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选修课开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2016-05-30邢舒琦
邢舒琦
摘 要:对部分高中学生和教师进行了有关高中英语选修课程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对其结果的分析表明,在开展了数年的高中英语选修课,在一些方面仍然存在不足之处,并就此提出了改进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为顺利实施《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中英语;选修课;问题;对策;问卷调查;访谈
教育部在2003年向全社会发布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在《标准》中明确说明,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是高中英语课程设置的基本模式。在必修课程模块1~5的基础上顺序开设的选修课程是由6个模块所组成的系列一课程;任意选修课程则构成了系列二课程的内容。要求学校尽力创造条件,尽可能开设更多的课程让学生选择,从而为满足学生思维发展的需求而努力。
《标准》的出发点和愿望毫无疑问是非常值得肯定和赞赏的,而学生是教学的主体,那么作为英语教师就应该明确:在开展了数年英语选修课的实践中还存在哪些问题?为此,笔者于2015年3月~4月间分数次在太原市三所中学高中学生中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并访谈教师9名,访谈学生19名,共回收有效问卷246份。学生问卷选项力求简明,便于学生快速作出判断。为保证调查的结果真实可靠,采取了无记名填写问卷的形式来进行。现就本轮访谈和问卷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对进一步改善英语选修课的教学有所助益。
一、高中英语选修课程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1.英语选修课在一定程度上有名无实
从对英语教师的访谈中得出,由于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英语任意选修课在个别学校在一定程度上有名无实,存在应付差事的现象;过度追求当下立竿见影的教学效果及看得见的回报,为了提高升学率,个别学校和教师仅对语言知识与技能类的课程感兴趣、下功夫,课程中规定的任意选修课的听说、阅读、语法和写作等变相成为应试的训练课、复习课,其结果就造成了校本选修课的开设缺乏协调性;有的学校和教师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大趋势,仍旧把精力和时间投入到必修模块和高考必考的系列一顺序选修课模块上。
由于受师资水平、办学条件、教学管理等因素的制约,有的学校开设的英语选修课都是选取与高考密切相关的内容,仅仅是必修课程的补充和扩展,因此在校本选修课开设上显得十分功利和狭隘,根本满足不了各类学生兴趣爱好培养和发展的需求。其次,受制于升学的压力,多数教师对开设校本选修课顾虑重重,担心学生的成绩会受到影响,而且其自身的工作也处于满负荷状态,加上长期以来片面追求高考升学率之风盛行,出于对自身利益得失的权衡,学校和教师都不情愿开设过多的选修课以供学生挑选,在一些人的眼中,开设校本选修课只是表演性质的事情,其目的是搪塞上级部门的检查。
毫无疑问,高中开设英语选修课,能够极大地促进学生对英语课程的学习,激起学生对英语学习喜爱的情绪。随着我国越来越融入国际大家庭,作为交流工具的英语的重要性也日益显现,这使得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英语学习的成绩非常在意,导致选修课出现应试化的倾向。随着国家对素质教育的高度重视,各学校都在顺应潮流而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但是要想扭转应试教育的倾向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进一步加大力度,转变学生、教师乃至全社会的观念。成绩固然重要,但是并不能说明一切问题,不能把成绩看成学习的终极目标,否则学生就失去了自我,只能盲目地为了成绩而奋斗,极度限制学生的全面发展。
2.英语选修课程的开设存在单一化倾向,课程开发能力明显不足
知识拓展类、职业技能类、兴趣特长类、社会实践类这四个类型是当前的高中英语选修课程的主要类别。但就目前各学校开设的课程来看,并不一定能切合学生的爱好、志趣的多样性,造成学生只能被动地选择课程。学生在回答“在英语选修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这一问题时,认为“课程类型太少”的学生占41.6%,而27.1%的学生选择了“课程设置不符合自己的兴趣”。众所周知,作为语言与文学范畴一个学科的英语,学习它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学生的跨国界交往能力,进而促进他们更好地适应信息化社会背景下竞争能力的增强。而当下学生不能按照自己的兴趣及需求来自主地选择学习选修课程,使得学生的选择面十分狭小。
然而,现实情况是学校一般仅仅把英语选修课程开发的任务简单地强加在英语教师身上,而英语教师的课程开发时间和能力明显不足,保质保量地开发课程也就无从谈起,结果往往以应付了事收场。当然,《标准》的指导思想之一就是交给教师更多的课程开发的选择权利。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受习惯单一课程的严重束缚,教师本身的课程主体意识已经淡化,其课程研制开发能力也已极大地退化。从访谈中得知,教师自身的课程引领能力非常有限,认为开发选修课存在较大困难的教师占三分之二以上,不少教师表示相关资料不太好找。而课程开发的路子也不够开阔,超过五分之四的英语老师是根据自己擅长的知识来进行英语选修课的设置,而不是紧紧围绕“学生需求”这个中心来开展。教师同时反映,目前教师在自身的知识积累方面也与选修课开设的要求存在不小的距离。
3.英语选修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与需求严重脱节
