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让作文教学走出现实困境

2016-05-30蒋军晶

新教师 2016年1期
关键词:利用网络文章作文

蒋军晶

基于网络的小学作文教学就是要充分利用网络本身所具有的优势,引进广阔真实的写作对象,淡化密集细碎的阶段性目标,优化学生的写作心态,开拓即时的学教平台,以弥补实体写作环境的“先天不足”。

一、基于网络,引进广阔真实的写作对象

1.利用网络的开放性,使学生面对无限广阔的读者对象。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的开放性特点日益突出。如果我们能充分利用论坛、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学生习作的读者就不会局限于教师,也不会单一地来自教育内部。学生在论坛上发表一个作文帖子,教师、同学、家长及社区人员等都有可能在第一时间点击浏览,该学生将接收到海量的读者的建议、赞美、批评……学生将获得类同于“发表”的成就感,并且领略到写作是有回应的,从而激发写作兴趣。

2.利用网络的虚拟性,使学生面对无须设防的写作对象。在网络写作环境中,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申请的虚拟角色例如“小狐狸”“蔷薇”等,无所顾忌地畅所欲言,表达真实的自己,真正实现“童言无忌——展示生命的原生态”。学生可以写平时不敢写的,例如辈分间的“犯上”;可以写平时不便写的,例如成长中的“困惑”;可以写平时不好写的,例如冲破传统“道德”的藩篱……总之不必担心带来什么“后遗症”,“我手写我心”,释放自己的真实思想。这样就实现了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这不仅是对作文本真的回归,也是对学生个人心理健康的积极保护。

3.利用网络的对话功能,使学生面对指向交际的写作对象。在实体环境中,尽管教师将学生的习作在全班、全校范围内展出,使得习作的读者群有所扩大,但学生仍然很难及时接收到读者的反馈信息。而网络的优势,不仅在于提供了为数众多的欣赏者,更在于提供了一个让写作主体和读者对象及时沟通交换意见的平台。读者在论坛、博客上看到一篇文章,可以马上回帖,发表自己阅读后的感想、建议或者对其中的论点提出商榷……同时也可通过网络短消息、e-mail等方式与作者取得联系,进行单独的咨询与交流。因此,教师迫切要做的就是让学生掌握和养成网上交流的技能、意识。久而久之,学生形成了正确的作文观:作文并非是艺术品,而是与读者沟通的媒介。那么,抒情就不是为抒情而抒情,而是排遣情感、交流感情;说明不是为说明而说明,而是向他人澄清事物的本质;议论不是为了议论而议论,而是为了交流思想、辩明道理、展现智慧……也就是说:学生的作文指向了交际──回归到了真实的言语状态。

二、基于网络,淡化密集细碎的阶段性目标

1.利用网络的“自然聚焦”特点,鼓励“冒险”。在实体写作环境中,符合阶段性目标训练体系的形式规范的文章,哪怕缺乏创意,缺乏个性,缺乏吸引力,也能得高分。而在网络环境中,博客、微信,只有形式或内容有创意的文章才能刺激大家的兴奋点,引起大家的关注,赢得大家的欣赏。因此,基于网络的作文教学鼓励学生在作文的内容与形式上大胆创新、大胆“冒险”。

2.利用网络的“视觉泛化”功能,允许错误。在网上浏览文章,浏览者的视觉是“泛化”的,不可能一字一句精细地阅读。这种网上阅读的客观现象直接促成了网络作文教学的教学理念,那就是坦然面对学生的错误,承认错误是学生不拘形式的自由表达后的必然附带品,允许错误的存在。也就是说,网络环境中的作文教学,在“举三反一”的教学理念下,不提倡把每篇作文刻意修改成精品,而提倡在经常性的愉悦写作中,促使学生的总体写作水平趋向提高。允许错误、缺陷的存在本身就是对密集、细碎的阶段性目标的一个挑战。

三、基于网络,优化学生的写作心态

良好的写作心态能激发学生习作过程中的智慧和创造力,也能使学生自动投入到作文后的反思与修改中,这里不再赘述。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利用网络优化学生哪些写作心态呢?

1.感受“意义”的真正价值。意义的体现需要广阔的多元的阅读主体。在实体写作环境中,一篇文章所拥有的读者是少量的,文章的作者当然不能体会到自己作品的意义,也就感受不到写作的意义。试想,《红楼梦》这一旷世巨著如果只是少量流传的手抄本,如果没有连带产生社会效应、哲学效应以及经济效应等,它的意义从何体现?在实体写作环境中,一篇文章所拥有的读者也是单一的(教师或比较要好的同学),在这种前提下,学生写的很多文章可能在观念上没有产生共鸣而得不到认同。因此学生写作时,经常小心翼翼地揣摩教师的兴趣爱好以及价值观,因为他们知道作品意义的体现是建立在获得认同感的基础上的。而在网络写作环境中,阅读主体是广阔和多元的。广阔自不必说,就“多元”而言,在网络上,各个年龄层次、文化层次、社会层次的读者,不同生活环境、工作环境的读者都有,因此,体现不同爱好、审美观、价值观的文章都能遇到相应的“读者群”,遇到相应的“碰撞体”,因此——

