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文为范,活用促写

2016-05-30骆超群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紫藤萝范文课文

骆超群

“在我国中小学的语文课里,几乎没有写作教学。” 王荣生如是说,“中小学的‘作文教学,主要在两个阶段:一是在写之前指导学生审题,或使学生进入写作的情景,或有构思的激发乃至‘训练。这一阶段主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对‘怎么写只有原则性的引导或要求。二是在写之后,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讲评,或展示好的作文,或做提升作文档次的修缮,有时是教师介绍批卷的感观,或解释本次作文打分的标准。这一阶段主要解决‘写得怎么样的问题,对学生是怎么写的,则很少顾及。”①这就说明了作文教学要有序,注重过程化,才能有效优化作文教学。

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为了给学生一篇好的范文作为写作借鉴和参考,有想法、责任心强的初中教师总会想出多种办法,通过多种途径去积累学生写作的范文:

(一)学生佳作:从学生的作文考试、测验、训练中,挑选优秀的习作,日积月累,届届不拉,就有了比较可观的积累。

(二)报刊杂志:在平时阅读的报纸杂志中,偶然发现有好的文章,立刻收录,及时与学生分享、欣赏。

(三)网络美文:网络,就是一个龙蛇混杂的江湖,个中当然有不少优秀写手,偶尔浏览到美文,立即收藏、打印,归入范文库。

四、教师下水:教师与学生同写,按作文要求,按自己意愿,当一回学生,从学生的角色、角度,去写一篇自己比较满意的下水作文,作为示范。

但是,很多老师忽略了,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的教材,里面按单元,分主题编写的课文,就是最佳的范文。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那么多的专家,精挑细选而编进教材的文章,能不是好文章吗?“阅读课文其实就是在参悟写作。”②

笔者认为通过“课文为范,活用促写”,让课文的教学成为作文教学过程化有机的一部分,是一种落实“文体写作技能点的循序训练”的有效途径。

江门市蓬江区中学语文教研员周华章老师,基于“有序作文,有效训练”的理念,进行了多年的过程化作文教学实践,在初中阶段作文训练的宏观设计中按以下两方面进行训练:一、文体写作技能点的循序训练;二、单元与人生主题的系统兼顾。这两方面的训练,我们都可以灵活使用相对应的课文,作为学生写作的范文,多角度,多方面深入挖掘课文宝库,让学生进行借鉴与使用。比如记叙文就可以分出如下训练点,进行分项训练:(1)审题与立意训练;(2)选材与结构训练;(3)详略安排训练;(4)叙事(一件与多件)训练;(5)写人(一人与多人)训练;(6)绘景(自然与场面)训练;(7)状物训练;(8)作文修改训练;(9)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训练;(10)快速构思成文训练;(11)扩写与缩写训练;(12)续写与改写训练;(13)过渡与照应训练;(14)语言提升训练;(15)想象与联想训练等。③

当我们根据单元人文主题和作文提示设计,进行有序训练的时候,课文就更有针对性了,更好用了。如第一单元人文主题:亲情体验,写作要求:从生活中学习写作。很明显,我们可以设计亲情方面的题目进行训练。

在课文的借鉴上,将写作技能点穿插在授课的过程当中,除了按单元课文有序作文,以单元内单篇课文为范文外,还可以进行跨课文跨单元相关内容的勾连,让学生更容易有比较,认识更深刻。在教学的过程中,课文总得到相对全面的剖析,学生更容易更立体地明白课文的内容、结构、选材、语言等之间的关联。将每节课都变成作文讲评的阵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也可以让教师减少对作文讲评时间安排不够的担心,一举多得。再结合写作技能点,让学生围绕每一个训练点,进行分项训练,或者综合作文能力的训练。下面将以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语文为例,从深挖课文,灵活使用方面谈谈如何最大限度的发挥课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功能,让课文的教学真正成为作文教学过程化有机的一部分。

