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省肉桂产业调研报告

2016-05-30林兴军周海生邬华松赵建平郝朝运

热带农业科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调研报告广东省

林兴军 周海生 邬华松 赵建平 郝朝运

摘 要 近20年来,广东省肉桂产业得到迅猛发展,种植面积占全国的30%以上。随着政府加大对肉桂产业的引导扶持力度,肉桂种植区肉桂产品研发能力得到加强,肉桂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得到增强,产业技术水平、产品加工水平也得到了相应提升。肉桂成为广东省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导产业。通过深入基层,对肉桂产业现状、生产技术水平、产业存在的问题等进行调研,分析广东肉桂产业现状以及当前肉桂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广东省肉桂产业存在的不足,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广东省 ;肉桂产业 ;调研报告

分类号 S663.9 Doi:10.12008/j.issn.1009-2196.2016.01.017

Abstract In the last twenty years, the cinnamom industry (Cinnamomum cassia Presl) of Guangdong province has developed rapidly, and the planting area accounts for more than 30% of the whole country. With the strengthen the guidance of government for the cinnamon industry,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apabilities of cinnamon in planting area have been strengthened,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content of cinnamon products and market competitiveness has been enhanced, the industrial technology level and the product processing level has also been improved. The cinnamon has become the leading industry in Guangdong province to increase the farmers' income and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local economy. In this paper, research was carried out on the industrial actuality,the production technological level and the problems existed in cinnamom industry of Guangdong province. Analyz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main problems existed in the production of cinnamon,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gainst the main problems.

Keywords Guangdong province ; cinnamom industry ; investigation report

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原产中国西南地区,又名中国肉桂、玉桂、牡桂、辣桂等,为樟科(Lauraceae)樟属(Cinnamomum)常绿乔木树种。肉桂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肉桂一名始见于《唐本草》:“菌桂,叶似柿叶,中有纵纹三道,表里无毛而光泽。”,与现用肉桂相符[1]。关于肉桂的原植物记载最早见于距今1 700多年的晋代嵇含编著的《南方草木状》:“桂有三种。叶如柏叶,皮赤者,为丹桂;叶似柿叶者,为菌桂;其叶似枇杷叶者,为牡桂”[2],至今已有千年栽培历史,具有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经的功效[3],是我国常用名贵中药,位列“参、茸、燕、桂”四大补品之一,也是重要的食品香料,为我国调料“八大味”之一,是大家熟知的“十三香”、“五香粉”等主要原料。

目前,我国肉桂种植面积达3.3×105 hm2,年产桂皮1.3×108 kg、桂油2.0×106 kg,种植面积和年产量均居世界首位,其产品远销欧洲、美洲、亚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贸易额超过4亿美元,已成为广西、广东、云南等省区出口创汇的主要特产和山区百姓增收的重要来源。广东省地处中国大陆南端,东邻福建,北接江西、湖南,西连广西,属于东亚季风区,从北向南分别为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和热带气候,年均降雨量超过1 700 mm,是我国光、热和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目前,广东已成为我国肉桂的主产区,种植面积占全国的30%以上。

为充分了解广东肉桂产业现状,2015年5月,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科技人员在广东省江门市农业局等相关单位领导和科技人员带领下,通过野外考察和座谈交流相结合的形式,对广东肉桂主产区进行了考察调研,旨在充分了解广东肉桂产业现状以及当前肉桂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明确今后研究方向提供参考依据。

1 广东肉桂产业现状

1.1 主要分布区域和种植历史

广东肉桂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云浮市和肇庆市,其中云浮市种植面积最大为罗定市和郁南县。3个市县种植面积、产量和产值见表1。

罗定市肉桂原是本地山中野生植物,秦汉时期,就有山民种植利用,其后不断发展,到解放前种植面积达到4.6×103 hm2。目前,全市肉桂种植面积达2.93×104 hm2,种植农户10多万户,桂皮、桂油大部分销往欧美、日韩、印度和中东等国,出口量占我国总出口量的20%以上,成为罗定出口最大宗的山林特产之一(图1)。2002年,罗定市被国家林业局定为“中国肉桂之乡”;2008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对罗定肉桂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郁南县气候温和,光照、雨量充足,适合肉桂的生长,历史上有种植肉桂的习惯。据《郁南林业志》记载,郁南县种植肉桂始于道光20年,至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但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才开始大规模种植,是西江桂的主产区之一。据2014年底统计,全县已有肉桂面积1.60×104 hm2肉桂产量约1×107 kg,年产值1.2亿元,桂圩、南江口、通门、建城、宝珠、历洞、千官等乡镇种植规模较大。

