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应对策略
2016-05-30张美杰
张美杰
近来,语文教学一线众声喧哗,“任务驱动型作文” 热力四射。从省市级学科会议,到普通的语文课堂,都在谈及这个话题,有人努力适应,寻找对策;有人莫名抵触,轻慢随意。借流行语说话,“此处信息量太大,我想静静”,但“静静”并不是逃避与轻慢,“静静”的背后,是我们一线教师需要对高考作文从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新材料作文,到任务驱动型作文这一嬗变过程进行整体思考,并提出应对策略。
自2006年开始,新材料作文在高考试卷中出现,2012年,新材料作文形式相对成熟,并在全国推广,到2015年新材料作文一统天下。“存在的总是合理的”,新材料作文既不同于话题作文那样放得过宽,又与命题作文、以往的材料作文限制过多、文体单一不同。它既能考查从材料中选择角度的能力,也能考查形成观点、概括立意的能力,这是“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所不具备的优点。另外,“新材料作文的起点是“材料”,其思维方法也比较符合自然写作的情境,因为自然情境下的写作,总是从搜集、感受材料开始的。有专家预测,从这个角度说,新材料作文是有生命力的,它必将延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然而吊诡的是,全国上下作文命题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可大多学生的写作水平与一线老师的认知能力依然停留在十几年前的话题作文时代。以新材料作文形式来命题的作文题,结果很多评卷组官方发布的标杆作文里的优秀作文,依然是阐释性的话题作文,而这些官方发布的标杆性的优秀作文,又再度成为一线作文教学的风向标。换句话说,材料作文的命题水平一直在升级,而这样的升级并没有给学生写作和一线教学带来多大的影响,命题的导向功能几乎没有发挥出来。
鉴于此,为了发挥命题对学生写作的导向作用,也为了避免学生套作、防止学生宿构,国家卷命题者在2015年率先在新材料作文的基础上,增加任务驱动的指令,明确要求写作的任务。比如2015年课标1卷,在叙述完女儿举报父亲开车打电话这件事以后,要求考生选择一个对象,写一封书信;再比如2015年课标2卷,列了三个具有代表性人物的事迹,要求考生表达个性化的看法。
这就是“任务驱动型作文”横空出世的背景,而“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提法,则来源于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老师的一篇文章《注重题型设计、强化教育功能——2015年高考作文的特点及相关问题的解读》,在文章里,作者通过分析2015年高考作文尤其是新课标卷作文的命题特点,正式提出在材料作文的基础上增加任务驱动指令的概念:
在材料引发考生思考、激发写作欲望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
据说,2016年国家卷考试的内容和形式与今年基本一致,今年根据国家卷要求系统调整教学,四年内都有效,这是出于政治稳定的要求。为此,对接国家卷,适应国家卷,既是调整教学的要求,也是为学生负责的表现,兹事体大,不容轻慢。那么国家卷“任务驱动型作文”有哪些特点呢?
一、“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表面要求
1.任务设置(大体四项)
我们不妨实录2015年全国课标1卷的“任务设置”项: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你的看法;
“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你的选择;
“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你的阐述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你的综合
2.人物设置(大体四方)
全国课标1卷人物涉及小陈、父亲、警方、网友共四方;全国课标2卷人物涉及大李、老王、小刘共三方。
3.材料呈现(大体四性)
叙事性:试题材料多为时事类,而非名言哲理类,非故事话题类。
可写性:试题材料不深奥、不陌生,适合高中考生写作。
选择性:试题材料人物设置、立意角度、文体样式等方面,选择面广,可能性大。
争议性:试题材料蕴含争议点、分歧点,利于考生进行理性思辨和理性表达。
4.材料导向(一点四面)
作为教育的一个环节,高考的教育功能不能忽视,作文试题格外强调重视其教育功能,体现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并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新能力的考查,实现高考作文试题独特的教育功能。
二、“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内在追求
1.写得像:据悉,为强化国家卷的导向功能,相关部门正在就作文教学与高考评卷相向而行展开务实工作,届时高考评卷将会视作文任务完成情况判定考生是否符合题意。为此,“完成写作任务”显得非常重要。
笔者建议,“你的选择”要抓准一方,一以贯之;“你的看法”要具体清晰,呈现主观色彩;“你的阐述”要有对话意识,入情入理;“你的综合”要求同存异,努力达成共识。
2.写得好:大凡优秀的议论文都要遵循议论文的文体规范与写作规律,“任务驱动型作文”也是如此,尤其是要处理好“厘清概念”、“就事论理”、“适度拓展”等方面的关联。 例如:
近日,北京市东直门的一家餐饮店发生火灾,消防车在赶赴救火现场途中,大量社会车辆不仅不让行,反而抢道超车。经消防战士通过车载扩音器,反复点“名”道“姓”地喊话,仍然遇到两次车辆不让道情况。有网友将此情况拍成视频上传到网络后,一时引发热议。
有消防战士说:“和消防车抢道,堵塞的是公共道德。”
有司机说:“平时消防车不出警也鸣笛,谁知道是真出警还是假出警!”
有网友说:“连人带车晒在网上,你让司机多难为情!”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你就其中某一类人的议论,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标题自拟。
这个作文题,假如我们选择从消防战士的角度立意作文,可提出“为公德让行”“别毁坏了公德”等看法,然后从情理层面阐述,要为消防车让行,不可毁坏公德;从退让层面阐述,即便对方有错,公众仍要为消防车让行,不可毁坏公德;从拓展层面阐述,别国公众如何为消防车让行,践行公共道德……如此写作,估计能做到设身处地,入情入理,内容饱满,令人信服。在这里,有几个要点,笔者要着重谈谈。
其一,厘清概念
讲究逻辑是议论文的重要文体特征之一,议论文的写作过程就是逻辑思维运行的过程,即运用概念和判断进行推理分析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概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如果能够厘清概念,就能从对概念的基本义、通常义的正确理解,提升为对概念的语境义、特殊义的准确理解,他们认识问题,就能由一般走向特殊,由浅表走向深刻。比如上文学生如果能抓住“公德”这一核心概念,就不容易犯偷换概念、转移话题的毛病,文章所论就能扣住“公德”与“让行”的关联展开,阐述就会更具针对性。
其二,就事论理与适度拓展
“任务驱动型作文”要求直接对材料中提供的事件表明看法并展开阐述,这就决定了这类作文的两大特点:旗帜鲜明,必须表态;就事论理,适度拓展。
就事论理,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质来评定是非得失,就是对所评之事进行具体深入的分析,一事一议,以小见大,充分说理,以达到“扶正祛邪,激浊扬清”的写作目的。
而优秀议论文无一不是呈现出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由浅入深的的写作规律,所以,“任务驱动型作文”,即便以就事论理为主,但也不能排除链接现实社会,拓展时代感;即便不需要古今中外,旁征博引,但也不意味着材料外的拓展和延伸就等同于违规与僭越。类比联想,翻进一层,其实也是一条向纵深拓展的创新之路。当然,这里的“联想”“翻进”,必须是广袤的学养,是深广的视野,是独到的发现,而不仅仅是凑凑字数,借题发挥。
————————
参考文献
①张开:《注重题型设计、强化教育功能作文》
②徐宏庆:《任务驱动是材料作文的本质要求》
[作者通联:福建宁化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