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农业院校科技成果推广模式与优化策略分析
2016-05-30雷莉
雷莉
摘 要 我国是农业大国,随着科技发展水平的提升,农业科技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农业院校是农业科技研发以及成果推广的重要阵地,加强对地方农业院校科技成果的推广,不仅能够提升我国整体的农业水平,还能够提高农民的素质,促进我国农业生产产量的增加,提高农民收入。广东省虽然耕地面积仅占全国的1.5%,但是农业产量却占据全国6.3%,同时还创造了9.3%的农业增加值,已然成为我国的农业大省。以广东省为例,分析地方农业院校科技成果推广模式,然后在分析地方农业院校科技成果推广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有效的优化对策,希望能够给有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 地方农业院校;科技成果;推广模式;优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01--03
“十一五”期间,广东省农业科技按照国务院、党中央一号文件的指示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大力发展农业与农村科技,加强农业科技技术研究,增强农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企业建立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建立健康农业科技示范基地,设立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试点,加强星火产业带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发展,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和科技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广东省各大农业院校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在农业科技研究以及推广运行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广东省农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目前,我国人口数量不断增多,农业产量虽然每年持续增长,但是依然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农业生产与运营也受到了较大的冲击,因此,加强对地方农业科技院校科技成果推广模式及优化策略的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1 加强对农业院校科技成果推广模式研究的意义
1.1 为政府部门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
“十二五”时期既是广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建设承上启下的5 a,也是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关键时期,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协调发展至关重要[1]。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加快转型升级,必须夯实“三农”基础,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围绕农民增收,创新农产品产销模式,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强省。“十二五”期间将加大省科技经费在农业科技领域的投入力度。因此,及时掌握农业科技项目的投入产出情况和应用效应,为政府部门加大农业科技经费投入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
1.2 为科技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十一五”期间广东省共立项2 193个农业科技计划项目,其中省内高校共承担了其中的506个项目,经费为7 151万元,占据了总项目数和总投入的1/5。高校历来都是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在推动农业科技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2]。因此,本项目针对省内高校承担的农业科技计划项目所产生的科研新成果、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效应进行调研,不但有助于为科技部门继续加强对高校农业科技经费的扶持力度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也为加强在农业领域重点研究方向的投入力度指明了方向。
1.3 为开展其他机构单位的调研提供参考
除了省内高校外,省内科研机构、地市涉农机构、农业企业等机构和单位共承担了另外的1 687个项目和27 849万元经费,这些机构和单位承担的农业科技计划项目所产生的科研新成果、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情况如何,至今亦无法明确掌握。因此,先从高校入手进行调研,掌握农业科研新成果、新技术推广应用情况,形成的调查研究方法,将为开展其他机构单位的调研提供参考[3]。
2 地方农业院校科技成果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地方农业院校在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中具有显著的优势,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有效地解决了农业上的很多难题,对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解决“三农”问题过程中做出了显著的贡献[4]。然而,在地方农业院校科技成果推广运行的过程中,还受到政策、制度等相关因素的制约。具体来说,地方农业院校科技成果推广中遇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政府方面的制约因素
地方农业院校尽管具有技术人才、农业技术和科技成果等多方面的推广优势;同时,政府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对农业院校参与农业科技推广的政策文件,但是由于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支撑,也缺少完善的资金保障体系,在具体操作细则方面还有待健全,导致很多地方农业院校在进行科技推广过程中依靠院校自身的投入,由于资金的限制,到时推广成果不够明显。可以说,法律制度及资金保障成为制约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重要因素[5]。同时,政府是国家农业科技推广的主导者,如果地方政府对农业院校参与农业科技推广活动采取不支持的态度,甚至存在行政干预问题,无疑会对农业院校科技成果推广造成打击。
2.2 农村方面的制约因素
在很大程度上,农业科技推广的效果受到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影响,我国农民文化素质相对偏低,对新的农业科技知识以及技术运用上存在较大的难度。同时,现阶段我国农村很多年轻人常年外出务工,参与农业生产的农民往往是上年龄的中老年人为主,给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工作造成了较大的制约,不利于农业科技成果在农村的推广[6]。另外,一些农村农户对高校推广的新农业技术持有不信任的态度,不愿意接受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给农业科技推广造成较大的制约。
此外,我国现有的农村配套服务体系尚未完善,农业生产资料供应严重不足;缺少有效的市场监督等,导致大量的假冒伪劣产品流入市场中;加上农村信息系统不够完善,信息流通不畅,给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增加了难度;作为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机构成员,如果没有较高的素质以及业务能力,势必也会影响高校农业技术推广运行的质量与整体效果。
2.3 农业院校方面的制约因素