肇庆市西江流域的地理环境、土壤、土质、水质、气候和光照等条件比较适合肉桂生长,已有约300年的种植历史,是全国的肉桂重要产区。主要集中在高要、广宁、四会、怀集、封开、德庆等地,种植品种为西江肉桂。其中,高要拥有全国最大的县级肉桂基地,现有肉桂种植面积超过3.33×104 hm2,年产桂皮约8×106 kg、桂油8×105 kg。在高要的水南、禄步、小湘等11个镇,有超过5万农户、30万人种植肉桂,是当地山区群众的“摇钱树”。2000年3月,高要被国家林业局正式命名为首批“中国名特优经济林肉桂之乡”。

1.2 价格和贸易情况

广东肉桂产品以出口为主,每个初加工厂家基本都有固定出口商。通过出口商将产品主要出口到东南亚和美国。

近年来,受价格较低的人工合成桂油的不断冲击,天然桂油价格波动较大,目前处于较低水平。1990 年桂油出口价高达250元/kg,仍供不应求,1997年,桂油价格降为180~200 元/kg,到2002年3月,国际市场中国产桂油为82.7元/kg[4],价格的极速下滑使桂农的生产积极性遭受很大影响。近几年,桂油价格比较稳定,平均价格约180元/kg,2015年上半年成品桂油价格为160元/kg;桂皮价格仍有波动,2014年约20元/kg,2015年上半年降为9.2元/kg。

目前,在广东省罗定市,有桂皮加工厂7家、桂油加工厂11家,年产桂皮2×107 kg、桂油1.5×106 kg,年产值达6亿多元。2012年罗定市桂皮、桂油出口量分别为1.87×107 kg,6.97×105 kg,其中桂皮主要出口到亚洲,其次是非洲、欧洲,出口量分别占罗定市出口总量的91.7%、3.6%和2.3%(图2);桂油主要出口到美国,其次是英国、中国香港,出口量分别占罗定市出口总量的26.4%、25.4%和20.9%(图3)。为降低市场风险,推动肉桂产业化,公司实行“公司+理事会+农户”的发展模式,在肉桂收购上采用保护价收购政策,给农户桂皮保底价格为7.20元/kg,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农户种植积极性。

1.3 产业技术现状

1.3.1 栽培品种

《中国药典》规定樟科樟属植物肉桂为肉桂药材的法定来源[1]。但在药材商品中,其植物来源却十分复杂,民间药用更是来源广泛。据调查,我国作为商品的桂皮类药材,其原植物来源至少有10种和1变种,从全国19个省的40件商品药材的鉴定结果来看,肉桂主要来源是肉桂的干皮,广东所产的官桂即为正品肉桂5~6年生幼树所削取的树皮[6]。

广东省大面积人工栽培的主要是肉桂,其栽培品种和野生品种资源丰富,但对品种进一步划分缺乏植物分类学依据。其次是大叶清化桂(C.cassia Presl var.macrophyllum Chu)。本变种与肉桂的主要其别是:叶片大,长25~48 cm,宽8~13 cm,花丝近于无毛。同时,肉桂栽培品种为当地品种,品种未经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多采用种子繁殖,为实生苗。

广东省已经开展肉桂品种选育相关工作,在罗定市主产区榃滨镇建有肉桂苗圃基地66.67 hm2,在山河村开展了越南肉桂、锡兰肉桂和中国优质良种肉桂的引种试验,新建肉桂良种培育基地2个,建立了肉桂种子生产基地,每年可产肉桂苗木3 000万余株。

1.3.2 种植栽培技术

肉桂种植模式主要为单作,因经营目的株行距不同。以剥桂皮采桂叶为目的时,株行距采用1.0 m×1.2 m或1.0 m×1.7 m,有的种植户采用更小的株行距,667 m2地种植约800株;以采种母树或培育大桂为目的时,株行距为4.0 m×5.0 m或3.0 m×5.0 m。

