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rbnb背后的铁三角
2016-05-30赵嘉怡
赵嘉怡
2007年,故事的主人公
还是旧金山几个付不起房租的年轻人。
2015年,当年付不起房租的年轻人,均已身居全球最年轻的亿万富豪之列。
而他们共同创办的公司,也获得了高达255亿美金的估值。
2008年,为了让公司活下去,他们出租过空气床,也贩卖过麦片。
彼时,他们的想法被大家认为“不可理喻、疯狂而又无法实现”。
2015年,他们的业务却已经遍布全球190个国家的3.4万多个城市,房客总数高达6000多万,其夜间房间的预订量甚至一举超过了传统连锁酒店巨头希尔顿。
创业之初,他们被引荐了15个天使投资人,但是,七个投资人从未答复,八个回应了,其中五个说“不”,最后只有三个留了下来。
但是现在,他们被视为全球“共享经济”的典型代表,他们的投资人包括杰夫·贝索斯、阿什顿·库彻以及红杉资本等知名投资大鳄。
开创这一切的,是三个分别名为布莱恩·杰斯克(Brian Chesky),乔·格比亚(Joe Gebbia),内森·布莱查克杰克(Nathan Blecharczyk)的年轻人。
他们三个中,两个是毫无技术背景的艺术学院设计师,一个是哈佛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工程师。
他们是如何相遇,又为何选择一起创业的?
面对创业的艰辛与不易,他们为何能始终不离不弃,精诚合作?
面对日益成长壮大的公司,他们又是如何权衡利弊的?
他们,是Airbnb的联合创始人。他们和Airbnb,背后有着怎样的精彩故事?
在被中国观众视为创业典范的电影《中国合伙人》里,有一句经典台词是:千万别跟好朋友合伙开公司。
在这部电影最火的时候,这句话也跟着传遍了创业圈,甚至在屡屡爆出的国内创业团队内部互撕的时候,总是被很多自认为是前辈的创业者们,不断重复提醒后继者们。
但是,在来自美国的Airbnb公司,这一情况却恰恰相反。
“永远的学习者”:布莱恩·杰斯克——Brian Chesky(Airbnb CEO兼联合创始人)
“想象一下,Airbnb就像一艘巨大的船,我是这艘船的船长。但是我的工作内容只有两个: 首先,我要随时关注船上的临水线,确保不让船下沉;除此之外,我将重心放在其他三个我深深热爱的领域——产品、品牌和文化,虽然这三点跟这艘船的临水线并没有关系,但是它们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如果这几点进展顺利的话,将会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公司。至于其他的事情,我统统交给其他领导去做,除非这件事情已经严重到会影响Airbnb这艘船下沉,否则我不会涉足。”
2015年7月1日,《财富》杂志刊登了对布莱恩·杰斯克的专访。当记者问“你是如何管理公司”的时候,布莱恩给出了上面的答案。
八年前,当Airbnb成立的时候,布莱恩对于管理并没有这么在行。那个时候,他甚至回家要隐瞒父母自己创业的公司无人问津,自己近乎失业的事实。即便是时光回流到四年前,Airbnb已经在飞速成长的时候,布莱恩也还是一个在跌跌撞撞中摸索管理道路的年轻CEO。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Airbnb的创业历史中窥知一二。
2011年6月,Airbnb成立的第四年里。纽约旧金山的一位女房主在出差期间,出租了自己的房子,但是等她回家以后,发现她的家被洗劫一空,所有的东西都被盗了。她立即联系了Airbnb,然而,等她得到回应却已经是14个小时以后,而且Airbnb的回应也只是一个简单的道歉。
几个星期以后,这位女房主发布在个人博客的故事吸引了更多人关注。与此同时,媒体也在等待Airbnb和其CEO布莱恩的反馈。但是,回应却迟迟未见。
直到两个月后的8月份,布莱恩才在Airbnb的博客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过去的几个星期,我们搞砸了很多事情,我们本来应该有更快速的反应机制,更有效的行动,确保让这些房主感到在Airbnb上是安全的,但是,我们并没有危机应对措施,也错失了弥补错误的时机。”此后,Airbnb发出无条件道歉,并宣布拿出5万美元作为保障金,用于防范房东可能发生的任何意外或者支付赔偿。
