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解决办法
2016-05-30何发昌李植俊
何发昌 李植俊
【摘要】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现代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农村生产力的重要手段,关乎国家粮食安全。文中通过农田水利工程在施工及管理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如规划不完善、管理缺失、资金问题、施工主体缺位和责任不清进行了具体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式,以期对现阶段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和管理问题提供思路。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与管理;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1、农田水利工程基本概念和意义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现代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它在保障农田灌溉用水、提高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提高农村综合生产力的重要手段,并且有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作用。农田水利建设是一项为以改善农村生产及生活条件为目的,以治水为中心的国土综合整治活动。农田水利建设,狭义上是发展灌溉排水,广义上还包括水土保持、灌区防洪、草场灌溉和排水、盐碱地改良、沼泽地改良、围垦、沙漠治理等许多项目。我们所说的农田水利,通常是指狭义概念的农田水利。
在我国山区,常见的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实物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水库、机井、提灌站、排涝站、塘坝、水渠、管道、引水闸、拦河坝、滴灌、喷灌等设施。进行小型农田水利施工具有重要意义,做好农田水利工程的灌溉工作,可以有效地保证工程运行的安全性和水利工程的排灌效益;小型农田施工方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农田发展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另外,在进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工程的自然条件,资源覆盖率以及农田的特点等等。
2、农田水利工程施工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现如今,农田水利在技术方面有了很大提高,但在施工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农田水利工程在许多方面存在问题,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农田也得不到相应的保护。针对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做了一系列分析。
2.1 规划不完善
规划农田水利工程时,应与地理环境及种植的农作物相结合,进行合理规划,使得当地资源的利用实现最大化。建国初期由于科技受限,许多水利工程在建设实施前未进行准确的环境勘测,造成了工程在应用过程中的资源浪费;早期施工的水利工程设施比较老化又年久失修,在农田灌溉时就会浪费水资源,对农业严重制约;在规划过程中过分注重经济目的而忽略生态保护要求,过分开发水资源,超出生态承受能力,最终出现生态失衡的现象。
2.2 管理缺失
在管理方面,管理缺失、管理机制体制不健全,使得许多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时常出现严重的“散、乱、杂”现象。在一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为节约成本采取现粗放式管理方式,为工程的实施带来了许多限制。在建设施工中,由于无专门的监管机构,导致了许多如偷工减料等不合理现象的出现;在施工建设后期,部分地区重视农田水利建设而轻管理的现象使得工程老化失修严重,工作效率低而故障率高,工程建设资金困难,生态建设仍需稳固、水利管理建设薄弱、部分小型水利工程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
2.3 资金问题
农田水利工程需要投入的资金十分巨大,尽管政府不断加大对农村水利建设的投入,但由于自身财力因素很难满足当地逐渐增加的水利灌溉需求。建国初的土地改革制度通过平均分配的方式起到了农村社会保障的作用,但以第二轮承包为基础的农地分配制度却对农田水利建设发挥了负作用,尤其是建设普及多家甚至百家利益的水利工程时谈判成本高,农民常常在成本和利益之间达不成一致意见而导致工程的搁浅,且随经济体制的改革农民外出打工人数增多在水利方面投资减少。就目前情况,我国农田水利建设投资仍还存在投资主体单一,资金来源渠道窄;农田水利投资供给不足;投资结构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
2.4 主体缺位,责任不清
人民公社时期,我国农村实行集体所有制,农田水利建设的主体就是集体,单从这一点看,农田水利建设的主体和责任是明确的。实施第二轮承包为基础的农地分配制度以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责任不清,主体缺位的问题凸显。政府与农民之间相互认为工程主体应该是对方,应当又对方承担相应的建设施工和维护责任;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相互认为对方应该负责大部分的财政投入承担更多责任。责任模糊不清成为了前农田水利建设一大的难题。
