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相关研究综述

2016-05-30郝亚鑫

学理论·下 2016年1期
关键词:志愿服务综述大学生

郝亚鑫

摘 要:大学生志愿服务是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的建设与发展中起着突出作用。本文主要以CNKI、超星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为检索源,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并对大学生志愿服务内涵及特点、动机与机制建设以及大学生志愿服务与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和谐社会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希望能够推动该领域今后的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服务;综述

中图分类号:C91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1-0093-02

随着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蓬勃发展,近年来大学生志愿服务队伍也在不断壮大、领域不断拓展,在国家的各项公益及重大活动中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也为我国进一步推动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大学生作为志愿服务事业的主力军,不仅继承了中华民族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又实现了自我价值与全面发展,更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进步。本文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和归纳,以期有助于未来深入研究及探讨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相关理论与实践活动。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内涵及特点研究

对于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内涵研究,学者们的见解都不谋而合。而关于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特点,学者们也主要从自愿性、无偿性、公益性、平等性等这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与阐释。胡凌鑫在《大学生志愿服务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一文中指出:“大学生志愿服务是指由热心公益及社会服务的高校大学生,在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的指引下,利用业余时间,结合所学专业知识,自愿向社会提供无偿服务的各种活动。”[1]并在文章中将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特点归纳为自愿性与自主性、无偿性与自给性、实践性与平等性以及教育的主客体转换四个方面。王观宇在《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研究》中也提到:“志愿服务就是不以营利为动机,基于利他主义,结合自身实际,自愿贡献自己的所学、体能、技能以及时间去帮助他人,服务社会,以增进他人福利,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的服务活动。”[2]李壮在《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武汉科技大学为例》中阐释了志愿服务的自愿性、公益性、互动性和非营利性的一些特点。

笔者认为,虽然学者们从不同的视域对大学生志愿服务进行了探讨并给出定义,但总体来看,其基本精神都是相通的。但是对于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特点研究,我们应更多地根据大学生这个群体的特殊性,来进一步挖掘不同于志愿服务大众特点的一些观点,以此对大学生志愿服务有更明确的认识。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动机与机制建设研究

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参与的纯洁性和长久性。建立健全的长效机制,将有助于大学生志愿服务事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与视野出发,对其进行了大量细致的研究。喻永光在其《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动机及其激励研究》中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对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进行了分析,指出功利主义动机将直接影响志愿服务的质量,进而提出在建立相关管理制度与激励机制时,要将个人需求与社会需求有机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双赢,这样才能使志愿服务活动更长久地发展下去。王民忠在《基于需要理论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动机研究》一文中站在理论的高度,从需要产生动机出发,以马斯洛需要理论为基础提出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动机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校验和实证研究,最后通过对模型分析和推论提出了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发展的对策。狄涛在《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理念创新与机制建构》一文中指出大学生志愿服务处于学校、政府与社会的格局中,机制的建设必须充分发挥学校主体、政府主导、社会保障的作用,使全社会对志愿服务工作形成广泛的认同。任朋辉在《大学生志愿服务机制建设研究》一文中阐释了机制建设的必要性,通过分析机制建设缺乏原动力、缺乏保障以及组织自我建设水平低等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措施如建立高校交流平台等,来推动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有效开展。

笔者认为,分析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是建设长效机制的基础和前提。我们还需要开拓更多的视角,形成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格局,深入了解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动机,进一步关注志愿者的成长与发展,提升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在组织形式和管理制度上不断创新,建立健全的长效机制,这样不仅会使更多的人主动地加入志愿服务队伍中,而且会最大化地发挥大学生的自我与专业优势,进而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更好的发展。

