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民族主义探析
2016-05-30刘宓
刘宓
【摘要】:越南刘皇导演的电影作品《穿白丝绸的女人》,是越南电影史上一部比较有地位和研究价值的电影作品。影片以一件白丝绸的奥黛为主要纽带,讲述了主人公丹一家在战争中虽然颠沛流离,艰难讨生,但依然保持着对未来和平生活的美好向往。而我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研究:(1)电影所反映的越南历史阶段与战争背景;(2)越南的奥黛形象分析;(3)越南民族主义与战争及其历史文化的关系。通过对这三方面的研究,我希望能够通过一些文化的表征来分析越南的民族主义特质,分析越南历史与越南民族主义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加深入的了解越南的历史与文化。
【关键词】:民族主义;《穿白丝绸的女人》;奥黛文化;形象分析 ;
前言:这部影片的时代背景是比较特殊的,越战在几代人心中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因此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在这个时代的碰撞与融合能更好的让我们了解到越南人民的坚强不屈。通过本片,广大观众对越战给越南人民造成的苦难会有一个更好更加具体的了解,也更加能体会和平的可贵。同时,这件贯穿全片的‘白丝绸所承载的意义,也非常值得我们来思考。
第一章. 电影故事简介
第一节.影片的历史大背景
越南战争(1955-1975)是东阳战争(1945-1979)的第二阶段也是战况最为激烈的一个阶段,这是一个双边战争,一边以美国和越南南部越共为首,还包括了一些美国的同盟国家,如: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泰国,菲律宾等国家都是直接参与了战争的。另一边则是以苏联、中国和越南南部解放民族战线,越南南部共和,越南民主共和(都是由越南劳动党所领导的组织)等组成的联盟为首的。这场战争之所以称之为“越南战争”也主要是因为它的主战场在越南。其实它的影响早就波及到了整个东南亚地区,因此这场战争也被成为了“第二次东阳战争”。1975年4月30号,越南南部解放共和军总理杨文明正式向越南南部共和联盟交出了权利,之后美军及其同盟国家都纷纷从越南撤走了自己的军队,至此战争正式宣告结束。
第二节.影片的内容简介
《穿白丝绸的女人》这部电影讲述了年轻美丽的丹总是受到奴隶主家的虐待,总督府里的下人驼背仔是她唯一的希望和寄托。男主人公驼背仔是一个弃婴,总督在路边捡到他时他身上只裹了一件白色的奥黛,因而这件衣服对他来说是非常珍贵的。后来也成为了他们的定情信物。后来越盟起义杀死了总督占领了总督府。那个晚上驼背仔连夜带着丹向南私奔了,他们路上历尽艰辛。最后决定留在了会安。从此以后,夫妻二人起早贪黑的去河里打捞淡菜,但那一点点微薄的收入总是入不敷出,更别提给两个上学的女儿买一件白色的奥黛了(在越南,高年级的女生被要求上学必须穿白色的奥黛),阿丹为了不让女儿们辍学,尝试着去借高利贷,去给富人家的行将就木的老人哺乳,但最终因丈夫的反对而告终。最后丹不得不将丈夫送给她的这件珍贵的奥黛改小一点给女儿们轮流穿着去上学。