3、对农田施工管理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针对上述农田水利工程施工及管理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
3.1 施工前期选择满足要求的施工人员,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合理规划
提高人们对水利工程的思想认识,让人们认识到水利工程的重要性,加强对农田水利技术人员的培训和指导建设科学、标准的设施,施工前期选拔满足要求的施工队伍進行规划,切合实际对水利工程进行规划设计在规划设计农田水利工程时,应多方面综合考虑考虑当地农作物生长特点、人文环境、地质基础,做到因地制宜,尽可能多的运用当地材料等。且政府应鼓励从事水利工作的人员多进行实践操作,积累经验,提高对地区基层了解程度,保障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工作的安全顺利进行。
3.2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全新管理机制
加强组织领导,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快农田水利建设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全新管理机制。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建立工程监管制度,在工程进入施工阶段对施工施工单位要配备一定监管人员,认真监管过程中每个部分,对施工效果进行奖惩,在工程竣工后及时进行验收。施工部门应当与监管部门积极配合,合理商讨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购置先进设备和仪器提高检测水平,通过改进监控方法获得更准确的数据,以减少施工过程中的纠纷。针对施工完成后工程老化资源浪费等问题,要加强对现有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和维护,计算并投入合理维护经费、实时监测确保工程的安全性、派技术人员定期检修设施、同时施工资料也要做到保存以方便后人维护。
3.3 加大政府资金投入,拓宽融资渠道;降低工程成本
国外农田水利的投资模式普遍以政府为主,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方式。所以应考虑,在加大资金投入的基础上,根据水利工程项目的性质,多渠道筹集资金,保证农田水利建设的顺利进行。同时,还要做到资金的拨付和监督相结合。建立专项资金管理部门,按时拨款和监督,保障资金用到实处,对违规使用资金采取一定惩罚措施。
还可以通过降低工程成本的方式来减少农田水利施工过程中的阻力。一个想法是对现有的土地承包制度进行调整,允许农户通过重新规划承包土地的方式,集中农地,以此减少水利工程的利益相关者,降低了合作成本而促使了农田水利工程的顺利进行。湖北省荆州市部分村民已用实际行动向我们证明了这种想法的可能性和优越性。
3.4 明确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主体
明确投入主体,落实责任。具备典型公益性或经营性特征的工程,根据公共财政理论,属于前者的明确政府为投入主体,属于后者的明确私人或其他经济组织为投入主体。充分调动受益农户投入的积极性,一是交政策,二是还权,三是提供服务。
明确县乡政府对农田水利建设的组织指导职能。农田水利施工建设公益性强,离不开基层政府的指导和组织协调。既要强调政府不能越位和侵权,同时也要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政府缺位和行政不作为。这也是新形势下继续推进农田水利建设的一项重要保障。
4、总结
农田水利工程具有重大意义,它关乎农民的经济收入,关乎国家粮食安全。为了提高粮食产量,改善农民生活,一系列农田水利工程在农村得到建设,大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但农田水利工程在施工及管理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例如规划不完善、管理缺失、资金不足或者资金的错误使用等需要我们采取相应的措施。通过国家对技术人员的培养和选拔并提交合理的设计规划方案,因地制宜的建设工程,减少资源的浪费;加强政府的领导,改革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全新的机制体制,科学管理工程的规划、施工、后期维护等等;加大政府对农田水利工程的投入并根据工程性质多渠道融资,广泛调动社会成员的积极性,而且还应总结并学习当代农民在实践过程中的先进做法,合理降低工程成本;最后要明确农田水利工程投入主体,明确县乡政府对农田水利建设的组织指导只能,使得工程无人管理的现象降到最低。相信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当代农田水利工程在施工和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会得到一定的缓解。
参考文献:
[1]朱洪群.当前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问题与对策刍议[J].農田水利.116.
[2]刘肖君.山东省农田水利建设发展战略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7.
[3]刘晶.农田水利建设专项资金管理问题研究—以新余市渝水区为例[D].南昌大学,2012.
[4]孙小燕.产权改革反思: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管理路径选择[J].宏观经济研究,2011(12).
[5]吴新广.浅析北方地区小型农田水利施工[J].工程科技:257.
[6]何海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常见问题及处置措施[J].工程科技,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