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贾元春人物形象探微
2016-05-30崔粲
崔粲
【摘要】《红楼梦》作为中国小说艺术的高峰,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底蕴,在女性形象中,地位最高的形象便是“四春”之首贾元春。她是政治联姻的牺牲者,是家族前途的担忧者,也是恋爱婚姻的鼓励者。她的形象虽昙花一现,却具有多重内涵。本文结合归纳、类比分析等方法对贾元春的人物性格和艺术手法进行浅析,探究其悲剧形象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贾元春;多重性;悲剧形象;叙事功能
贾元春作为地位最高的女性形象,在“原应叹息”四姐妹中位于首位。我认为,“元”亦可理解成“缘”,即缘由。她悲剧性的一生正像封建社会广阔生活背景下的一条暗流,涌动着荣宁二府的离合悲欢。在曹雪芹笔下,她出场极少,却不可忽视,她的由迷到醒也与家族的由盛而衰遥相呼应。
一、贾元春“多重性”人物形象分析
1.内容上——在角色扮演中和作为个体形象的多重性
(一)作为个人,她是封建社会的“完美女性”,贤孝才德的化身
元春是贾政与王夫人之女,由贾母教养,幼时便接受严格诗书礼仪的教育,一生以“贤”作为立身之本。后入宫做女史,“才选凤藻宫”,加封“贤德妃”省亲时见到长辈,欲行家礼被跪止。“贾妃满眼垂泪,一手搀贾母,一手搀王夫人,三个人满心里皆有许多话,只是俱说不出,只管呜咽对泪”,封建等级虽严,却可看出元春的孝。至于才华,她教导宝玉,宝玉虽小却出口成章能诗善赋,可知其教导有方。面对龄官的违逆,她却只一句:“不可难为了这女孩子,好生教习”可见其疏阔胸怀。
(二)爱情上,作为皇帝之妃,她是政治联姻的牺牲者
元春的爱情,注定成为政治联姻、朝廷内部倾轧政斗的牺牲品。明明是至高无上的地位和令人艳羡的荣华,元春却称那是“不得见人的去处”,可见她对自己的婚姻的态度。她的爱情一直以“宫怨”为主调,她希望得到最为简单纯粹的婚姻,却不得不因为家族的责任和封建礼教的束缚只身入宫。得宠时多少“烈火烹油”般的繁华,失宠后就有多少刺骨的冰寒怨痛。
(三)亲情上,作为长女和长姐,她是家族命运的担忧者
元春的亲情,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父母情和姐弟情。正因为骨肉亲情,让她不得不成为家族前途的担忧人。她劝诫家人:“以后不可太奢,此皆过分之极”,在贾母梦中,元春还在劝道“荣华易尽,须要退步抽身”,但哪怕发出了这样的呼喊,一个弱女子又如何拗得过封建主义的专制王权呢?她注定悲惨,而时代更注定悲剧。
(四)作为个体,她是恋爱婚姻的鼓励者
理想中贾元春对于爱情是有真挚向往的,她是个欲望的集合体,却被时代环境深深压抑着。她是开放大观园的引线,也为宝黛钗提供了恋爱的沃土。另一方面,就个体而言她向往真挚的感情,厌倦宫廷的尔虞我诈,步步为营,她性格纯善,又在深宫中被狠狠束缚,噤若寒蝉,个体的矛盾性加强了其悲剧性。
2.形式上——整体的悲剧性色彩
纵观元春一生,整个人物具有极强的悲剧性色彩。“太虚幻境”对元春的判词是:“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她的悲剧呈一种上升的趋势,而薨逝正是她悲剧性的顶峰。元春弥留之时,“贾母、王夫人遵旨进宫,见元妃痰塞口涎,不能口语,见了贾母,只有悲泣之状,却没有眼泪。”四十三岁短暂生命的她,含恨离开人间。
二、刻画贾元春的艺术手法分析
1.以元春为“线性式”形象,叙事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
红楼梦中可以大致看出三条线索:以宝黛钗爱情悲剧为主线,以刘姥姥三进荣国府为副线,而以元春的入宫、晋升、省亲、染病、薨逝为第三条暗线。分别从正面述兴衰,从下层人民的眼中描绘贾府糜烂,奢华之状,以及从上层统治者角度反映封建专制的残暴和贾家覆亡的必然性。三条线索相辅相成,交错并行,共同牵引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推动人物性格的深化。
2.大量采取对话方式,注重心理和细节描写
“省亲”结束之际,元妃“不由的满眼又滴下泪来,却又勉强笑着,拉了贾母王夫人的手不忍放”。她内心明明比别人更悲伤,又不得不忍痛返宫。细节化的描写使人物情绪具有极大的形象感和张力,包括元春省亲初见祖母和母亲时,周围人“俱在旁垂泪无言”也是细节的生动描写和氛围的映衬,艺术手法的运用十分精妙。
3.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叙述方式
作者对贾元春一生的叙述和描写,最开始是跳跃式的介绍,而后抓住重点事件进行描写,如“省亲”等展开人物形象,丰富人物性格,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错落有致,充分展现出了元春的突出特点。
三、小结
在十二钗的排行中,贾元春仅在林薛之后。她出场时场面之大,在《红楼梦》叙事结构里可称首位。她的命运沉浮改变着整个小说的人物走向和未来发展,她有贵妃虚荣的一面,又德才兼备,充满欲望,却难逃被封建社会桎梏的命运,以悲剧结束荣华而可怜的一生。其形象有重要意义,值得我们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曹立波,红楼梦中贾元春形象的三重身份,红楼梦学刊,2008
[2]何雯婷,深宫凤凰的悲歌——贾元春形象分析,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