可是现实就如鲁迅先生所说的一样:“悲剧就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丹的大女儿在一次突如其来的空袭中死在了学校里,这让一家人都陷入了无限的悲痛之中。但是丹与丈夫为了养活儿女们,还是不得不在风雨中出海捞浮木换钱,最后丹也丧命于无情的洪水中。影片最后,敌军的炸弹落下,大家为了躲避都纷纷往外逃去,没走多远,丹的二女儿突然发现妈妈和姐姐留下的奥黛忘记拿了,她奋不顾身的转身向家的方向跑去。镜头一换,她回来了,用竹竿高高的挑起了妈妈的白色奥黛穿梭于逃难的人群之间,那白白的奥黛飘扬在战争的烟火中,似乎是一面胜利的旗帜,扬起了越南人民永不屈服的心。
第二章.《穿白丝绸的女人》反映的历史阶段与战争背景
第一节.影片发生的历史阶段背景
这部电影取材于1955-1975越南战争的大背景之下,这一时期是越南历史上人民生活最为艰辛的一個时期,在这个时期内,越南政权南北分裂,国内出现了许多政权组织并存的现象,国家分裂,南北混战,到处飘扬着战争的烟火,人民生活悲惨无助。可是现实不仅如此,随着越南战争的爆发,战况几乎波及了整个东南亚地区,成为了当时战况最为惨烈的一个阶段。虽然1954年5月7号,越南以奠边府战役的胜利宣告了法国对越100多年殖民统治的结束,但同年的7月2号签订的《日内瓦协定》却以北纬17°为界,把越南分成了南北两片区域。北部是越南民主共和国,由越南共产党执政;南部是越南共和国。由吴庭艳任总统。两种政权的对抗此起彼伏,美国空军上校爱德华·G兰斯代尔领导的美国中央情报局印发了许多内容虚假的传单,假借越盟的身份宣称将采取征用土地、没收私有财产等等的强硬政策来污蔑对方。同时,美军飞机也在北越的上空大量抛撒着那些极具煽動性的传单,宣告“天主教将向南方转移”,并且不断散播着共产党即将进行反天主教大迫害的谣言,这在北越的民众中产生了极大的恐惧,导致了难逃的难民潮,这也便是在影片27分25秒时呈现的一群群难民逃离场景的时代背景了。
第二节.电影中的文化民族主义
怎样理解“越南的文化民族主义”呢?越南文化是以农业为基础,以农民为中心的。越南著名学者陶维英教授在《越南文化石港》一书中就明确指出了越南文化民族的五大特征:第一,越南社会以家族为基础,国家是个以孝道为德行根本的大家族。第二,感性作为越南文化是一种感性的文化。第三,农业生活几乎使越南人民成为了一个热爱和平、喜欢安居乐业的民族。越南在历史上似乎并未表现出好战的民族性格。第四,越南民族爱做善事、勇于牺牲,他们是在为后代积德,而不是为了得到荣华富贵。第五,越南的农业生活给予越南文化强大的生命力。这些特征虽然不能使越南社会向西方社会如此发达,但是这些特征在民族经历沧桑的时候有助于保持越南民族文化的生命力。
我们再次回顾电影,不难发现那些电影中所体现出“越南文化民族主义”的情节,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要属这一段了:
“h?m qua c? giáo d?y con hai ch? ‘hòa bình,b? à,th? hòa bình có ??p kh?ng h? b??” (昨天老师教了两个字‘和平,爸爸,和平是什么样的呢?)
“B? ch?a bao gi? th?y hòa bình, nh?ng ch?c là ??p l?m, ??p nh? con ??y!”. (爸爸从没见过和平,但它一定是非常美的,像你一样美)
“kh?ng, hòa bình ph?i ??p mh? m? con m?i thích !”( 不要,它要像妈妈一样美,我才喜欢!)
