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言文字的运用与实践

2016-05-30方迎

大东方 2016年1期
关键词:语言文字小学阅读教学

方迎

摘 要:教育部2011年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里指出,语文课程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所以就有必要重视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本文研究了在阅读教学中语言文字的运用与实践,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语言文字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语言文字的运用。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离不开参与语言文字的训练和实践,在阅读教学中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表现在词语穿插、文本速度、文本细读、有意识记、读写结合中,语言文字能力的运用使得小学语文教育得到提升。

一、语言文字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关键点

语言文字是阅读作品呈现在读者面前所要借助的主要材料,通过语言文字我们可以获取到写作者所要传达的意图。言为心声,好的语言可以冲破其用法常规完美的传达出作者的语言感受力和独特的表现力。语文教材是由一篇篇课文组成,每一篇课文又由优美的文字构成,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符号才学到知识,获取信息,增长能力。学生学习一篇课文,其主要目的就是认识文中的字词,读懂文中的语言,学会在生活中使用那些语言。学生通过对语言的理解、记忆和运用,把课文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以此来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是语文能力与语文知识、语言积累、学习习惯、思想感情、审美趣味等的有机融合,是语文教学的永恒主题。

在阅读教学中,语言文字是传达思想的外壳,如果没有语言文字,我们无法了解到作家的思想感情,无法品读作品。阅读教学,是主张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去理解文中的意思。阅读教学的完成只能通过语言文字来实现,所以语言文字在阅读教学中至关重要。语文教学的实质是引导学生掌握文字、品读语言,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其实现的基本途径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悟”的习惯和能力。

二、阅读中语言文字的应用

1.语言的积累

积累语言是运用语言的前提和基础,以教材为中心,阅读教学可以教会学生表达方式、掌握语言的规律、揣摩出篇章结构、积累言语范式。

表达方式是语言素养中的一个要素,包括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表达方式,也包括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还包括象征、对比、烘托等表现手法;结构是内容的承载,是灵魂的寄托。文章结构各异,有的是承上启下,有的是首尾呼应,还有的是卒章显志。不同的结构能显示出内容的不同。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揣摩文章结构,汲取语言文字的精华;了解言语规律是提升语言技巧的核心,要让学生体悟到连词成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规律,认识各类文体的语体规律,习作规律。教师要注重学生在诵读阅读篇目中的优秀语句,积累语言范式,提升语文素养。

2.破解言语形式,理解文本内涵

阅读活动的首要任务是理解,既理解思想内容又理解表达形式。阅读教学中,学生必须运用诵读、比较、揣摩、分析、综合、讨论等方法来破解言语形式,体悟文中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谋篇布局、文体特征等。

诵读,是一种理解,是阅读教学的宝贵经验。反复诵读,会增加对于文章的认知度,会深刻感受到语言的音韵美、形象美、情感美和形式美。张志公说:“比较是学习语言的重要方法之一。”在阅读教学中,针对不同文体,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比较修辞手法的使用、表现手法的运用等。

3.学以致用

潘新和教授说过:“在语文课堂里,阅读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提高言语表现素养、写作素养的手段和过程。读完一篇文章,阅读教学只完成一半。另一半更重要,这就是使学生学以致用,就是要让学生把在“读”中学到的用在文章写作中;让学生把对文章的理解、想法说出来写出来,这才算真正完成了阅读教学的一个完整过程。”当即将学到的知识使用出来,是能实现语言和精神共构同生,理解和运用比翼双飞,素养和能力并驾齐驱。

语言是一种表情达意的工具,在阅读教学中积极探究语言形式,注重大量积累,强化灵活运用,才能逐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阅读中语言文字的实践

1.以“听说读写”为基础,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

听、说、读、写能力是四个相辅相成的能力,听懂、说好是理解的基础,更是低段学生读写的基础。只有理解了文本,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说和写的操作。学生要将接触的每一种语言风格、形式内化为自己所熟悉的语言文字来保证日后的提取、运用。教师在课堂教学及课后作业布置中,应尽量通过朗读、默读等阅读方式,以大量的读来帮助学生实现这一内化过程,促使学生乐于吸收新的语言形式,创造条件给予他们新语言的不断强化刺激,完成学生言语的进化。

即学生要熟练地对语言材料进行义群解码。就“朗读”而言,朗读者要实现“正确、流利、有感情”,熟练地将词语分配到各个义群,熟练地使用抑扬顿挫是基本技能。那么,教师的指导要点就在于通过点拨,实现学生对“义群”的理解;通过练习,来促成学生对语言的熟练解码,即所谓“熟能生巧”。

2.“读有其法”

让学生学会根据文本特点选择不同阅读方式来帮助理解阅读材料。比如,在阅读诗歌、抒情散文一类作品时,使用“朗读”這一阅读方式,有助于读者对语言材料的理解,易于生发感受。在阅读叙事性作品、说明性文章时,运用“默读”则更能帮助读者快速提取语言文字的主要信息。不同的阅读方式得到不同的阅读效果,不同的阅读效果则有不同的语言文字吸收结果。利用不同的阅读方式可以获得对语言文字的不同感受,使用不同的阅读策略则可以解决不同的阅读问题,探寻不同的文字奥秘。学生读懂了作者运用语言文字的方法,才是学到了语言文字运用的方法。

四、结语

阅读是促进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形成的首要手段,同样,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也是保证阅读质量的根本,两者相互融合。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还应该贯穿于日常的生活之中。阅读是促进学生读写能力以及各方面的发展,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在阅读中实践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兴群.浅谈阅读教学中语言文字运用训练[J]学生之友,2013(02)

[2]薄俊生.以语言文字运用为中心改革语文教学[J]小学语文教学会刊,2012(10)

[3]陈海燕.运用“读写结合”策略,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J]广东教育,2012(10)

[4]连向灿.发展听说读写能力落实语言文字运用—谈对新课标中的“语言文字运用”的理解与落实[J]新教师,2012(06)

(作者单位:广西南宁市横县百合镇平阳村委小学)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字小学阅读教学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