之后,布莱恩在面对《福布斯》杂志的采访时说道:“经历了这段黑暗的时刻,我不能再说我不关心之前发生的一切。我想我的方向完全变了,我不能只是继续关注公司运营,还应该关注运营之外的问题。”布莱恩开始将方向转向公司产品、品牌和文化。为此,他甚至特意寻求前中央情报局局长,现任投资银行Allen&Company董事总经理乔治·特尼特的帮助,布莱恩上面提到的“船长理论”就来自于此人。
2013年夏天,纽约市用户奈杰尔·沃伦因为在Airbnb上出租他的公寓,被政府罚款2400美元,Airbnb不但帮助杰尔·沃伦支付其法律费用,并且帮助他一起跟政府抗争。
“在面对争议的时候,你选择站在中间是最糟的决定,你必须选择站在左边还是右边。”布莱恩这样说,这是他当初从旧金山“洗劫案”中学到的一课。
“布莱恩是一个‘永远的学习者。”硅谷著名投资人,LinkedIn创办者理德·霍夫曼(Reid Hoffman)这样评价布莱恩。原因是当他们二人第一次见面,布莱恩就问他:“我怎么才能做得更好?”理德·霍夫曼说:“这是第一次有人见面就问我这一问题。”
而Airbnb的另一位创始人,内森对布莱恩的描述是:“布莱恩总是让大家有雄心壮志。他总是冲在最前方,支撑大家的信念。”
在LinkedIn上,布莱恩被公认的最强技能是“领导力”。在各大公开场合,代表Airbnb发声的,也基本是布莱恩。“我的专业是设计,我从来没有学习过管理,但是公司在不断成长,我们的身后背负着成千上百万人的信任,所以我必须不断学习。”布莱恩曾对媒体这样表示。
在中国互联网界,也有两个人不懂技术,一个叫陈天桥,一个叫马云。但是,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天生具有领袖气质。处危难之中,不得已背水一战之时,他们总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
在LinkedIn上,布莱恩·杰斯克对自己的介绍是:我是Airbnb的CEO兼联合创始人。我的标签是:爱,成长,奠基。
“体验即设计者”:乔·格比亚——Joe Gebbia(Airbnb CPO兼联合创始人)
当Airbnb迫切需要一个工程师加入的时候,布莱恩问他的同伴兼好友乔(Joe Gebbia):“谁是最好的工程师?”
乔回答:“我的前室友Nathan(后来成为CTO的Airbnb另一位联合创始人)。”然后,三个人很自然地走到了一起。
在Airbnb的官方网站上,对乔的介绍如下:“Joe是Airbnb的共同创始人兼首席产品官,也是公司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董事会成员。Joe早年就是一位企业家,Airbnb开创性的服务始于他旧金山的公寓,后来扩展到190多个国家的200万个房源,为全世界成千上万的人们创造了一种新的经济。他参与公司的文化建设、设计审美、并且为公司开拓未来的增长机会……”
“让设计师负责产品或者公司的一个好处是,设计师往往会对整个流程进行思考,将整个产品视为一个端到端的体验。而体验,会拉开不同公司的差距。”乔面对媒体采访时曾表达这样的看法。
在Airbnb成立的早期,其痛点之一就是支付系统,用户完成一次购买需要八次点击。在自己进行体验以后,乔说:“这几乎就是一次越障训练。”最后,他决定将点击步骤缩短至三次。
“一个有力的故事和品牌的设计,来自于对所有那些构成用户整个体验的小细节的注意。”这是乔的观点。为此,他鼓励设计团队努力关注每一个细节。有一次,他还带整个产品团队去看《寿司之神(Jiro Dreams of Sushi)》,目的就是告诉团队,关注细节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卓越效果。
事实上,早在Airbnb诞生之前,就已经有很多同类网站。但是Airbnb通过自己独有的界面设计,让用户凭借感觉就可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安身之所。而在Airbnb的成长和全球扩展过程中,设计文化一直是关键部分。用内森的话来讲:“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每一步的发展,都来自于Joe的完美和注重细节。”
