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学视阈下高校教师的继续发展

2016-05-30刘曲

继续教育 2016年1期
关键词:生态学高校教师

刘曲

摘 要:生态学的科学思维和方法论为高校教师的继续发展提供了崭新的研究视角,生态学模式下的教师继续发展体现为开放的、多维动态的发展过程和学习系统。在教师发展生态系统中,生态主体和生态环境之间通过不断的物质、信息和能量的传递和互动谋求着生态系统的稳定平衡。生态危机的破坏作用使生态系统在结构、功能和关系上发生了转移或崩解,而高校教师的生态发展的途径在于运用生态思维还原高校教师发展的正确生态取向和启动生态主体的自我修复强化教师的内稳态和耐度。

关键词:生态学;高校教师;继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生态学,作为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从诞生之日起便一直伴随着人类科学和社会的进步。在生态学与社会科学研究的结合中,教育与生态的结合似乎成为一种必然。教育作为社会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存与发展自然离不开来自自然和社会的大生态关照与影响。因此,从生态学的角度重新审视教育,以生态学的视角来发现、研究和阐释各种教育问题并为其寻找生态化的解决方式是目前教育领域研究取得深入进展的必要途径。

具体来讲,生态学以其整体、系统、平衡、动态的生态学观点,将教师发展定义为囊括教师专业、学术和人格的全面发展进化过程。本文即从生态学的视角,将教师发展理解为一个开放的、多维动态的发展过程和学习系统,试图从生态学视阈,利用生态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模式重点关注高校教师的个人的、专业的和社会的继续发展。

二、高校教师继续发展的生态分析

(一)生态主体分析

在生态学的研究视野中,最基本的莫过于对研究对象的生态主体和生态环境对象的确立。在教师发展的生态研究对象中,教师自身占据着绝对的生态主位,并体现着教师作为人的生命系统和教师的专业素质结构系统的交互和统一。教师作为人的生命系统是教师生态主位中的核心生态内环境,表现为教师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协调发展。生理发展是心理发展的基础和物质保障,同时心理发展体现在智力要素上的成长、德育要素上的规范以及人的群性与性格的成熟为生理发展提供积极而稳定的精神支持。人的生理和心理在生命系统的内环境中通过不断的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和补充达到动态平衡和共同发展。教师的专业素质结构系统作为教师生态主体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内环境也体现着动态、协同的统一发展过程。林崇德等认为“教师素质结构的成分至少应包括以下几方面:职业理想、知识水平、教育观念、教学监控能力以及教学行为与策略。评价与衡量教师专业素质的最好标尺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综合表现,这种表现取决于其专业素质内部诸要素的相互关系和整体效能的发挥。”

(二)生态环境分析

总体来讲,环境相对于主体,并作为主体的对立面而存在,环境随主体的不同而不同,随主体的改变而改变,同时环境也对主体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在教师发展的生态系统中,生态环境指对教师的生态主体产生控制和影响作用的一切空间和元素的总和,是一个由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与规范环境共同相互作用组成的复合环境系统。具体来讲,教师生活的社会大环境、学校环境、家庭环境以及教师职业活动中必须要涉及的人际条件、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等共同构成了教师发展生态系统的总生态环境。它们共同控制和作用于教师的发展,同时在教师的不断发展中完成着动态的、可塑的演变和进化。

(三)生态系统分析

教师发展的生态系统是指教师生态主体和生态环境之间发生的关于物质、信息和能量的循环和传递的统一体,它既具有自然生态系统的某些特征同时体现着人工生态系统独有的可控性和反馈功能。首先,它体现为是一种开放性的系统。一方面教师不断地从环境中获取信息和能量,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和完善人格成长,即环境为教师发展提供物质保障和智力支持。另一方面教师通过优化课堂管理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来反哺环境,达到教师和环境的双向动态能量流动。因此,教师发展生态系统体现着教师自我完善的发展功能和促进教学效果优化的育人功能。其次,教师发展生态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体现着非线性的作用机制,各子系统之间通过非线性模式发生协同作用,不断谋求从不平衡趋向平衡的动态变化。