受到现行的高校教师评级制度影响,很多农业院校执教的教师不愿意从事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工作。第一,我国高校教师学术水平的评价,主要凭借教师课题研究的等级以及发表相关论文的等级与数量,依靠这些情况对教师进行职称评定,决定教师的工资待遇;第二,农业科技推广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因为科技推广工作短期无法收到成效,同时与在校執教工作相比相对困难,因此很多教师不愿意参与到科技推广工作中。正是由于教育部门对教师评价体系的偏差,重成果、轻推广的观念,导致现阶段地方农业院校中从事农业科技推广的教师人数相对较少,这也是高校农业科技推广运行受阻的重要原因。此外,一些农业科研项目与市场和农业生产实际脱节,新成果对市场的适应力较弱,不利于农业科技的推广[7]。
3 对地方农业院校科技成果推广模式的优化策略
根据广东省农业院校科技成果推广的经验,笔者基于自身的工作体会,借鉴国外农业大学科技推广的经验,现提出优化我国现阶段地方农业院校科技成果推广模式的有效建议。
3.1 完善相关法律,为高校农业科技推广提供保障
早在1993年,我国就出台了关于农业技术推广的相关法律,构建了以政府为主导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同时,为农业科技推广配备了职业的人员。在相关法律的支撑下,我国工业科技推广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在现有的国家政策法规中,农业高校科技推广并没有被纳入到国家科技推广体系中,对其缺少必要的资金支持。地方农业院校由于缺少必要的法律与资金援助,导致在科技推广工作中举步维艰,出现了如人员短缺、经费紧张、管理不科学、责任不明确、侵权和法律纠纷等各种问题,制约着农业大学科技成果推广的有效运行。
因此,政府有关部门还需要对现行的农业技术推广法律进行相应的调整与修改,同时为地方农业院校参与科技推广工作制定专属的法律法规,将农业院校也纳入到国家科技推广体系中,确立农业院校在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中的地位、责任与义务等,为其提供必要的资金援助等,为高校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提供有效的保障。
3.2 建立健全的新型高校农业推广体系
为了解决现阶段我国农业科研以及推广与现实农业生产以及市场脱离的问题,还应该加强新型农业大学推广体系,依据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资源以及方式,发挥农业院校教育培训、科研和科技推广等方面的优势,将农业大学科技推广推向发展的前头,以市场发展为依托,构件以管理为基础、示范为核心、培训与信息支持为支撑的完善体系[8]。另外,地方农业院校还需要加强对当地政府部门的联系与合作,明确政府及农业大学在科技推广运行过程中各自的定位于职责,构建政府与农业院校协作的新型推广模式,促进我国基层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有效发展。
3.3 政府出台与高校农业科技推广相配套的政策
政府应出台促进地方农业高校开展科技推广的配套政策措施,明确阐述资金的来源及其比例,把大学农业推广经费纳人中央和地方财政预算。设立专项基金,用于支持农业大学教师进行农业科技成果的研发、示范与推广;配套政策可以考虑把科技推广服务绩效纳人工作考核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在职称评审中设立一个新的系列,实行推广教授、推广型研究员制度。配套政策应明确新政府与农业院校各自的权责与定位,农业院校拥有科技和人才优势,可以考虑农业院校负责技术指导与培训工作,政府相关部门负责协调和服务工作。
3.4 借助地方农业高校培训功能,提升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素质
农民以及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科技推广的效果,因此,必须发挥农业高校教育培训的功能,不断提升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素质,推动农业科技推广运行的发展。第一,借助地方农业高校教育培训的优势,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人才,缓解现阶段基层农业推广人才缺失的问题;第二,在农村中选择带头人,选择农村中影响力较大,具有很强致富能力的人才,培养本土的复合型、实用性的农业科技人才;第三,积极开展各种农业科技培训学习,采用讲座、现场指导、函授、夜校等形式,不断的提升农村劳动力农业科技培训力度,提升农民的农业素质。
值得注意的是,在具体的培训教育内容方面,不仅需要对产前技术进行有关的培训,也应该为农民朋友提供产中、产后等完整的服务。基于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还应该积极引导农民爱护环境,提升其自然环境保护意识,合理的规划与使用土地,提升农业投资的综合效益。
3.5 地方农业高校建立科技成果推广工作的激励機制
为了鼓励更多农业院校执教教师参与到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中,还应该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改善对教师工作绩效的评价模式,将农业科技推广成果作为评价教师的一项重要指标。第一,将农业科技推广纳入农业院校教授和教师的工作职责,并有一定的比例要求。第二,奖励制度。对在农业推广工作中做出重大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重奖,在评奖、评优方面予以优先对待。第三,补贴制。应对从事农业推广的教师和专业推广人员给予工作和生活补贴。第四,放宽职称晋升条件。在职称评审方面可考虑单列推广系列,评审条件适当放宽,使他们有晋升空间。
此外,在我国经济发展浪潮中,特别是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需要在农村建立完善的信息传播网络系统,提高农村地区信息传播的灵活性、高效性及形式多样性,保证农业新技术能够及时的传递给农业生产者;同时,需要与加强与外界的联系,提升农民对新技术的信任,帮助农业新技术的扩散。
4 总结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地方农业院校在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中具有很大的优势,然而受到政府政策、市场环境、农村实际情况及院校评价体制等因素的影响,给农业院校参与科技成果推广工作增加了难度。基于此,还需要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政策,发挥地方农业院校教育培训功能,不断优化农业院校教师评价体系,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更多人员参与的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中,为我国农业科技科研以及推广做出更大贡献,促进我国农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立华.地方农业院校科技成果推广模式与优化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4,15(1):144-145.
[2]周星.三所农业高效科技推广模式的成效对比及优化对策[J].湖南农业科技,2014,26(9):99-100.
[3]丁磊.贫困地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路径优化与模式选择研究[J].甘肃农业大学,2015,26(9):77-78.
[4]胡宇.农业高效科技服务模式优化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2014,7(1):85-87.
[5]于喜林.地方农业高效科技服务模式创新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2014,20(11):100-102.
[6]揭晓雯,程俊峰.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模式优化探究[J].农村经济,2013,32(3):41-45.
[7]林鑫.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模式研究[J].福建农林大学,2015,26(1):58-59.
[8]高秀军.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农业科技推广模式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2014,10(2):155-158.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