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埃博拉疫情见证中国援非真情

2016-05-30崔丽

紫光阁 2016年1期
关键词:利比里亚西非博拉

崔丽

2014年初,西非暴发埃博拉出血热疫情,8月8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此次疫情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截至2015年10月,疫情共导致全球28457人感染,11312人死亡。此次疫情成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波及最广的一次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面对这场严峻的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危机,中国政府审时度势,积极主动率先援非抗疫,用真情和行动诠释了真诚的中非友谊。

万里驰援

疫情发生之初,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一时间作出重要批示指示。李克强总理、刘延东副总理等领导同志十分重视疫情应对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指示。刘延东副总理先后6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贯彻总书记、总理重要批示指示精神,研究部署国内国外两条战线不同时期的重点工作,并多次亲自组织协调解决疫情应对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由22个部门组成的应对埃博拉出血热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和各地紧密合作,全面落实各项疫情应对措施,取得了国内防控 “零输入”和援非抗疫工作“打胜仗、零感染”两条战线的胜利。

在援非抗疫行动中,中国政府第一时间成建制组派军地医疗卫生队伍万里驰援西非疫区。应疫区国请求,及时向塞拉利昂、利比里亚、几内亚疫区3国及周边7国派出多批次累计近1200名医疗卫生人员,在疫区现场开展实验室检测、埃博拉出血热病例留观和诊治、公共卫生师资培训,为疫区国检测埃博拉出血热样本近9000份,留观诊疗相关病例900余例,培训当地医疗护理人员和社区防控骨干13000余人,既解决了疫区国燃眉之急,又传播了中国传染病防治经验,尤其是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治经验。中国政府还专门派出援非抗疫高级专员赴西非疫区3国指导统筹我援非抗疫队伍,保证了军地医疗卫生队伍、企业等各方力量有效开展工作。疫情发生后,中国常驻西非疫区3国及周边国家的援外医疗队,坚决响应党和国家号召,不畏艰险,毅然选择继续坚守,同当地民众守望相助,并肩抗击疫情。

在援非抗疫行动中,我军地医疗卫生人员和工程建设人员在受援国物资和人员技术极为匮乏、工程建设难度极高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进行建设,为西非疫区国援建了急需的医疗卫生设施。在疫情传播扩散高峰期,中国紧急援助塞拉利昂,迅速为当地部署了先进的移动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并援助塞国建成西非地区第一个固定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有效缓解了当地的病人检测需求,也为塞国未来提升自主检测能力奠定了基础;同时还将塞中友好医院改造成具有传染病病例收治功能的留观诊疗中心。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为利比里亚建成拥有100张床位、17个附属用房、建筑面积近6000平方米的当地最好的现代化传染病诊疗中心。

在援非抗疫行动中,中国政府还向西非疫区国提供了急需的物资和现汇援助。2014年4月,中国在第一时间向几内亚和利比里亚分别提供5万和2万美元现汇;5月,再次紧急向几内亚、利比里亚、几内亚比绍、塞拉利昂4国各提供100万元人民币的医疗防护物资,这也是西非疫区国家接收的第一批外国援助资金及物资。2014年8月,中国急疫区国之所急,率先行动,使用包机向几内亚、塞拉利昂、利比里亚3国运送价值3000万元共计80吨的紧急医疗防疫物资,有效缓解了当地防控压力。9月,又向疫区国家、周边高风险国家和世卫组织提供2亿元人民币援助,其中包括粮食和现汇资金。10月,再次向西非国家提供5亿元人民币紧急援助。中国累计向西非提供四轮总价值约7.5亿元人民币的紧急人道主义援助。此外,中国还加大投入,启动了第五轮后埃博拉时期疫区国家恢复重建的援助项目。

