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诊断及治疗在樱桃谷肉鸭鸭疫里氏杆菌病并发传染性法氏囊病中的应用

2016-05-30朱莲玉王运华李祖传

南方农业·下旬 2016年1期

朱莲玉 王运华 李祖传

摘 要 鸭疫里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氏杆菌引发的一种鸭急性或者慢性的败血性传染病。其在2~3周龄的小鸭中较易发生,是养鸭业最为严重的危害性传染病之一。传染性法氏囊病为高度接触性感染疾病,是由双RNA病毒科禽双RNA病毒属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和免疫抑制性的禽类传染病。鸭疫里氏杆菌病并发传染性法氏囊病时,如不及时诊断以及治疗,极易导致鸭的死亡,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的损失。为探讨综合诊断以及治疗在樱桃谷肉鸭鸭疫里氏杆菌病并发传染性法氏囊病中的应用效果,现进行一下综述,旨在提高樱桃谷肉鸭鸭疫里氏杆菌病并发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治率,减轻养殖户的损失。

关键词 综合诊断治疗;樱桃谷肉鸭;鸭疫里氏杆菌病;传染性法氏囊病

中图分类号:S858.3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01--02

2015年10月,某养殖户自营养殖场内饲养的大量樱桃谷肉鸭发生鸭疫里氏杆菌病并发传染性法氏囊病,出现大量的樱桃谷肉鸭死亡情况,且疾病在养殖场内逐渐蔓延,不断出现新发病的鸭疫里氏杆菌病并发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病鸭。通过给予综合诊断以及治疗措施后,养殖场内樱桃谷肉鸭的鸭疫里氏杆菌病并发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病情得到有效地控制。现对该病情的综合诊断以及治疗措施进行如下综述分析。

1 樱桃谷肉鸭鸭疫里氏杆菌病并发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发病情况

该养殖户的养殖场内共饲养有樱桃谷肉鸭3 000只,养殖至两周龄时开始出现鸭疫里氏杆菌病并发传染性法氏囊病,发病7 d内不断出现死亡情况。且鸭疫里氏杆菌病并发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发病范围逐渐扩大,病鸭死亡率不断上升。发病期间,养殖户给予病鸭链霉素以及庆大霉素等进行治疗,但治疗效果均不明显。

2 樱桃谷肉鸭鸭疫里氏杆菌病并发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发病特点

櫻桃谷肉鸭鸭疫里氏杆菌病并发传染性法氏囊病多发于2~7周龄的小鸭,在1周龄以内以及7周龄以上的鸭群中较少发病。该病的发生无明显的死亡高峰期,其在一年四季内均可发病,尤以冬春两季多发[1]。樱桃谷肉鸭鸭疫里氏杆菌病并发传染性法氏囊病发病较急,急性病例病程在1~4 d,严重者可无任何明显发病症状即引发死亡。其发生极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温度下降及鸭下水或者淋雨可加重病情。另外,鸭受到雷电及鞭炮等环境应激刺激是也可加剧疾病的发生[2]。如在饲养管理中鸭棚的通风不理想、潮湿脏乱以及饲养密度较大均可引起该病的发生。

3 樱桃谷肉鸭鸭疫里氏杆菌病并发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临床表现

樱桃谷肉鸭鸭疫里氏杆菌病并发传染性法氏囊病发病后,病鸭出现精神萎靡、拥挤码堆、食欲下降、嗜睡、嘴抵地面、缩颈及懒于走动等现象。病鸭共济失调,走路不稳。其眼和鼻有浆液性或黏液性的分泌物,眼周围羽毛出现粘连、脱落。有咳嗽及打喷嚏等呼吸道症状。病鸭拉白色水样稀粪或者排黄褐色、绿色稀粪。在濒死前出现颈痉挛、点头、摇头等神经症状,被脖和伸腿呈角弓反张状,侧身倒地或仰天而卧,尾部低垂摇摆,最后抽搐而死。部分病鸭可转为慢性,存在精神沉郁、困倦、少食或不食、羽毛粗乱、头颈歪斜、转圈或倒退、生长发育不良、极度消瘦及互相啄食羽毛等现象。

4 樱桃谷肉鸭鸭疫里氏杆菌病并发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解剖变化

通过对本次樱桃谷肉鸭鸭疫里氏杆菌病并发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死鸭的解剖检查发现,多数解剖病鸭可见肝周炎、纤维素性心包炎、气囊炎、关节炎及麻痹。心脏的心包膜混浊,出现增厚现象,存留有黄白色纤维素样渗出物。其肝脏微肿,表面有纤维素样渗出。病鸭气囊混浊增厚,部分与胸腹壁黏连。