新造肉桂幼林要每年除草松土、施肥2次,每次施氮肥50 g,磷肥50 g或复合肥100 g。虽然肉桂种植操作相对简单,但收获周期较长,新种树苗生长7~8年左右,即直径达到3 cm以上时,才进行第一次砍伐,用于剥桂皮、采桂叶。肉桂砍掉后会分株,不砍的肉桂只有一条主干,不进行分株。从离树根部大概50 cm的地方砍取植株上部,再过4~5年方可第2次采收,此后每年基本都可以采收。在采收前一年要进行重修枝,以利增加光照,促使树皮增厚,提高质量与产量。一般在4~5月进行剥桂,剥桂皮采桂叶后,及时对肉桂林进行铲草松土,铲下杂草覆盖林地,以保持湿润,有利于伐根长出粗壮的萌蘖。减少病虫害的侵害。注意修枝,将病虫枝、徒长枝和过多的萌蘖剪除,每株保留强壮萌芽条1~2条,以利于通风透光和减少养分消耗。肉桂对地力要求较高,农户每年都会施肥料,主要以化肥为主。

肉桂的采收期在每年4~6月份,农户用刀一圈一圈把桂皮一点点割下来,每株产湿桂皮约1 kg。采收期过后,肉桂树皮会慢慢变硬,割下来的桂皮质量不佳,且会影响到植株生长。种植户采收的桂叶在山上经过2 d左右晒干,卖给加工企业提取桂油。每年可收肉桂叶片2次,分别为春叶和秋叶,不同时期桂叶价格、质量也不同,以春叶为佳。

1.3.3 肉桂采收加工

广东肉桂加工企业主要生产桂皮和桂油,对桂肉和桂枝进行简单切片。桂皮是获取经济效益的最主要部分,取皮加工是肉桂产品加工中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一种,可加工成企边桂、板桂、桂通和桂碎4个规格等级,各种规格桂皮的采收和加工方法不同[4]。

桂皮经加工晒干后,受压容易开裂破碎,导致成品等级降低。因此,桂皮包装最好用木箱,也可以用竹编方筐或较坚硬的纸箱。包装好的桂皮宜放在干燥处贮存。

肉桂油简称桂油,主要由桂皮、桂叶、桂枝等提取而得。一般为黄色或琥珀色液体,香气特异,味甜辛。主要化学成分为反式肉桂醛(70%~85%)、反式邻甲氧基肉桂醛(5%~12%)和乙酸桂酯等。肉桂油的提取方法主要有水蒸气蒸馏法、挥发性溶剂浸提法、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法等。出油率和化学成分依肉桂树种植地、生长期、采油部位等不同而显示明显差异。桂皮的出油率约为2%,树龄增大出油率和含醛量明显增加。碎桂出油率在1%~2%,鲜枝叶出油率一般为0.3%~0.4%[5]。每年3~6月采收桂叶和桂枝用以蒸油,称为“春油”;8~12月份采摘秋叶而蒸出的为“秋油”。

广东省初加工企业主要以晒干的肉桂枝叶为原料,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提炼肉桂油。目前企业加工肉桂枝叶出油率平均在在0.7%~0.8%。水蒸气蒸馏法出油率虽然较低,但生产成本相对较低,所以加工企业广泛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加工。

桂油广泛应用于饮料、食品和医药,是“可口可乐”类饮料必不可少的组成,也是制作香皂、化妆品的重要原料。以桂皮和桂油为原料,还可以加工制成药品、食品添加剂、饲料、酒、面包、牙膏和精油等,种类极为丰富。我国的深加工企业较少,日本、法国等国家购买我国出口的桂皮和桂油后,多再次加工成桂油醇、桂油醛等精深加工产品,效益较高。因此,我国肉桂产业需开展肉桂深加工研究,拓展深加工产品应用。

1.3.4 副产物综合利用

广东省虽以肉桂种植和初加工为主,但肉桂相关产品已经全面开发。桂木以其特有的木质、持久散发清香、具有医疗保健功效等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其产品主要有家具、工艺品、凉席、牙签、筷子等;桂皮入药、食用,提取肉桂醛、肉桂醇、肉桂酸等,制成酒、香水、饮料、糖果等等相关产品;同时,将桂木、桂枝和桂叶打碎后成桂糠,可用于培育灵芝、猴头菇、木耳等,具有一定的医疗保健作用,风味独特,且效益可观,前景喜人。