以上几句的关于“和平”的对话,听来就如一阵清风,吹散了战争在人们心中留下的阴霾,也许在孩子纯净的心中,“和平”就是这样的简单,生活在战争与炮火中的越南人民,坚强而善良,他们不知道和平的样子,却仍然热爱着和平,期待着和平的到来。也许这也就是刘皇导演想通过这部电影来诠释的,在战争下越南文化民族主义的真谛吧。
第三章.越南奥黛形象的象征意义
第一节.越南奥黛的演变和发展
电影中的白丝绸又叫做“a?o da?i”,中国人喜欢将之称之为奥黛,是越南女子的一种传统的长袍服饰,具体产生于何时我们已经无法考究了。最初的奥黛是“四身式的”,即襟衣分成前右半边,前左半边,后右半边,后左半边的部分。但穿的时候前后的衣服只是相交却不接起来,之后又逐渐演变出了“五身奥黛”,它把四身奥黛的前右半边缩小,然后在下面增加了五块衣襟。由于受到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直到16世纪越南人的衣着仍然时常效仿着中国,特别是在阮朝统治塘中时期,当时的国王阮福阔为了保存越南的传统服饰文化,抵御外来文化的冲击,颁布了衣着的标准,下令百姓必须遵从。到了明命帝九年,顺化朝廷下旨禁止妇女穿裙子,必须穿裤子,这个禁令无形中推动了越南“五身奥黛”的发展,因为五身奥黛须穿裤子而不是裙子。到了近代,1930年左右阮吉祥是对四身奥黛作出重大改进的一位艺术家。1934年,黎谱又在原来的基础上融入了四身奥黛和五身奥黛的民族元素,形成了一种有领、贴身、两侧开襟的款式。此后,越南奥黛的基本款式便形成了。
第二节.电影中奥黛所承载的意义
电影中的奥黛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它既是连接整部电影情节的纽带,也是电影中一股隐含的文化力量,一种民族主义文化的体现。影片中这件纯白的奥黛凝结了两代人在战火洗礼下生活的辛酸,同时也折射出越南人民面对苦难所表现出来的那种顽强、乐观和对美好生活永不退色的热爱。这里我主要从三个角度来分析:
(1)阿丹身上的奥黛—是信物、关爱和寄托
这件白色的奥黛是阿丹与丈夫的定情信物,是他们美好爱情的见证,也是她美丽的嫁衣,也许阿丹每次穿上这件衣服的时候都能想起丈夫在送她这件奥黛时对她说过的话吧!
“这是一件和我的生世有密切关系的奥黛,我不知道它是從哪里来的,我只知道在我出生被丢弃在榕树下的时候身上就裹着这件奥黛,我的祖先、父母、家乡,我都不知道。20多年来,它是我最珍贵的东西,我一直珍藏着它,你如果真心的喜欢我,那我就把它当定情信物送给你吧!”
阿丹收下了这份珍贵的礼物,成为了驼背仔的妻子。
阿丹的两个女儿都在上学,但学校要求高年级的孩子必须穿着白色的奥黛来上学,阿丹为了不让孩子们辍学,她尝试者去借高利贷,给行将就木的老人哺乳。最后阿丹只好将丈夫送给自己的奥黛改小后给孩子们轮流穿着去上学。电影中,我们也可以通过以下情节和台词来更加深刻地了解啊丹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con ng??i ta trong th?i lo?n, ch?t ?i m?y l?n nh?ng th?c s? s?ng ch? s?ng m?t l?n th?i. V? ch?ng mình v?t v? ?? ??y nh?ng em ch? th??ng các con, cho nên còn s?ng ???c ngày nào em mu?n d?y h?t các con ngày ?ó anh ?!”
“活在战乱中的人,要死么死多少次都不知道,但是活的机会只有一次。我们俩辛苦也就算了,但是我可怜我们的孩子们。所以,只要我活着一天就要尽力的教育他们一天。”
“em mu?n sau chi?n tranh ch?m d?t, ??t n??c ???c bình yên, con cái mình ???c h?c ??n n?i ??n ch?.”
“我希望等战争结束了,国家和平的时候,我们的孩子能够学有所成。”
这几句简单的话包含了一位母亲无限的深情,一方面是对和平的渴望,但她渴望和平也是因为希望孩子们可以过得更加的幸福,流露出了阿丹对孩子们无私的爱和奉献。
“em ?i!tr?i m?a to, n??c ch?y xi?t, ta v? th?i!”
“雨太大了!水流又急!我们还是回去吧!”
“anh ?i! Có cái g? n?i kia, cùng v?i bán m?y r? h?t, chúng mua ???c cho các con áo dài m?i ?i h?c.”