三、高校教师继续发展的生态途径

(一)运用生态思维还原高校教师继续发展的正确生态取向

思维是改变一切的源动力和核心力量,基于人类中心主义思维模式的生态危机的拯救必须从改变人类的思维入手。以往的人类中心主义价值取向只片面、孤立地看问题,只注重事物的共性而忽视事物的个性,只关注事物的纵向联系而轻视事物的横向联系,人为地割裂世界的整体性和丰富性,缺乏对自身行为和生存环境的整体性反思。而我们要想改变现有的生态危机现象,还原世界的本真,就必须从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视角出发,运用生态思维,包括建构人与自然的整体统一观念,保护自然多样性的观念和尊重自然循环发展的观念。

生态思维下的高校教师发展生态系统从更宏观的角度关注教师发展,将教师的发展置于与环境的协同进化之中进行研究,还原教师的本真发展和正确的生态价值取向。在生态系统中,教师一方面靠自身力量不断发展专业知识和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谋求环境中的物质支持和精神支持来获取发展助力。因此,生态思维下的高校教师发展的最佳途径就是谋求合作的发展模式,即人与环境的合作和人与人的合作,从而达到个人和生态系统的继续发展。这种意义上的继续发展既包括物质的发展,也包括精神的发展;既涵盖教师作为一般人的全面发展,也涵盖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将教师的生命发展融入于其职业成长中,通过专业成长寻求生命成长的自身价值,同时在不透支生命资源的前提下最大化地拓展专业发展的维度和广度,使两者和谐共生、共同促进,才能最终助力教师的全面继续发展,即成为“一个拥有现代教育观念的教育者,一个具有课程开发能力的教学内容组织者,一个在实践中不断反思、自我建构的研究者”。

(二)启动生态主体的自我修复强化教师的内稳态和耐度

针对于生态危机,生态修复旨在于恢复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以及正常的能量流动,并且在修复的过程中蕴藏着对生态原本系统的重新塑造和再升级。对于高校教师发展的生态系统而言,教师生态主体,即教师本人对生态系统的维护和重建发挥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人格完善、心理特征成熟稳定、专业技能突出的高校教师的生态主体修复能力比较强,另外教师主体发展系统中的自组织能力也对破坏生态平衡的“致危”因子有着强大的限制和规避的能力。由此可见,在高校教师发展的生态系统中,教师作为生态主体的自我修复能力是维稳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核心要素,其中教师的内稳态和耐性限度的调整是其进行自我修复的必要途径。

“内稳态即生物控制体内环境使其保持相对稳定的机制,它能减少生物对外界条件的依赖性,从而大大提高生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内稳态是通过生理过程或行为的调整而实现的。”(李博,杨持,林鹏,2002)对于高校教师发展而言,内稳态意味着教师要充分调动和发挥自己的主动精神和创造精神,积极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和认知形式,克服困难,主动适应学校生态环境并创造条件不断实现自我发展和完善。要想保持自身的内稳态,高校教师要做到:首先,树立自我发展的意识。自我发展意识是促进教师继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最重要的内驱力,教师只有依靠强大的意识支撑才能不断谋求自身的专业发展和学术成长,才能站在过去、现在、未来的全景发展角度上客观、科学而全面地审视发展问题并最终促进发展。其次,高校教师还应注意培养健康的心理和完善的人格。作为教师生态主体发展的软实力支撑,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和在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自我调控是助力教师健康继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第三,教师还应该展开对自身教学活动的教学反思,通过反思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最终促进能力的发展。在耐性限度方面,自然界的生物通过酶的作用寻找耐性限度的最佳适宜点,那么教师在生态系统中可以通过自我意识的主动驯化来改变自身的生态位,扩宽自身的生态幅。这需要教师通过积极的自我意识培养,正确面对困难和错误并不断分析归因,求得理想和现实的最佳结合点。

参考文献

[1]李博,杨持,林鹏.生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林崇德,申继亮,辛涛.教师素质的构成及其培养途径[J].中国教育学刊,1998,(10).

[3]朱小蔓,萱佐领.走综合发展之路:培养自主成长型教师[J].课程.教材.教法,2002,(22).

猜你喜欢

生态学高校教师
唯物辩证思维在《生态学》教学中的应用
生态学视野下的幼儿园环境创设探析
辽西地区油松造林的生态学探讨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生态型课堂教学环境的构建
生态学视野下大学生道德失范现象探析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对提高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效果的几点思考
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人力资本开发
高校教师兼职行为规范化的路径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