调查结果表明,英语选修课的教学内容需要进一步完善,有56.7%的学生对现在学习的内容安排的满意度一般。而且,教师的教学方法也需要进一步改进,才能逐步实施互动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而这也是《标准》强调的教师需要积极探索的。46.6%的学生认为,在英语选修课堂上,教师通常仍然采用传统讲授的方式。对英语选修课的教学方式表示一般满意的学生占53.2%。可是,受访老师表示,他们在选修课上也尝试着努力改变传统的讲授方式,采用以学生活动为主的互动式教学方式,例如辩论等,但是遇到了新的困难,诸如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做好准备工作,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这些都影响了课堂活动的效果。
对于教学方法,受访学生普遍反映“老师和学生都有走一步看一步的思想”“效果不像想象中的那样好”。由于教师在经验上的普遍欠缺,造成对选修课程的把握不够自如,导致课堂组织乏善可陈,例如“英语影视欣赏入门”这门课,有时整节课都变成了单纯地放电影,或者整堂课都用来分析电影,学生觉得没有互动,因而显得乏味无趣。再如“英美经典文学欣赏”这门课,由于教师对学生的英语水平、文学基础了解得不够充分,因此按照个人的专长“抱住”某一个作家的作品不放,大谈特谈了一个学期,而不是根据学生的需求来选择合意恰当的文学作品进行介绍。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忍受煎熬是无疑的,能勉强捱到考试就不错了。
对开设校本选修课的深层意义的领会有一些教师不太到位,导致在选修课的教学方法上照搬老一套做法。以阅读选修课为例,有些教师也是采用上必修课的模式,先给学生布置一定阅读量的材料,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再让学生完成文章后面现成的正误判断题、选择题等,然后教师公布正确答案叫学生核对,进一步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讲解。这其实是把选修课程变相上成了必修课,这样的教学方法很难使学生体验到英语学习的乐趣,感觉不出“选修”与“必修”之间有什么不同。对学生访谈的结果表明,一些教师枯燥呆板的教学方法,机械单一的教学手段已经导致许多学生对其选修课课堂教学产生厌烦情绪,随着这种负面情绪的心理体验在学生个体之间的相互传递、扩散,其后果就是与开设选修课的初衷背道而驰。
二、改进高中英语选修课的对策与建议
1.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与专业素养
针对高中英语选修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教师首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路人,教师的观念能否跟得上潮流,无疑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直接而全面的影响。为更有效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趋势,符合《标准》中提出的要求,教师就必须充分认识实施英语选修课程的意义,更新过去的传统观念,给学生真正提供选择自选课程的机会,才能有效地扭转必修化的局面,切实地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让英语选修课程的价值切实显现出来,进而对学生英语课程的学习产生积极的作用。
教师在选修课实施过程中的重要性是毫无疑义的。教师应该全面进入课程改革的角色中,在主观意识上应赞同而不是排斥,在行为上应积极摸索、大胆实践而不是等待观望、得过且过。只有当教师融入改革的大潮,特别是在他们认同改革的意义并自愿接受改革的检验时,改革的实施才能获得预期的效果。当然,最重要的是激发教师的课程意识,而课程意识只能在终身学习和大胆实践中逐步得到提升。
既然选修课是《标准》对教师的要求,同时又深受学生的欢迎,那么英语教师足够重视选修课并且花大气力、下大功夫去深钻细研怎样上好选修课就是责无旁贷的。作为教学主导者的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选修课的重要意义,才能从根本上更加有效地开展选修课的教学工作。
通过选修课的引领,使教师与新课程一起成长与进步,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不断提升,切实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助力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也能促进学校更新办学理念,构建学校的英语教学特色,推动学校课程体系及教学管理改革的发展。
2.积极开发类型多样的课程特别是校本课程
对于究竟应该开设什么选修课程,教师首先要进行深入细致的学情调研,因为选修模块的实施对象是学生,学生是课程的主体,所以教师必须广泛地征求学生的意见。关注教师因素是必要的,但更应十分重视和顾及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以及他们的兴趣、爱好和需求,特别是学生在发展中所必需的“营养”,应当构成选修课程的基本内容。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等个体差异,为学生“量身定做”不同的选修课程项目。因此,高中英语校本选修课程应以学生的爱好、兴趣、需求、发展为基点,开发出丰富多彩的课程供学生选择,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质,开拓他们的发展前景,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尽可能广阔的空间。
一般来讲,选修课是深化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因而开发选修课程就会使课程改革更显生机和活力。在选修课的开发中,要围绕课程规划和办学特色,可以从许多方面努力,例如对必修课程进行开发,使必修课程校本化,又如对引进课程进行再开发。另外,作为36课时的必要补充的微型课程的开发也是如此。《标准》指出:“任意选修课可以帮助构建一个比较全面的知识框架,自由度比较大,可以增加学习积极性”。在任意选修课程中,语言知识和技能型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弥补单项技能上的漏洞,改进其不足之处;而应用型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英语的能力;当然欣赏型课程则可以助力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其审美能力。而且,开设任意选修课程应该顾及到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例如“阅读技能A”主要面向英语水平较低的学生,而“阅读技能B”的备选对象则是具有较高英语水平的学生。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还可以打破学校界限允许跨校选课,甚至可以到周边的高等院校去选修自己喜欢的课程,采取社会实践的方式进行选修课的教学也是可供选择的。