一、以单元内单篇课文为范文

(一)围绕单元里的某一篇课文,进行仿写、改写、缩写、扩写等多种方式的训练,增加学生的写作兴趣。特别是改写、扩写,学生更有创作的动力。如改写《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羚羊木雕》的结局,使得语言的寓意,和事情的结局发生变化;如扩写《皇帝的新装》,使得骗子受到应有的惩罚。这样的形式,让学生有比较大的发挥空间,学生饶有兴趣。

(二)通过仿写某一类课文,进行多种文体写作的训练,丰富学生的表达,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语文课程标准》里提到:“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常见应用文。”④王荣生在《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中说到:“不同类型的选文有不同的功能和功能发挥方式,在语文教材编撰和语文教学中需要不同的对待。”⑤笔者就鼓励学生去模仿何其芳的《秋天》,来创作诗歌;也鼓励学生模仿《寓言四则》去创作自己的寓言;还让学生根据《看云识天气》,来写说明文,也布置学生根据《皇帝的新装》,来编写童话。虽然学生写得不怎么样,特别是诗歌,但是学生很愿意尝试新的文体,而不仅仅是反复训练记叙文。况且,每个学生最擅长写哪一种文体,可能是不一样的,这也能让学生展示所长。

(三)围绕某一篇课文进行迁移创作的头脑风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笔者讲到《紫藤萝瀑布》中瀑布的比喻,与人的情感相通,能带走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笔者趁机发问:“那么我们还能写什么别的事物,也能跟我们的情感相通,也能带着我们的伤痛呢?”学生的答案精彩纷呈,出乎意料:有的说清风、有的说母亲的手的轻抚、有的说远去的列车、有的说放飞的气球、有的说有说断线的风筝、有的说化为青烟的日记、有的说随波飘远的纸船、有的说乘风飞走的纸飞机。

(四)全面深挖一篇课文,取其写作技能借鉴点,一文多用:比如《散步》,可以学习其立意:用平常的小事——散步,承载中华传统美德中的“孝敬”与“慈爱”,立意就高了。《散步》,可以学习绘景(自然与场面)的训练:“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抓住了初春的特点:新绿、嫩芽;美景中饱含感情:新生的喜悦。还可以学习其语言的整齐、对称:“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二、跨课文跨单元相关内容的勾连

(一)拟题借鉴:用中心事件为题——《散步》、《咏雪》、《小圣施威降大圣》、《女娲造人》;用主要人物为题——《羚羊木雕》、《金色花》、《我的老师》、《王几何》、《春》、《济南的冬天》、《风雨》、《秋天》、《蝉》、《贝壳》、《绿色蝈蝈》;用修辞手法拟题——《紫藤萝瀑布》、《荷叶·母亲》、《在山的那边》。《紫藤萝瀑布》这个题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繁盛的紫藤萝跟瀑布除了外形相似之外,还契合人的情感: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又暗示了文章的中心,使生命长河无止境之意得到诗意的表达。这样的题目定得很好。可以让学生进行改题目、换题目的训练,比较不同,更能让学生明白题目与中心的关系。

(二)写法借鉴:“以小见大”的写法——《散步》、《走一步,再走一步》、《紫藤萝瀑布》、《蝉》、《贝壳》,用“小”材料内容,展示“大”主题意义。从日常生活的细微现象中,独具慧眼地领悟“大”主题。“散步”小事中蕴含“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走一步,再走一步”中,作者通过在“我”身上发生的一件事写出无论遇到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成一个个小困难,再把这一个个小的困难解决,就能解决巨大的困难;从《紫藤萝瀑布》中悟出: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从《蝉》中悟出:哪管是90年,90天都要好好的活过,那是蝉的生命意义;从《贝壳》中悟出:比起贝壳里的生命来,我在这世间能停留的时间和空间是不是更长和更多一点呢?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一丝不苟呢?教师可以列举一些饱含哲理和有象征意义的事物,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练笔,或者口头作文的训练,从细微的事物中,让学生发现大道理,这也是一种创新思维的训练。