“要是能捡到那几块浮木,再加上把剩下的淡菜卖完,我们就有钱给孩子们买一件新的奥黛了。”
这几句话是阿丹的遗言。回顾阿丹的一生,几乎都是在贫穷和困苦中度过的,之前在地主家当下人的时候,她经常受到主人的殴打、谩骂;之后她和丈夫私奔到了会安,又连着生了三个女儿,整天幸苦工作也还是摆脱不了贫困的生活。这是战争给她戴上的一个无形的枷锁,任她怎么挣扎也无法摆脱。她的一生就是一件平凡而美丽的白色奥黛,白色象征着她的美丽、纯洁和善良。平凡是因为她只是越南千千万万“奥黛”中的一件,没有华丽的装饰,没有和平幸福的生活。是她的善良、坚韧、奉献与无私的爱共同造就了这件美丽的奥黛,所以阿丹身上这件奥黛是越南无数平凡妇女奉献、坚强的母性象征。
(2)安和玉米身上的奥黛
阿丹的大女儿名字叫阮氏会安,是父母们为了纪念他们的第二故乡会安所起的。安是一个善良孝顺的孩子,她明白父母的艰辛,因为学校要求必须穿上白色奥黛才可以去上学,安主动向母亲提出辍学的请求。二女儿玉米是一个活泼灵动的孩子,她总是能给这个家庭带来欢乐。影片播至97分时,俏皮的玉米穿上了母亲的奥黛,走到庭院中唱起了歌,她轻轻捻起了一朵白色的小花,脸上充满了喜悦和幸福,这时所展现出的是少女天真烂漫的一面,这时的奥黛便是越南美丽少女们青春与活力的象征。后来姐姐安死于了战火之中,玉米穿着妈妈的奥黛来到了姐姐的墓前,问姐姐她穿起来是不是很漂亮,之后她每次经过姐姐生前与她换衣服的地方都会不断想起姐姐生前与她轮流换穿奥黛的情景。
在安和玉米的身上,奥黛到底是什么呢?我觉得她们身上的奥黛是妈妈对她们的无私的奉献与关爱;是美丽的校服,是勇敢面对未来的铠甲;是亲情的寄托,是玉米对妈妈和姐姐的思念;是少女们心中最美丽的衣裳,是她们的青春和纯洁的象征。
(3)飘扬在战火中的奥黛
在影片的最后,炸弹不断的落下,玉米一家也涌入了逃难的人群中,可是当安想起妈妈和姐姐留下的奥黛忘记拿的时候,她不顾一切的跑了回去,当她回来的时候,玉米用一根竹竿将妈妈的白色奥黛高高的举起,一面胜利的旗帜,飘扬在战火和硝烟弥漫之中。似乎代表了越南人民永不低下的头;永不屈服的心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1975年4月30号,伟大的胡志明战役解放了西贡,越南战争至此正式宣告结束,越南人民迎来了他们梦寐以求的独立、统一的新纪元。苦难的阿丹一家,虽然妈妈和妹妹都走了,但是活下来的人还是迎来了这难能可贵的和平。影片也止于1975年,伴随着影片中一群美丽的越南姑娘身穿奥黛的背影,影片为我们阐述了越南奥黛的终极意义:
“áo dài là bi?u t??ng c?a s? ch?u ??ng vu?ng b? b?n cùng v?i t?m lòng r?ng l?n ph? n? Vi?t Nam, dù trong hoàn c?nh khó kh?n, dù trong chi?n tranh bom ??n c?a tàn phá nh? th? nào ?i n?a, áo dài ph? n? Vi?t Nam v?n t?n t?i và v?n gi? ???c vài ??p c?a nó, vài ??p c?a ph? n? Vi?t Nam kh?ng ph?i là da tr?ng hay má ?? m?i h?ng mà ph?i nhìn qua nh?ng áo dài th??t tha, d?u dàng th? hình lên m?t t?m h?n trong s?ch và tính n?t ?oan trang c?a nó!”
