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读文言文,把握更全面
2016-05-30张坤
张坤
本期特别策划语文版块就文言文、小说、现代文三种阅读文体,从它们的文体特色、阅读技巧、出题角度等加以解读,希望对同学们掌握这三种文体的阅读有所帮助。
纵观近两年全国各地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都有一道对阅读材料内容归纳概括的综合考查,它要求同学们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综合归纳、概括的能力,这是统率全篇的“核心题”,是文言文阅读的重点难点所在,也是高考失分的“重要雷区”。
对这一知识点的考查,根据选文材料的不同,要求分析归纳的角度也有不同的变化。如2014年全国I卷和全国II卷、广东卷、海南宁夏卷、辽宁卷等是这样考查的:“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015年山东卷则是这样考查的:“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从上我们可以看出,虽然措词不完全相同,但其实质都是一样的,即对文言文内容的全面理解与把握。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对这一知识点的考查牵涉到文章的全篇,应用性、综合性都很强,我们在做题时只有采取“全面阅读、探究细节”的方式才能顺利地做出来,才不致于挂一漏万,留下遗憾。
[通读全文,全面把握]
例1 (2014年北京卷第9题)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生意场的交往也不一定都是斤斤计较的,宋清就是一个例证。
B. 宋清认为做生意不是为了赚钱,而是追求高尚的做人境界。
C. 计较蝇头小利不仅是一般商人的本性,也是某些士大夫的通病。
D. 宋清与人交往不仅异于普通商人,也高于某些以士大夫自居的人。
解析 经过全面阅读,我们可以发现本题中的B项的说法与原文不太相符。B项中说“宋清认为做生意不是为了赚钱,而是追求高尚的做人的境界。”看来这里的说法是宋清认为做生意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要追求高尚的做人的境界。这里把做生意与赚钱截然分开了。宋清真是这样认为的吗?我们通过全面阅读可以认定本项是错误的。阅读文本中第一段中说“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意思是“我宋清只是个赚钱来养活妻小的人罢了,并不是个有道的人”。看来宋清做生意也是要赚钱的,他要赚钱来养活妻小,显然本项中的“宋清认为做生意不是为了赚钱”与此意不符。我们再来看后面的内容,也从不同的侧面印证了宋清做生意是为了赚钱的。第二段最后一句说“其远取利皆类此。”,其意思是“宋清赚钱取利看得长远,大都像这个样子。”由此,我们通过整体阅读,前后印证,不难发现宋清认为做生意也是为了赚钱,但要眼光长远些。这才是他对做生意赚钱的正确观点,因此本项是错误的。
答案 B
[依据要点,局部探究]
例2 (2010年全国卷I第10题)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祎兼有堂堂仪表和雄健才思。他自幼聪明而有才智,成人之后伟岸而有风度,明太祖将他与当时的名儒宋濂相提并论,还认为他在才思方面胜过宋濂。
B. 王祎凭借自己的才干和政绩受到朝廷礼遇。明太祖创建礼贤馆,将他招至馆中,后又升迁为侍礼郎;有时太祖虽不能完全听从他的建议,但也会褒奖他。
C. 王祎具备很高的史学家素养和教育才能。编撰《元史》时,他与宋濂同为总裁,书成后任国史院编修官;奉命讲授国史,能充分说明道理,善于开导学生。
D. 王祎出使云南时采用了恩威并施的策略。他先是晓谕梁王,朝廷怜惜云南百姓,不想动用武力;继之又警告梁王,若倚仗险远、抗拒朝廷,将后悔不及。
解析 本题中的各项初看都有一定的道理,都符合原文意思,但仔细一探究,却发现了问题。C项中说“王祎具备很高的史学家素养和教育才能”。但探究相关内容,却发现不是这样的。“很高的史学家素养”中“史学家”的评价高了,原文只是说他擅长史事,离“家”的评价还有距离。“奉命讲授国史”这句与原文也有出入,原文说得是“奉诏预教大本堂”明代大本堂是太子读书之处,所以应是教太子读书。
答案 C
点拨 由上述命题及答题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做这类题目时要注意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意思,必须是在理解语句、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在对具体材料进行分析归纳的过程中,可运用这样一些方法:①提取精要法,即要紧扣材料中的关键文句,重点理解关键词、中心句、重点段,由点带面。②综合句意法,即对于那些没有明显中心句、重点句(段)的文段,我们就必须对每个独立句句意或对几个相对重要句子的句意进行综合归纳。③整体透视法,即对于有些写景抒情类的散文,若单独分析某一两个句子会割裂甚至曲解文意,其内涵往往通过整体来显示,甚至借助“弦外之音”,用“潜台词”曲折含蓄地表达。
[把握关键点,从细节入手]
例3 (2015年广东卷第8题)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棣深谋远虑,迅速出击居庸关,打败了俞瑱;然后进军怀来,一举击溃敌军,活捉宋忠、俞瑱。
B. 俞瑱逃往怀来,投靠宋忠;朱棣打算乘胜追击,于是分析了敌人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制胜之策。
C.为了稳定军心,鼓舞士气,宋忠用欺骗手段来蒙蔽下属,但被敌方间谍获知,最终未达到目的。
D.宋忠失败的原因在于轻率浮躁,加上计策失当,不少部下临阵哗变,以致不堪一击,兵败如山倒。
解析 本题中我们把握住关键点,从细节入手就可轻松地找到答案。本题意在考查同学们对文言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考查同学们阅读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治学态度。四个选项都是用现代文的语言形式对原文内容进行的概述,实际上语言形式的变化反映出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与否,本题设置的每一个选项所需要的阅读区间都不是很大,设置的错误点也不是很大,不需要大家分析全文才能得出结论,只要认真阅读相关内容,把握住关键点,完全可以找出选项与原文的不同。本题中的C项“但被敌方间谍获知”中敌方间谍是错的。原文中,“获贼间谍”,意为“(朱棣)抓获了敌方(派来)刺探军情的人”,知其人为宋忠部下。我们答题时如能抓住这个关键性的细节,本题就相当好答了。
答案 C
[重回整体,检查拨正]
例4 (2015年山东卷第12题)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申甫小时候曾路遇一位道人,道人通过狸鼠的游戏向申甫展示了八阵图的神奇,本打算传授给他,但由于年幼无知申甫不愿意学习。
B.申甫学佛不成改学道人所传兵书,颍州大侠刘廷传的叔伯门客虽然喜欢谈论兵法,却都赶不上申甫,申甫因此得到了刘廷传的赏识。
C.申甫到京师后屡遭挫折,后得到刘之纶、金声等人的举荐,被皇帝召见后授予京营副总兵的官职,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
D.在满桂兵败、朝廷遭遇危难之时,申甫亲自带兵上阵杀敌,身重数十箭。为国捐躯,最后却没有得到朝廷公正的待遇,令人叹碗。
解析 我们在经过了前面的三步之后,还要回过头来用所获取的整体和局部的信息进一步推敲、求证答题是否准确、完整。如本题中的C项,申甫被皇帝召见并授予京营副总兵的官职,这与原文很是一致,我们几乎发现不了它是错误的。但经过我们又重新地回到整体,又重新地阅读,却发现了它的毛病所在。原文是“臣不才,愿以死自效”在前,而“遂立授……而甫为京营副总兵”在后,中间的这个“遂”字则表明二者之间的先后关系。而本项把二者之间的先后关系说反了,显然与原文不符。由此可见,这一重回整体的做法,对于答题检查拨正所起的重要作用。这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答案 C
通过如上所述,如果我们掌握文言文阅读的这四种技巧,全面阅读,探究细节,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