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探析

2016-05-30刘近奇王熙

东方教育 2016年1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

刘近奇 王熙

【摘要】在全球化背景下,多元社会思潮竞相争夺话语权,大学生创业群体中出现了价值虚无主义、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的不良倾向。文章从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人的本质理论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引导职业价值观教育的理论依据,提出政府宏观调控和舆论引导、高校培育管理和教育规范、个人自我教育和自觉践行等路径来培育大学生正确职业价值观。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创业教育;高校

2015年3月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中13次提到创业,38次提到创新,2015年5月,国务院发出(2015)36号文件,提出《全面深化高校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以坚持育人为本,提高培养质量;坚持问题导向,补齐培养短板;坚持协同推进,汇聚培养合力为基本原则,力图到2020年建立健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但是目前,大学生创业群体仍然存在一些不良价值取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创新创业教育中去势在必行。

一、大学生创业群体存在的不良价值取向

1、国家层面的价值虚无主义

目前,“价值虚无”、“思想错位”的现象冲击着大学生的价值底线,大学生愈来愈多地通过物质的炫耀,来体现自身的价值。价值虚无主义体现出两个明显的表征,一是人们对社会进步信念的怀疑,二是社会多元价值观嬗变所带来的精神困惑。游戏人生、拜金享乐主義、正在瓦解大学生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正确的价值观。

2、社会层面的个人主义

在社会转型的今天,有些人认为个人主义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价值导向,集体主义只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应该建立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个人主义的伦理观。从历史上看,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集体主义是历史的必然选择,而且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集体主义也逐渐强化,但是固化地强调集体主义消解了个人主义的创造性,也会减缓社会的发展进程。做到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和谐统一,才能从根本上推进整个社会的文明和进步。

3、个人层面的功利主义

在当代中国的现实世界中,理想化已逐渐向务实方向转变,由注重“义”向注重“利”转变,人们通过这个事物所持的价值尺度来判断这个事物是否具有价值。在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影响下,消费主义、拜金主义正好迎合了当今社会追求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的价值观,功利主义在社会蔓延,价值观和信仰体系遭到消解。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依据

1、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

探讨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是引领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国家层面的立论之本。国家要满足履行社会公共管理职能的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重要观点之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在经济深刻变革的今天,我国顺应社会潮流和时代的发展,积极调整政府、市场、社会的关系,从经济性政府向服务性政府转变,更好的维系国家治理体系的内在张力。提高我们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加快他们行动的步伐。

2、人的本质的理论

探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是引领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社会层面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强调人的本性在于其社会性,人总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因此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历史的。作为筑梦者的大学生群体更应该抓住历史的机遇,积极融入到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去,有信心面对自己追求的职业理想,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用自己不朽的青春去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3、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探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引领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个人层面的基本要求。发挥人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能动性,关键在于人的社会属性和社会关系、社会素质和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马克思在《188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论证了,“教育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关键在教育,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新形势下大学教育的重要一环,必须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在大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比重,为满足社会需要提供更为广度的智力支持。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选择

1、更好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和舆论导向力

政府应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正面引导和正能量传达,细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使之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加强政府舆论导向,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主流价值传播渠道的作用,以大众化的语言,生动活泼的形式引导人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政府部门要完善文化市场机制体制建设,积极创建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和道德模范带头实践活动,提升公民的文明素质和文明程度。在全社会营造一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局面,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一个和谐的竞争氛围,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

2、更好提升高校培育管理和教育规范力

将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培育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放在同等重要位置来抓,使之融入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精神世界,培养大学生公平的竞争就业观和积极的多元创业观,引导大学生正确的就业价值取向;其次,完善实践教育教学体系,创新实践教育教学形式,加强实践教育教学基地建设,组织大学生校外实践活动和主题教育活动,让高校就业创业课程真正满足社会实践需要,以多种渠道传授就业创业技巧和经验,满足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技能和心理需要;最后,建立符合高校就业创业教育需要的师资队伍,高校必须充分认识到就业创业指导老师的重要作用,设立专项基金鼓励优秀的就业创业指导老师,搭建就业创业成功校友“反哺”在读大学生交流的平台。

3、更好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和自觉践行力

大学生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识。蔡元培先生说过:“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高校要有的放矢地引导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发挥其作为思想的活跃载体的重要作用;其次,大学生要科学设计职业规划,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入到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学生要用科学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科学规划自己的职业目标,根据各阶段的就业环境,即时调整职业坐标,不要因为眼前的利益打乱自己的长远计划。最后,大学生要牢固树立使命意识,将“个人理想”和“国家需要”结合起来,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在平凡的岗位上贡献不平凡的人生。

总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必须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引导地位,创新大学生就业创业模式,让更多的大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去迎接社会的挑战。

参考文献:

[1]李时椿,常建坤主编.《创业与创新管理:过程·实战·技能》[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陈章龙.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共识机制问题研究[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0(7):60-61,68.

[3]叶晖,张孟超.浅谈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环境的构建[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9):10-11.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