“越南奥黛象征着越南妇女宽广的胸襟和对苦难的无边承受力,无论环境如何的艰苦,战争的破坏达到怎样的程度,越南妇女的奥黛依然存在,那些奥黛所体现出的美好也从未消失。越南妇女的美并不是在于她们雪白的肌肤,迷人的脸颊和红唇上,而是体现在那隐藏于婀娜、柔情奥黛下的纯洁、端庄的美好心灵。”
也许也正是因为越南的奥黛具有如此深刻的内涵与意义,才使得奥黛成为了越南的一张世界名片,不断的发展传承至今吧!
第四章.越南民族主义与战争以及历史文化的关系
第一节.越南民族主义精神与战争
我认为这部作品的内涵就在于它是越南文化民族主义精神在战争中的一种体现,越南文化民族主义精神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前文中我已借用越南陶维英教授的话简单阐述过了。在战争的背景下,似乎越南人民的民族主义感情变得更加的浓烈了。我试着从电影的角度来分析战争中越南民族主义精神的主要体现:
(1)有很重的家庭观念,始终遵守着传统道德观念。
(2)喜欢安居乐业,热爱和平。
(3)无私奉献,勇于牺牲。
(4)善良、勇敢、坚强、忍耐。
在战争这样特殊的背景下,会使得民族主义精神体现的更加鲜明,更具时代特点。除了那些和平年代就具备的国家民族主义精神之外,更加多了几分爱国精神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第二节.越南的民族主义与历史文化
每个国家都有本国的民族主义概念,越南也是如此,但一个国家民族主义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是与本国历史与文化息息相关,不可分割的。所谓一个国家的民族主义,简而言之就是指以自我民族的利益为基础而进行的思想运动,民族主义首先而且最重要的是应该被看作是一种思想状态。这样的思想状态是一个民族内部共同产生的一种意识,或者是一种可以增进自我民族的力量.民族主义是包含了民族、种族、国家三种认同在内的意识形态,在心理上,民族主义是一种心理状态;在政治上,民族主義是一个民族追求和建立自己国家的政治运动;在历史与文化上,不同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都曾经利用过民族主义,也可以说,任何的意识形态只要符合这个国家的民族主义趋势,则两者就会相互促进并共同发展。本文中我主要探讨的是民族主义在历史文化方面的体现,一个国家的民族主义与国家历史文化之间的关系,事实证明,一个国家的民族主义是和它本国的历史与文化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起来的。一个国家的历史的背景决定了这个国家民族主义的性质,一个国家的文化则决定了这个国家民族主义的特点。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第三节.浅析三者之间的关系
一个国家的民族主义、历史文化和战争背景,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千丝万缕,既相互联系,又互相影响。国家的历史背景决定了国家民族主义的性质,国家的文化则决定了国家民族主义的特点;战争的爆发会放大一个国家的民族主义精神,会影响一个国家的历史进程和文化发展;同样的,民族主义的性质也决定了人民在战争中的表现,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困难面前的坚韧,是对和平的无限期待。总而言之,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结语
越战已经过去很多年了,但劉皇导演以电影的形式再次给大家展现了一些那个年代的情景。电影《穿白丝绸的女人》展现给大家的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生活,而是以一个家庭折射了千千万万越南人民的生活,电影也是可以写实的,也是可以记录历史的。在越战的大背景下,我看到了电影中奥黛所体现出的丰富内涵:是男主公的襁褓;是男女主人公的定情的信物;是丹的嫁衣;是丹对子女的关爱;是玉米对未来的寄托;是孩子们的校服;也是孩子们青春和纯洁的象征。在电影中,我感受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无限灾难与痛苦,也感受到了越南人民坚强不屈,坚忍不拔的民族主义精神。
参考文献:
[1]陈重金.《越南通史》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社,1992
[2]罗长山《越南传统文化与民间文学》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4
[3]阮志坚《越南传统文化与民俗》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2012.12
[4]刘皇导演作品:《穿白丝绸的女人》河内:电影2006
[5]张笑梅《越南通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6]于在照《越南文学史》广州:世界图书出版社广东有限公司,2014.11
[7]林明华《越南语言文化漫谈》广州:世界图书出版社广东有限公司,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