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以德:音乐不仅爬到脸上
2016-05-30解瑂
解瑂
照片上这个身穿燕尾服绅士般站在钢琴前的男孩名叫石以德,今年十二岁,2014年进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学习钢琴。在这所被谓为培养音乐家摇篮的学校里,人才济济,高手如云,学生间的竞争相当激烈。而从十岁考入附小到今天,小以德已经获得了七八个国内外奖杯,音乐在每天的刻苦练习中从内到外浸润、滋养着他。
星星之火
在2014年CCTV全国青少年钢琴、小提琴大赛中,石以德闯入决赛,取得第五名。决赛五人中,他年龄最小,但关注比赛实况的读者一定记得,石以德在复赛中曾经一度排名第一,最后决赛时因为出现一点错音终与前三名失之交臂,可见,高水平比赛中选手间竞争之激烈已然“白热化”。公布名次时,以德主动跑到第一名获奖者前真诚地伸出手,祝贺对方取得好成绩。
石以德家住河北石家庄,父母是从事外贸工作的知识分子。他刚满一岁时,爸爸妈妈便给他买了一架钢琴,从那以后,以德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坐在妈妈怀里听妈妈弹琴。
以德四岁时,爸爸坚持要对儿子进行艺术启蒙,找了个美术老师开始教儿子画画。小以德还真有些绘画天赋,他为北京奥运会画的一幅名为“北京奥运,世界的奥运”的作品,已经被国际组织收藏。
五岁时,以德的小手已经长得很厚实了,身体也壮得像个小牛犊,妈妈送以德进入了石家庄一家音乐培训班。老师开始翻着《小汤姆森》一条条讲给以德,以德居然用一个月毫不费劲地弹完了四本。一个月后,启蒙老师说:“有个全国性的少儿钢琴比赛,你要不要去试试?”没想到这一试,竟试出个2007年全国青少年艺术展钢琴小学组第二名。
2008年,石以德当选为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形象大使,凭着学了一年的琴艺,参加了北京、四川等地的钢琴义演。
尽管初出茅庐就显露音乐才华,但以德是不是块当钢琴家的料,爸爸妈妈实在说不好。
2009年5月,石以德七岁时,遇到了他将一生感恩的好老师——中央音乐学院附中钢琴老师常桦。常老师有着一头瀑布般的卷曲长发,很有气质。第一次接触以德,常老师就特别看好他的音乐潜质,很愿意收下这个学生,她说:“当时对石以德最突出的印象是乐感非常好。刚接他时,他弹琴不够规矩,手指运动的均衡性差一些,也不够精准,但因为感觉好,所以他弹起琴来很吸引人。”
于是妈妈开始每个周末带着以德坐上火车去北京。寒来暑往,以德先后参加了几个比赛,并于2010年6月获全国金葵花钢琴大赛A组第四名、9月获全国星海杯钢琴大赛业余三组二等奖、2011年11月获全国珠江恺撒堡钢琴大赛业余三组三等奖……
2011年夏,中央音乐学院附小招生,常老师希望以德走专业化道路,但以德的父母有些犹豫。因为以德小学文化课成绩很好,考上附小后就要脱离普通学校的文化课进度,若升不了音乐学院附中,再回头赶普通学校的文化课可就很难了。
不过最终爸爸妈妈考虑再三,还是决定相信常老师。以德很争气,不但顺利考上附小,2014年又顺利考入附中。
“他考附小四年级时,因年龄小,在录取的十五名考生中成绩排最后。在附小的第一学期,他的成绩还很不理想,但进入六年级后,他在技术上、对音乐的理解上、演奏的表现力上都进步很大,以前认为他会回避的练习曲都可以拿下来了。这个学生极其好学,热爱音乐,精力充沛,识谱试奏都很快,练琴主动积极,弹东西的量很大。2014年考附中时,他的成绩在三十二名录取生中已经一跃到第二名。石以德弹琴很感性,演奏浪漫派的作品非常有感觉,而且是块上台的料,在舞台上自信、有气场,特别有表现力。”
常老师对以德要求很严格,但上她的课,以德没有压力,因为常老师十分尊重和保护学生的个性,很会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上课时,常老师经常把以德的回课录下来,先让他听,再与他合一次伴奏,一边示范一边让以德用心体会与老师弹的有什么不同,最后再给他的演奏做具体指导。
“附中是学生成长最关键的阶段,教学中我会让学生自己选一些喜欢的作品弹,这样更易激发小孩子的能力。我最不能忍受学生到初三时还没有想法,而以德想弹的作品有很多……”
以德小学四年级开始到北京上学,妈妈也为此辞掉原有的翻译工作,来北京陪读。刚上小学四年级时,妈妈每天不仅要接送以德上下学,还要带着录像机旁听常老师的钢琴课,回家回放录像帮他理解老师教学的重点。一年后,常老师告诉她:“以德接受能力很好,家长可以不用旁听了。”但妈妈还是坚持每天接送儿子,只是自己不再进教室。后来学校规定家长不能进入校园,妈妈就经常坐在附中校门外的百乐庄园里等以德放学。
跟常桦老师学琴的短短几年,以德无论钢琴演奏的技艺、水平还是对音乐的理解,都在飞速进步。2014年,他分别在8月的德国埃特林根国际钢琴大赛A组决赛获第十七名,在10月的CCTV钢琴小提琴大赛中获青少年钢琴专业组第五名,并获邀参加国际著名钢琴教育家马利安 ·里比斯基2015年在巴黎举行的音乐会,11月又在汤沐海音乐小天使大赛中获第五名,同时获邀参加2015年在上海举行的音乐会,与著名指挥家汤沐海指挥的上海爱乐交响乐团合作演奏钢琴协奏曲。
常老师希望比赛是一次次的实践,赛前她帮助以德充分准备,参赛时从不会跟在身边,不给以德压力。这使以德在比赛中放得开,而且逐渐学会了独立面对比赛。
2015年11月以德来上海和汤沐海大师合作协奏曲期间,因为爸爸重回母校有些兴奋,带着全家去吃上海菜,结果晚上演出前以德肠胃病犯了,上场情绪有些不稳定,结果协奏曲弹重了几小节,乐队只得停下重来。一下舞台,以德伤心地让妈妈陪着走了很长一段路,眼泪“哗”地流了出来,一脸自责地说:“我多对不起观众啊!”
看得出,以德长大了、成熟了,开始用一个钢琴家的标准要求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