大爱无疆

在援非抗疫过程中,我军地医疗卫生人员秉持“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援外医疗队精神,经受住了重大考验。在西非疫区奋战的岁月里,医疗卫生队员们冒着随时可能被感染的风险,每天穿梭在与死神零距离接触的重度污染“红区”,精心救治病人;在高温酷暑、身着多层防护装备的极端艰苦条件下,大胆开展了静脉输液、插置胃管、留置导尿、心理疏导等超常规抵近治疗方法。由于病区含氯消毒液浓度远高于常规,先后有20余名队员因长时间滞留“红区”而中毒咯血、急性哮喘,以至休克晕倒。

中国援非抗疫队伍始终坚持科学防范、规范处置,建立了包括10多种防护方案和68类243条工作制度在内的感染控制管理体系,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和引用。西非疫区医疗器具不足,援非抗疫队员自制输液固定架、婴儿胃管、吸奶器等,还利用包装板材,自制物品传递桌和工作台,保证了诊疗中心的如期投入使用和正常有序运行。中国援非抗疫医疗队埃博拉确诊患者治愈率、留观患者24小时确诊率、阴性病人当日出院率等多项指标,在西非疫区包括美国、德国、英国以及无国界医生组织等建立的30多个诊疗中心中名列前茅。中国在塞拉利昂部署的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在世界卫生组织和塞卫生部联合组织的对多国援助实验室的试验测评中,检测准确率达到了100%。

在援非抗疫队伍中,有的队员家中有年迈体弱的父母,尚在襁褓中的婴儿,但仍临危受命,毫不犹豫奔赴西非抗疫一线;有的队员在高强度工作数十小时后,仍然坚守岗位,连续作战。他们坚定抗疫必胜的信念,克服工作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防控任务艰巨、各方面保障不足等难以想象的危险和困难,用赤诚的爱国情怀、高尚的职业操守、精湛的职业技能、良好的精神风貌,全力帮助疫区国家和人民抗击疫情。正是有他们的无私奉献和辛勤付出,才得以实现援非抗疫“打胜仗,零感染”的目标,才得以谱写出新时期中非友谊的华彩篇章。他们为西非抗疫斗争作出了难以磨灭的重要贡献,他们是最美的白衣天使,是当之无愧的时代英雄,是我们身边最可爱的人!

靓丽名片

2014年11月24日至26日,我曾带领由国家卫生计生委、总后勤部、外交部组成的中国政府代表团访问利比里亚,并出席我国援利诊疗中心启用仪式。期间,利比里亚总统瑟利夫高度评价中国援助带动了他国援助,在国际社会发挥了引领作用,并表示利比里亚将永远做中国坚定的朋友。

援非抗疫行动,充分展示了中国情义、中国速度、中国质量,有力彰显了中华民族大爱无疆、扶危济困的人文情怀,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关爱生命、无私奉献的民族力量,集中体现了国际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成为展示我国负责任大国形象的“靓丽名片”,赢得了受援国政府和人民的衷心感谢,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这次援非抗疫行动,真实展现了近年来中国在卫生应急体系建设方面取得的跨越式发展和巨大成就。中国卫生应急体系不仅经受住了国内疫情防范应对的实战检验,更在全球援非抗疫行动中拿了高分。下一阶段,我们将进一步总结埃博拉疫情防控中取得的经验和成果,坚持问题导向,做好国家卫生安全战略的顶层设计,完善突发急性传染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全面提升我国突发急性传染病早期发现、快速响应、有效处置等核心能力,更好地维护国家公共卫生安全,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保障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同时,大力开展卫生领域的国际合作,从新的高度、广度和深度确定卫生外交在构建新型大国外交战略中的定位和使命,不断完善我国卫生援外思路和举措,为有效保障全球公共卫生安全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

猜你喜欢

利比里亚西非博拉
西非热恋
16世纪的沉船,诉说着500年前西非大象的生活
西非深水浊积复合水道储层连通模式表征
利比里亚新总统就职用中文说“谢谢”
无国界医生组织援助西非三国抗埃行动概述
埃博拉病毒的生态学
实验室可“降伏”埃博拉
如何看埃博拉疫苗研发引发的争论
抗击埃博拉:中国赢得世界尊重
利比里亚英语的形成、特征与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