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搞好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
2016-05-30仲子波
仲子波
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强调了探究性实验教学的重要地位,突出了“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的科学探究方法。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对物理知识的传授要通过创设情景,启发、引导学生思考,提出问题,再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体验自主地去进行物理实验探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研究,最终得出结论,从而获得知识。那么,在探究性实验过程中怎样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呢?笔者结合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谈谈体会。
一、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探究性实验能更好地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不主动操作和积极思维,就谈不上什么探究。探究性实验重在学习的体验,通过探究性实验将他人的间接经验内化为个人的直接经验。例如:在“压强”这一节的引入中,教师请一位男生和一个女生帮老师钉木板。结果相同时间内,女生钉好了,但男生失败了。当想象与实际形成巨大反差时,最容易使人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此时也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时引导学生进行猜想,最后老师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两个同学所用的钉,引发学生对铁钉的观察。师因势利导“压力的作用效果,除了普遍认为与压力大小有关系之外?还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系呢?”通过问题引导和实验观察,学生提出“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可能与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二、创设情境,注重让学生用已学的知识导入学习新知识
在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中,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可以对探究教学的气氛和效果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例如:教学“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先播放各种各样学生熟悉的声音,再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发出声音,研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在这样真实的活动情境中,学生们满怀兴趣地通过仔细观察、身体的触摸,去感知发声体的振动,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深刻领会物体发声的原理。再多采用对比教学、归类教学,使学生既能够更好地掌握新知识又能够复习旧知识,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辨别事物间更加细微的差异的能力。增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实践表明,新课程的实施中,创设情境、精彩导入是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它能如磁石一般吸引住学生,并快速地将师生的情感融合在一起,从而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地、全身心地参与到科学探究中来。
三、挖掘生活素材,拓展探究性实验的时空
物理知识本来就起源于日常生活,不管是城市或农村的日常生活都会接触到大量的物理现象。例如:我们大多数同学上学和回家都会骑自行车,我们可以引导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自行车上应用了哪一些我们目前阶段所学的物理知识呢?学生在物理老师的指导下,对自行车进行了仔细观察和研究,发现了自行车中应用了许多物理知识,并对以下问题进行探究:在自行车前进过程中前后轮都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作用,若人在对踏板施加力的作用,则自行车后轮相对地面有向后运动的趋势,则它受到地面向前作用的摩擦力,前轮相对于地面有向前运动趋势受到地面向后摩擦力。我们仔细观察了自行车的构造,发现在自行车的脚踏板与大齿轮盘之间、大齿轮盘和后轮小齿轮盘之间以及车把和前轮之间在制造上都应用了杠杆的知识等。自行车虽然看似很简单和普通,但在它上面应用了很多的物理知识我们只是结合初中力学知识进行了研究,难免不全面,但随着知识的增加,我想会发现更多的知识。
四、感悟交流,加强合作
对于大多数自主探究性实验来说,探究的过程往往比探究的结果更重要。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探究的过程,教师应该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将自己的见解观点公开,与他人进行充分的交流和讨论,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改进自己的探究方法。在交流的过程中,由于学生个性差异,知识水平差异,探究能力差异,会有深浅不同的感悟,根据研究内容不同,将个别学习、小组学习、班级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组织学生交流探究所得到的成果、结论或感受。同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引起争论的问题,为学生创设出互相启发和展开联想的机会,触发灵感,集思广益,从而获得较多的创造设想。对学生在探究、交流中的表现,教师应给予鼓励性的评价。让学生勇于发现自己,重视学生的个人感受,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既发展了个性,又拓展了创新思维。
总之,在物理课堂中自主探究性实验真正体现了新课程改革“以人为本”的思想,着眼于学生的充分发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为开放的学习空间,在这样的主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培养其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从而实现创新教育的最终目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港口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