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生活元素融入到化学教学中的意义和方法
2016-05-30陈娜
陈娜
摘 要:化学作为中学教学中的重要学科,它与社会生活、生产和环保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联系。因此,教师要重视对初中化学的教学,提高学生对化学与生活之间联系的认识,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化学知识、理解化学原理。同时,教师也要加强对化学生活化教学方式的研究,采用学生喜爱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促进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化学;生活;意义;方法
当今教育生活化是是进行教育改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方向,对于初中化学的来说,根据教学的标准,就是应该让学生们主动地走出教室,将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的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们的社会经验和对生活的体验进一步加强,更重要的就是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起一种对科学的探究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达到教学的目的。
一、将生活元素融入到化学教学中的意义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化学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如果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单纯地对化学原理进行讲解,让学生被动接受,那么不仅不利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而且枯燥无味的教学方式,也会弱化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为此,教师可以从学生比较熟悉的身边生活入手,将生活中的元素纳入到化学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例如在教学酸的性质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这样引入课题:“小红的妈妈在做菜时,在紫菜汤里加入了适量的酸笋,菜汤马上就变成了红色,这是什么原因呢?”当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时,学生立刻充满了好奇,很快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了学习中。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化学教育不仅要求学生对化学知识牢固掌握,还要求能够对化学知识学以致用,要求学生通过对化学知识的学习,能够拓展思维,提高综合素质。例如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对一氧化碳相关知识的讲解,使学生对一氧化碳的中毒事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这样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就能够学会如何对安全隐患进行排除、怎样检查家中的煤气安全等;在二氧化碳相关知识的学习中,也会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将生活元素融入到化学教学中的方法
1.利用生活素材激发学生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生活素材跟学生的生活关系密切,很多还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让学生先对面临的生活情景感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而愿意学习和探究。例如从《新闻联播》对“天宫一号”系列报道中,通过收集资料,对“天宫一号”外壳的材料,外层的火箭涂料,燃烧剂,氧化剂等的了解,以及在电视节目《我爱发明》中龙泉宝剑为什么能削铁如泥引入了《金属材料》的教学。在《燃烧和灭火》的教学中,从全民关注的奥运火炬的传递,引入对燃烧的条件的探究,从工厂火灾、灭火场面的视屏中,了解灭火的原理。再如由席慕容的诗:“他们说在水中放入一块小小的明矾,就能沉淀出所有的渣滓;那么如果,在我们心中放进一首诗,是不是可以沉淀出所有的昨日。”从诗中的明矾自然而然的引入《水的净化》,也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气息。适当的生活素材的插入,通过多方位的感官冲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2.体会生活中的化学背景素材
一开始学习化学很多学生可能会有这样的想法,化学离生活太远了。就像有个学生在评价初中老师时,用“太深奥”来评价化学老师。也有学生直接对我说,我觉得化学离我们的生活太远了,学习化学有什么用呢?“生活中不缺乏化学,缺乏的是发现化学的眼睛”。很多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都可以用化学知识来解释,特别是有关物质及其化学变化的问题。例如煤气中毒是一氧化碳引起的;室内发生火灾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腰逃离现场,是因为二氧化碳气体温度高而上升;每天吃的油条是在生面中加入食碱和明矾,在油锅中发生化学变化产生二氧化碳使油条胀大;灯泡中往往会放入少量的红磷,是为了除去灯泡内的氧气,使灯泡更耐用;刚建好的房子墙壁上经常有水渗出,是因为墙面上的石灰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变化等等。基于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生活中的背景素材,让化学知识不再孤立、不再枯燥,这样学生才会形成科学的生活观,以后学生在生活中再遇到陌生的现象和问题时,就会从化学的角度进行思考和解释,进而形成科学的理解。
3.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
知识来源于生活,又用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化学的实用性表现在它渗透到了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与人们的吃、穿、住、行、用等无一不紧密联系。在化学学习中选择生活中熟悉的素材,把课本的知识转化为解决身边实际问题的能力,活用知识,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就感,学习才会更有动力。比如冰箱异味怎样除去?喝矿泉水还是蒸馏水对人体有利?每天的营养食物应该怎样搭配?在学到常见的盐时,要让学生知道常见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小苏打,它也可用于治疗人体胃酸过多,吃腌菜太酸可加小苏打降低酸性;蚊虫叮咬,在痛痒处涂上小苏打,痛痒顿减;油炸食物时,在挂浆淀粉里加小苏打,炸出的食物更加酥脆可口和食盐的妙用等内容,使学生觉得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引导学生学化学、用化学。还可通过对食品污染、土壤污染、空气污染以及日本的核泄漏事件、莱茵河的污染等背景素材的介绍,使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健康的密切关系,并充分认识到治理三废、防止污染、保护环境、“拯救地球”是当今一件迫在眉睫的一件大事,在学生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认识科技发展给社会带来的正、负面效应,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意识,增强对社会和自然的责任感;。
总之,教育的本意是面向生活的。所谓学习,就是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离开了生活,学习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相联系时,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兴趣。作为化学教师就应当善于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利用这些生活素材,为学生创造相关主题的学习情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以获取最大的教学效益。要从生产、生活实际中寻求教学素材,形成由单一的书本学习延伸到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真真切切感受到化学的实用性,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要学好化学,就一定要关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