●有学生写森林探险故事,就不必担心教师说没有意义,因为他的文章在网上有一批忠实的读者,津津有味地与他共享探险历程。

●有学生写“綦虹桥”有倒塌的危险,就不必顾虑教师指责他没有写社会主义的大好面貌,因为他的文章成为大家(社区成员)关注的焦点。

●有学生写生活中的琐碎小事,就不必担心教师说他立意不高,因为有人欣赏他文章中的恬淡温情。

……

在网络写作环境中,学生从各个角度、各个层面写的文章,总能找到知音,从而感受写作的意义。

2.克服对“规则”的恐惧感。在传统写作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文章的评价注意点往往集中在技术分析上,例如文通句顺、谋篇布局、文章结构、逻辑修辞等,在这样评价的反复刺激下,学生作文形成了条件反射,宁愿抑制自己海阔天空的思绪,也应符合教师讲解的写作规则,也要进入教师传授的写作套路。但是在网络写作环境中,教师应该认识到自己只是评价主体中很少的一部分,其他评价主体如其他学科教师、家长、同学、社区成员的评价注意点却是不一样的。例如,一个学生洋洋洒洒写了一篇《第一次用IQ“骗”钱》,记叙了自己在一堂有趣的货物贸易课上,想办法把一元钱变成了十五元钱。教师的评语是“语句欠通顺,文章结构稍嫌松散,如果结尾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更好”;而爸爸给他的评语是“你有企业家的进取和胸襟,你有投机家的坚韧,你有投资家的敏锐……”这就表明在网络写作环境中由于没有了规则意识的反复强化,有人对自己文章内容的趣味性、内在思绪、文章背后的心灵等有了更多的关注,学生写文章时,就任思绪飞扬,放飞心灵。

有人或许会担心,这种淡化“规则”意识的自由写作会降低学生的写作水平。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个性化的灵感写作才会真正全面启动学生的思维,他们会主动调取素材库中的素材,也会自动生成新的话语,积累的作用将展现,通顺、有中心、条理清楚等要求也能自然而然达到。

四、基于网络,搭建即时的学教平台

“翻转课堂”的引入,网络终端技术的迅猛发展,让我们看到了教学的另外一种可能,许多知识性的教学完全可以放在网络上进行。因此,我们完全可以把一些作文技巧拍成“微视频”,上传至网络,让学生反复看、反复学,以弥补“写作教学”课程总体设计上时间比重的不足。当然,这样的写作技巧微视频时间不能太长,5~8分钟为宜,所教的这些技巧不能太大、太空、太虚,要以学生“听得懂、记得牢、可以用”为设计原则。最主要的,是要教成堆的技巧,一个两个起不了作用。笔者根据“微视频”设计的一些特点,设计了80~100个作文技巧微视频,下面列举几个,以飨读者。

1.写外貌不用“有”。作文如何写外貌?学生的作文里总会看到类似这样的句子:“××可漂亮了,她有一头卷卷的黄头发,有一双乌黑的葡萄般的大眼睛,有一个高高的鼻子,还有一张樱桃小嘴。”不太会写作的学生写人的外貌,是用“有”和“一”来串联五官。如果你试着让他们去掉文中的“有”,把文字重新串联一遍,会发现作文顺了很多:“××可漂亮啦。一头卷卷的黄头发自然地披在肩上。她的眼睛太吸引人了,乌黑乌黑葡萄一般。高高的鼻子,和樱桃小嘴配合起来,有点混血的味道,同学们可喜欢她啦。”这段外貌描写仍有“程式化”的嫌疑,但读起来确实舒服多了。

2.要动连着动。文章要一波三折才好看,但现在的学生生活都很平淡,你不能强求他们写出一波三折的内容,那就让他们学会一波三折地使用动词,这就是“要动连着动”——学会连续使用动词。某学生写一场乒乓球球赛:“他发了一个旋转球,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写运动“动词”却很少。“要动连着动”就是你要千方百计在前后多加几个动词,例如:“只见他高高地将球抛起,眼睛死死盯着,球接触球板的一瞬间,他手腕轻轻一抖,脚一跺,球高速旋转着,向这边飞来,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一个动词转瞬间变成六七个,文字即刻灵动丰富起来。

3.一秒钟的事写三百字。这是针对作文写不长的一种技巧训练:用三百字来描写一秒钟内发生的事。如关于破校运会跳高纪录瞬间的描写原本只有几十字:只见某某纵身一跳,一下子飞过横杆,新的校运会纪录诞生了!怎么变成三百字?可以有条理地加上动作解剖:如何助跑、起跳、翻越、落地;加上联想:往届校运会有人挑战失败,平时如何一次次练习等等;还可以加上细节来充实,起跳前如何与同学们进行眼神交流,成功后同学如何向他祝贺……家长可以找一些一秒钟的素材让孩子进行写作练习,学会了这个技巧还怕考试写不出四五百字吗?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天长小学)

猜你喜欢

利用网络文章作文
利用网络爬虫技术验证房地产灰犀牛之说
信息技术课中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学习的策略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红批有声作文
红批有声作文
红批作文
红批作文
移动互联网时代利用网络提高教学效果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