. 郝文忠公陵川文集[M].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 第381页.
褚斌杰.中国散文学通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第486页.
(元)郝經. 郝文忠公陵川文集[M].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 第356页.
(元)郝經. 郝文忠公陵川文集[M].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 第356页.
参考文献:
[1](元)郝经.陵川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M].第 399 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
[2]秦雪清校注.郝文忠公陵川文集[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6 .
[3]秦鸿昌.郝经传[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1.
[4 ]董小苏.郝经研究集[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8.
[5]邓绍基.元代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
[6]钱基博.中国文学史[M].北京:中华书局,1993.
[7]郭豫衡.中国散文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