随着新课程理念不断融入教学实践,努力开发和有效利用课程资源是英语选修课程实施中的必然要求。英语教材当然是也必须是普通高中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除此之外,根据英语教学的特点,学校和教师还应当努力开发和积极利用其他课程资源。就当下情况而言,各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尽可能开设更多适合学生的课程供其选修。这就要求现阶段普通高中要积极组织和开展校本选修课程。
3.大力改革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课题。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实施的最终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教学方法的制约。故而,欲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那种满堂灌式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基本不能适应选修课的要求。由于选修课的特点是时间短、内容多,因此,教学方法的改革更加迫切,尤显其重要性。
高中英语选修课程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各个方面都应与必修课程有所不同,在选修课教学中运用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由于其不能顺应新课改潮流而已经成为高中生学习的阻力。在教学方法上,选修课程倡导启发式、发现式、开放式、合作式、探究式的教与学的方式,以彰显个性化与多样化、开放性与研究性的特色。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课堂教学不能仍然是老一套方式——教师讲、学生听,而应该是以师生间、学生间密切协作来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需要通过引导学生,让他们按照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路径去发现知识。教师通过选修课这一方式,因势利导,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一些具体问题,而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达到培养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的目的。
英语教师应摒弃传统观念,更加重视选修课,认真领会《标准》的内涵,十分注重教学方式的灵活多样,虚心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呼声。同时,不断加强自己专业素养的提高,努力适应任意选修课对教师专业能力提出的新要求。例如,可以自发地成立英语教师专业学习小组,相互切磋,相互研究,共同反思,共同提高;还可以根据自身特长自编教材;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写作、表演、辩论、竞赛等,既可增强学生的兴趣,又能给学生施加一定的压力。
开设英语选修课程的核心目的是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和促进其个性发展。通过选修课这个载体尽力使学生的个体潜能以及在自主学习的现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个性得到张扬,并得到多元发展,使不同个性、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实践中体验到学习和使用语言的乐趣。
三、结语
按照《标准》的规定,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选修课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发挥着显著的作用,它在培养、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能力方面丝毫不逊于必修课。在我国,长期以来,将语言知识教学作为中心一直是中学英语教学的常规。这样做虽对学习书本知识有益,但在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方面,训练其语言技能方面,以及培养其英语语言文化意识方面等都明显不足,这极大地阻碍了学生逐渐形成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尤其是高中阶段的学生的个性与多样化发展产生了缺漏。然而,国家已经制定了教育发展纲要,在《标准》中又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意见。因此,分析、研究选修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寻找、总结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将会逐步规范、改进选修课的教学。在整体上而不是个别点上提升高中英语选修课的教学质量,达到《标准》的要求,不但是教育行政部门的任务,更是每个英语教师必须肩负的责任。
参考文献:
[1]陈培良.开设高中英语校本选修课的初步尝试[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3(03).
[2]葛炳芳.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课程·教材·教法,2008(11).
[3]谢艺泉.教师参与课程发展:权与责[J].比较教育研究,2003(02).
[4]查金花.高中英语课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20).
编辑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