5 樱桃谷肉鸭鸭疫里氏杆菌病并发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实验室检查诊断

5.1 樱桃谷肉鸭鸭疫里氏杆菌病并发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病毒鉴定诊断

选取病死鸭的法氏囊,给予生理盐水冲洗后在研钵内进行研磨粉碎。后混入生理盐水进行稀释,制成1∶5的乳悬液。给予反复冻融处理后离心沉淀。取沉淀后上清液加入链霉素以及青霉素双抗,置于四度冰箱内备用。选取9~11日龄的SPF鸡胚,将上述制备液接种于其绒毛尿囊膜上。适宜温度下饲养观察,多数鸡胚五天内死亡。收集上述实验鸡胚的尿囊液,将其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标准阳性血清进行琼脂扩散试验。结果显示出现明显的沉淀线,表明病死鸭存在传染性法氏囊病。

5.2 樱桃谷肉鸭鸭疫里氏杆菌病并发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细菌鉴定诊断

5.2.1 镜检

取病死鸭的脾脏以及肾脏的样本做成涂片,革兰氏染色后镜检,镜下可见革兰氏阴性小杆菌;给予瑞氏染色可见两极浓染。

5.2.2 分离培养

将病死鸭的脑及肝样本接种在普通琼脂平板、麦康凯琼脂平板及巧克力琼脂平板上,分别置于普通恒温箱内以及含二氧化碳的烛缸内,于适宜温度下培养。普通恒温箱内三类琼脂平板上均未见细菌生长,烛缸内的普通琼脂平板、麦康凯琼脂平板未见细菌生长,巧克力琼脂平板上见小菌落生长。菌落呈半透明状隆起,为表面光滑的圆形奶油状。将其涂片行瑞氏染色,镜下见两极浓染。

5.2.3 生化试验

取上述菌落,在微量生化管内进行接种,培养观察。结果显示,不发酵乳糖、甘露醇、麦芽糖、葡萄糖、果糖、鼠李糖、蔗糖及阿拉伯糖。不产生靛基质及硫化氢。VP反应以及MR反应均为阴性。

5.3 药敏试验

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头孢噻呋钠、利高霉素、氟苯尼考以及先锋霉素高敏;庆大霉素、环丙沙星、丁胺卡那霉素以及氨苄青霉素中敏;链霉素、红霉素、恩诺沙星、强力霉素及四环素低敏或不敏感。

6 樱桃谷肉鸭鸭疫里氏杆菌病并发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治疗措施

用0.2%过氧乙酸带鸭进行消毒,对鸭棚、饮食用具以及周围环境进行彻底的消毒。注意减少周围环境变化以及应激因素对鸭群的刺激。在环境温度变化时注意鸭棚的保温措施。减小鸭群的饲养密度,保持鸭棚通风。鸭群用黄芪多糖、头孢噻呋钠联合法氏囊卵黄抗体混合肌注治疗,共应用2 d,1次/d治疗。应用病毒唑、氟苯尼考联合高效清瘟败毒散拌料,共应用5 d。给予病鸭电解多维饮水,连用四到五天。应用以上方法进行治疗,樱桃谷肉鸭的鸭疫里氏杆菌病并发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病情得到有效地控制,病鸭死亡现象停止。

7 结语

樱桃谷肉鸭的鸭疫里氏杆菌病是鸭群中的常见病以及多发病,该病起病较急,且其病程较短,短时间内即可引起病鸭死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甘布罗病,为高度接触性感染疾病。病毒通过被污染的环境、饲料、饮水、垫料、粪便、用具、衣物和昆虫等传播,不经过彻底、有效的隔离,消毒措施很难控制。传染性法氏囊病在鸡群中较为多见,近年来有关鸭的法氏囊病不断有报道,鸭群传染性法氏囊病常与鸭疫里氏杆菌病等合并发生,由于鸭群传染性法氏囊病少发性及并发性,在鸭群发病时,常被鸭疫里氏杆菌病等疾病症状掩盖,引发漏诊及误诊现象。对于鸭疫里氏杆菌病并发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樱桃谷肉鸭,应根据疾病的发病情况,结合其发病特点、临床表现、解剖变化以及其相关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诊断。对病鸭周围环境进行严格消毒,减少环境因素对鸭群的影响。同时,根据病鸭的药敏试验结果对病鸭进行综合有效治疗。通过对樱桃谷肉鸭鸭疫里氏杆菌病并发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综合诊断以及治疗,病死率明显下降,疾病症状得到控制。

参考文献

[1]纪丽莎,林燕,张志彦,等.鸭疫里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进展[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2):174-176.

[2]么乃全,高云航,徐凤宇,等.鸭疫里氏杆菌病诊断方法研究进展[J].中国兽药杂志,2012,46(7):54-57,61.

(责任编辑:刘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