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指标的构建
2016-05-30于惠明
于惠明
一、制定评价指标,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在数学概念的认知和理解上,难以形成“齐步走”的理想状态。学力较差的学生在数学概念的认知上自然会落后于平均水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不仅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制订教学计划,还要在教学评价上体现出差异性,让学生人人都能够通过有效的教学评价,不断提升自我,这也是《课程标准》中“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回答问题出错的现象,教师该如何对待?笔者认为,这个问题要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
1.由于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回答问题出错。
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时,教师需要一针见血地指出学生的错误,并尽量采用干脆而严厉的语气,绝不能吞吞吐吐。指令要具有可操作性,要发得清楚明确,让学生意识到因为学习态度不端正而带来的后果,坚决督促学生进行改正。对于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教师决不能听之任之,如果仅仅是教师唠叨不停,学生却依然我行我素,这样的批评效果往往更糟糕。
2.由于认知偏差,思维出现停顿,回答问题出错。
如果是由于学生认知偏差,而回答出错,教师在教学评价时,就不应该急于追究责任,而是要帮助学生找到存在问题的原因。
二、制定个性化的评价指标,要注意激励性效果
在教学评价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选用个性化语言,评价方式和评价语言的选择对于评价后的结果非常重要,要通过评价给学生带来全新感知,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优点,同时,也要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缺陷,进行激励评价,这样能够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激发出来。
1.个性化语言的魅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营造开放的、平等的学习氛围,并尽量使用富有个性化的语言,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的机会,激活学生的思维。在案例教学中,教师采用和学生商量的语气,如“怎么办呢?“哪种解答方式好呢?”通过个性化的语言,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在自由和轻松的氛围中讨论和学习,并努力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学生思维独特,解答问题的方法简便、灵活,教师应给予学生褒奖和鼓励,语言也可夸张,富有煽动力。在培养学生自信心的同时,也赢得学生的高度信赖。在教学评价时,教师应尽量变换表达方式,语气诚恳,语言有魅力又充满智慧,通过言传身教,能真正地熏陶和感染学生,真正诠释课堂评价的魅力,打造精彩的课堂天地。
2.激励性语言的调动力。
小学生大多喜欢被表扬和鼓励,教师要通过表扬,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制定评价指标时,教师要多给予学生肯定、赞美;尽量放大学生的优点,要注意在评价中有倾斜的意识,评价学生要多用鼓励性的语言,要有针对性地纠正学生存在的缺点,坚决杜绝对学生的挖苦和打击,尽量使用和风细雨的方式,使学生能够接受。同时,也要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缺陷,进行激励评价时,要充分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如,“老师相信你,你一定是最棒的!”“这样的问题怎么可能难倒你,你再好好想想!”等。
应用激励性语言,能将学生的潜能激发出来,对学生的上进心进行培养,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果学生有较高的运算能力,作业书写工整,或者是学习取得进步时,教师便可采用这种充满关爱的、鼓励和信任的语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数学教学的评价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对评价方式进行科学的选择。低年级学生因为刚接触数学知识,认知能力较差,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施鼓励性评价方式,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出来。高年级学生有一定认知能力,在教学评价时,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灵活搭配,促进学生构建完善的数学认知体系,使学生学习思维被全面激活。
三、制定评价指标,实现“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
构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应科学合理,对学生“优劣”的评价,不能单纯地用对与错、成绩的好与坏作为衡量的标准,更要关注学生对技能的掌握情况,关注他们学习数学的情感与态度。如果仅关注分数的高低,可能会出现“轻过程、重结果”的现象,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实施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在评价中,教师要尽量避免学生之间的比较,多关注学生自身的进步,避免由于评价而给学生带来思想负担,影响学生的学习。要通过构建科学的评价指标,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对自己的点滴进步能够深刻感知,进而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动力。教学评价,既要体现“知识与技能”的提升,也要充分认识到“过程与方法”的重要性,以免由于重结论、轻过程的评价,影响学生的学习动力。立足于《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构建教学评价指标时,要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有机结合,将学生内驱力激发出来,促进学生对自我的正确认知。
1.采用科学的定性评价。
作为一个教学整体,各个评价要点和项目都是互相联通、紧密联系的。所以,在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时,首先应从整体上,总体评价一节课的全面教学情况,再对这节课的各个要点和项目的评价等级进行制定。例如,对一节课教学目标的评价是,应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完全符合学生实际程度和《课程标准》要求;对学生参与活动的评价是,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评价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对教学效果的评价项目是师生的解决问题的灵活度,以及学习的动机和状态。
2.采用合理的定量评价。
定量评价简单地说是采取评分的方法,来测定某一节课或某一段时间的教学情况。它是对教学全过程中的各种教学因素,按照一定的客观标准进行全面的、科学的测定,并以量化的形式体现出来。因而,我们要设计周密的教学评价项目,分别对教学评价项目进行评分,然后再相加各个分值,对总分进行计算,如果总分比定性评价等级的分值范围高,则需要统一定性与定量结果。如将学生的考试分为几个等级,依据通常的做法,分别规定为:不合格,59分及59分以下;合格,60~79分;良好,80~89分;优秀,90分及90分以上。这种等级评价能扩大优秀成绩的受益面,同时有利于减少分数攀比。
给学生以积极的鼓励,科学地进行教学评价,构建合理的评价指标,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并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
(作者单位:福建省罗源县松山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王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