美国科技新闻网站GigaOm创始人奥姆·马利克(Om Malik)写过一篇名为《体验即设计》的文章。在这篇文章里,他说:“体验从本质来说是一个故事,一则让我们最终听命于品牌的故事。”
这正符合乔在Airbnb营造的设计文化。
“让步者”:内森·布莱查克杰——Nathan Blecharczyk
(Airbnb CTO兼联合创始人)
在硅谷,有一个大家心照不宣的规则,那就是确定合作之前,要先了解对方的圈子。这个圈子,不是指出身,也不关乎家庭背景,而是指对方的毕业学校和之前的老东家。
内森·布莱查克杰,属于硅谷根正苗红的抢手货。他是哈佛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加入Airbnb之前,内森已经有自己的公司,而且曾为Facebook和Google Maps等知名企业做过网页开发。
与布莱恩从未想过做企业家不同,内森从12岁开始自学编程,从高中开始就下定决心当一个创业者。但是,当他决定加入Airbnb的时候,布莱恩和乔还是两个濒临破产的设计师。
“为什么你选择加入Airbnb?”内森不止一次地被问及这个问题。
事实上,早在Airbnb创立之前,内森和乔就因为租房认识,一起做室友让内森有机会发现乔身上的优点。通常他们会在周末和晚上的时候,继续做各自工作以外的项目,那个时候内森发现乔极具职业道德,而且很勤奋。至少他知道,彼此都是努力工作的人,而内森,非常看重一个人的努力程度。
所以,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内森的回答是:“当我辞职决定创业的时候,我认为最重要的是选择和谁一起创业,而乔,无疑是首选。”
2015年夏天,Airbnb发布定价工具,旨在通过大数据算法,帮助房东合理定价房租,在节假日或者高峰期间,也会提醒房东提高价位。这一工具受到了广大房东的热烈欢迎,也为Airbnb推动进一步营销打下基础。而该工具的推出,就是由内森带领的技术开发团队完成的。
作为哈佛毕业的工程师,内森更擅长的是将一个问题解构成一系列的步骤,并且依靠逻辑和方法来逐个解决。而设计师出身的布莱恩和乔,他们更擅长的却是天马行空的思维和完美的设计。为了证明他们之间的不同,内森和布莱恩都曾对媒体讲过下面这个故事:
2008年的某天早上,我们三个人在厨房开会:“我们没有工作,我们的网站没有人用,我们欠了很多钱,我们应该怎么办?”突然,我们开始有了一个疯狂的主意,既然我们的网站叫做Airbed and Breakfast(空气床+早餐),那我们为什么不做早餐?我们应该名副其实。当布莱恩和乔为自己“伟大的主意”欢呼雀跃之时,内森的反应却是:“你们疯了吗?这是什么鬼主意?”
三个人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最后,双方各自让步,只要不花内森的钱,也不浪费内森的时间,那么就同意卖早餐。之后,内森飞到2000公里以外的波士顿老家订婚,而布莱恩和乔,还在为了卖早餐和如何让乔回归团队而焦虑着。
幸运的是,这个时候,他们的导师迈克尔·赛如博(Michael Seibel)给他们指出了一条道路,那就是申请进入YC(硅谷最优秀的创业孵化器之一)。进入YC最棒的一点是,三个人又重新回到了一起。
多年后的现在,当媒体反复追问为何三个人能一直完美合作的时候,内森用下面这段话回答了这一问题:
“我们之所以不离不弃,是因为创业之前,我们是好朋友,我们明白,如果任何一个人放弃了,公司就倒掉了,因此没有人想要弃船而去。我们都明白,每个人看待事情的角度是独特和有价值的,如果我们多花一点时间,各让一步,达成共识,且这个共识考虑每个人的角度,那就不会存在什么问题。我们已经在花时间这么做,我们坚信,如果缺了我们之中的任何一个人,都不会有今天的Airbnb……”
“就像是三角凳,拆掉任何一条腿,凳子都会倒掉。”显然,此话来自他内心的无比真诚。
相比之下,“为什么在讲究个人主义的西方价值观里,Airbnb的三位联合创始人却能精诚合作,多年来不抛弃同伴,不放弃公司,而在更讲究集体主义意识的中国社会中,这样的创业团队却并不多见?”这一问题,在如今创业大潮席卷全中国的当下,也许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尤其是众多创业者深思。
责任编辑: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