(三)写景借鉴:《散步》中有写初春田野的美景,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中也有写景:“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这凄凉的落叶之景,抒发的却是落寞悲伤的心情。而另一处写景:“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此处烂漫盛开之花,表现的是积极振作的心态,《紫藤萝瀑布》里也有类似的写景:“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将以上多篇文章写景的句子放到一起,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必定对借景抒情有更深刻的认识。当然,这需要教师有这个前后联系的意识。教师可以创设不同情感和氛围的情景,让学生进行不同的写景,抒发不一样的情感,掌握写景抒情的方法。

(四)写人借鉴:《我的老师》中蔡芸芝先生是一个温柔、慈爱、热情公正、 平易近人、伟大、热爱学生的老师;《再塑生命的人》中莎莉文是一个慈祥、善良、严厉却不失温柔、有耐心、同情盲人、乐于奉献、教育艺术高超的老师代表,为了教育好自己的学生而奉献了自己的青春;而《王几何》中的王玉琳又是一个笑和严肃集于一身、业务水平极高、幽默风趣、平易近人、受学生尊敬和喜爱的好老师。以上三篇课文索然都是写老师,但是表现的个性和人物形象却是不一样的,在比较中拓展学生的创作思维。而在表现人物方面,各篇课文所使用的写作手法又是异中有同,各有侧重的。《我的老师》是用七件事:蔡老师真戏假作——蔡老师教我们跳舞——蔡老师带我们看蜂吃蜜——蔡老师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我们模仿蔡老师写字——蔡老师帮我排解纠纷——我梦里寻师,来突出蔡老师性格的。还通过写“我”的《再塑生命的人》,通过五件事:第一次亲密接触——给“我”洋娃娃——教“我”拼写doll——教“我”拼写简单单词——教“我”认识和理解“水”的含义——教“我”比较复杂的单词,来突出莎莉文性格。这两篇文章在塑造人物形象上有相同的地方:都是用多件事情,来突出人物性格,抒发情感的,又都做到了详略结合。而且都通过写“我”的表现和反应,来烘托人物的形象。《我的老师》里还有一条情感线索贯穿其中。《王几何》却又是固定在一个场景里:教室,通过写王老师给我们上第一节几何课的情形,来表现人物形象。而《我的老师》中,写七件事,场景的变换是很大的。《王几何》通过记叙王老师的哑笑、反手画圆和三角形、写自己的名字、公布自己的绰号、让同学们到黑板上画圆和三角形等情节,来突出人物性格特点。而《王几何》跟前两篇课文相比,在人物描写方法:外貌、神态、动作、语言描写的运用上更突出,通过人物使用描写方法,来突出人物形象是更直接的描写。这样一比较,学生在写人记事方面必定有大收获。然后,教师趁机布置一篇写人记事的文章,让学生进行完整的训练。

以上比较,也可以通过下面的表格形式来呈现课文的异同,使得对比更简单明了:

到了初一下学期,或初二、初三的时候,还可以进行跨学期跨年级相关内容的勾连,让学生接触到更丰富的范文借鉴。

小作文,小练笔,还可以布置课后作业,让课后作业不仅仅局限在课文的课后练习,和教辅资料等。

以上笔者列举的内容只是课文宝藏中的冰山一角,不难看出,“课文为范,活用促写”,深挖课文宝藏,灵活使用课文,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课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功能,让课文的教学真正成为作文教学过程化中的有机成分。而挖掘宝藏是一个艰苦的过程,需要教师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一旦上路了,就别有洞天,必将让广大师生们受益!

————————

参考文献

①《怪不得写不好文章, 老师根本没教》(2014年12月 王荣生)

②《寻微点 巧对话 妙点拨——以阅读〈我的老师〉为例谈如何写人记事》(《新作文·中学作文研究》2015年4月)

③《以过程化训练优化初中作文教学实践略谈》(江门市蓬江区教学研究室 周华章)

④《全日制义务语文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⑤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4年12月版。

[作者通联:广东江门市第九中学]

猜你喜欢

紫藤萝范文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范文引路 习得方法
背课文的小偷
美丽的紫藤萝
美丽的紫藤萝
紫藤萝瀑布
春色几许(简谱)
背课文
想念那年盛开的紫藤萝
高考模拟题精选之书面表达题参考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