2 存在问题

2.1 品种混杂,良种覆盖率低

广东省肉桂品种为当地栽培品种,来源不清;主要采用种子繁殖,对产量和品种产生影响。随着生产资料和人工成本的不断上升,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缺乏将成为产业发展的重大障碍,培育高产优良品种已经迫在眉睫。

2.2 重造轻管,产量较低

肉桂长期以来一直采用单作密植方式,农户分散种植,种植收获周期较长,缺乏科研单位引导,抚育管理多处在粗放状态下, 缺少施肥、除草管理,种植技术含量低,产量水平不高,综合效益不理想。

2.3 加工企业规模小,缺乏精深加工产品

以初级加工产品为主,科技含量水平低,市场竞争力不强,综合效益偏低。只有少量企业能够利用桂叶和桂枝生产桂油产品,但这些企业无论在资金投入、加工技术、经营管理等方面都存在局限。

3 建议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肉桂进行了大量研究,内容多集中在生物学特性、药用药理学、化学成分、栽培技术、采收加工、综合利用及病虫害防治等领域,但在品种选育、品质影响因素、肉桂产品的深加工利用等方面则较薄弱,今后还需进一步加强研究,以利于肉桂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1 加强优良品种选育及配套种苗生产技术研发

加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肉桂品种的选育研究。发挥资源优势,以优良品种育种为目标,在优良种源或家系的多代优树系统选择与选育优良品种,利用遗传工程方法进行有关性状的基因改良。

3.2 轻简化栽培技术研究

由于肉桂种植收获周期较长,劳动强度大,机械化程度低,生产成本快速增加,简化栽培技术体系研究已经提到议事日程。开展简化栽培模式研究,以利于机械化操作;研发实用的取皮等小型机械设备,节工增效,降低劳动成本。

3.3 产地加工技术研究

肉桂质量的形成不仅与当地的地理、气候等因素有关,也与采集加工方法有直接联系。要加强枝肉桂品质与品种、产地立地条件、产地气候、肥效、采收期等影响因素的研究以及当地加工技术的研究。

3.4 精深加工技术研究

由于桂油中主要组分为醛类化合物,化学性质较不稳定,长期贮存或暴露空气中容易发生氧化、聚合等反应,影响品质。桂油密度比水大,目前企业主要用水封的方式保存在储藏罐中,但随存储时间延长,品质是否发生变化,需要开展深入研究。

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进行肉桂油单离,可得到主产品天然肉桂醛,同时得到苯甲醛、肉桂醇、水杨醛、香豆素、乙酸肉桂酯、反式邻甲氧基肉桂醛和乙酸邻甲氧基肉桂酯等副产品。单离产品再进行深度加工,可获得附加值高,应用范围广、市场前景好的系列深加工产品。加工企业需加强与高校和科研单位的合作,不断改良桂油的蒸馏提炼技术,提高出油率和桂油的质量。共同研究肉桂深加工项目,拓展肉桂产品在香料香精、医药、食品添加剂、化妆品、农用化学品中的应用,提高产品效益。

参考文献

[1] 方 琴. 肉桂规范化种植(GAP)研究[D]. 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2-4.

[2] 甘祺庭,关于桂. 八桂 桂林 桂海[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4):107-108.

[3] 付 强,杜晓曦,张 萍,等. 超临界CO2萃取法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肉桂挥发油的比较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07, 32(1): 69-71.

[4] 韦如萍,黄永芳,胡德活,等. 肉桂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 经济林研究,2006(03):65-70.

[5] 楼之岑,秦 波. 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M].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1995:210.

[6] 祝 钧,周 磊,王彦斌. 肉桂油的成分分析与精制[J]. 食品科学,2005,26(9):439-441.

猜你喜欢

调研报告广东省
广东省铸造行业协会十周年会庆暨第四届理事会就职典礼成功举行
广东省制冷学会团体会员
广东省粮食局 加强地方粮食安全保障立法
广东省海域使用统计分析
关于天峨县乡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佛乐禅思 寓教于乐
关于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价值观认同问题的调研报告
曲阜市基层农机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调研报告
广东省10年将投1187亿治水
广东省今后5年将投7226亿建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