三、大学生志愿服务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志愿服务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中学者们更多地关注了理论上的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功能与价值。李悦在《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研究》一文中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志愿服务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主要任务这三个方面论述了两者的契合,进一步指出大学生志愿服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并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即导向、凝聚、激励、调节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葛阳阳则在《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中重点阐释了大学生志愿服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即导向、教育、育人、凝聚、示范等功能。从大学生志愿服务视角出发,对部分高校大学生进行调研,将理论与实证分析相结合,提出提高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对策。高晓斌在其《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德育功能及实现》文章中探讨了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德育个体性功能包括品德形成、智慧发展、审美愉悦的功能,以及社会性功能包括教育、服务和沟通的功能,最后提出了一些实现这些功能的有效途径。胡凌鑫在《大学生志愿服务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着重阐述了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即个人价值、社会价值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另一篇沈丹的《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文章中同样是从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两方面进行了论述,通过一些实证分析,提出了坚持原则、注重培养、创新设计等一系列的实现路径。

笔者认为,大学生志愿服务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渠道,志愿服务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功能与价值的研究,有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但是实际生活中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并没有被最大化地发挥,所以如何将这些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更好地结合起来,探索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的有效性,还需要学者们进一步深化研究。

四、大学生志愿服务与建设和谐社会的研究

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核心的志愿服务精神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相一致。李颖在《大学生志愿者服务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一文中提出大学生志愿服务在缓解社会压力、促进社会安定、构建新型人际关系等方面都起着积极的作用,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的积极因素之一。刘颖的《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文章中通过对大学生志愿活动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的阐释,进而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是积极推进大学生志愿活动。费坚在《当代大学生志愿精神崛起的价值分析——基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视角》一文中描述了志愿精神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所起的积极促进作用,也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对志愿服务事业的推进作用,两者相辅相成。曾骊在《大学生志愿精神与和谐社会之关系》中提到“大学生志愿精神与和谐社会存在包含与被包含、协调一致的关系,构成互为补充、互为促进、互为依存的和谐统一体。”可见,大学生志愿服务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之间是一脉相连的。颜睿在其《志愿精神的文化渊源与现代价值》中指出“志愿服务的普及与志愿精神的弘扬,从根本上改善了人类的活动,从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文明进程”,也体现了志愿服务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密切相关。

近些年来,对大学生志愿服务与建设和谐社会的研究甚少。笔者认为,我们需结合当前新形势下和谐社会建设的特点与规律,以大学生群体作为切入点,探究如何引导大学生在志愿服务中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

以上是关于大学生志愿服务相关研究的一个简单综述。学者们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相关内容都做了细致的探讨与研究,研究成果丰富。但就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系统性及特殊性的把握上还是有深入研究的空间。大学生志愿服务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政府、社会的共同努力,深入了解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组织状况,借鉴国外成熟的志愿服务经验,建立健全的长效机制,积极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不断进行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进而促进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凌鑫.大学生志愿服务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重庆:重庆工商大学,2012:5.

[2]王观宇.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研究[D].齐齐哈尔:齐齐哈尔大学,2013:5.

[3]李壮.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武汉科技大学为例[D].武汉:武汉科技大学,2015:5.

[4]喻永光.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动机及其激励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2(10).

[5]王民忠.基于需要理论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动机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3,10(10).

[6]狄涛.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理念创新与机制建构[J].中国高等教育,2013(10).

[7]任朋辉.大学生志愿服务机制建设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4(4).

[8]李悦.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3:6.

[9]葛阳阳.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理工大学,2013:4.

[10]高晓斌.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德育功能及实现[D].延安:延安大学,2014:6.

[11]沈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4:5.

[12]李颖.大学生志愿者服务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现代经济信息,2009(6).

[13]刘颖.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8(4).

[14]费坚.当代大学生志愿精神崛起的价值分析——基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视角[J].扬州大学学报,2010,12(6).

[15]曾骊.大学生志愿精神与和谐社会之关系[J].江淮论坛,2011,5(3).

[16]颜睿.志愿精神的文化渊源与现代价值[J].思想教育研究,2013(8).

猜你喜欢

志愿服务综述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SEBS改性沥青综述
NBA新赛季综述
大学生之歌
基于协同发展理论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可持续化社会支持系统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与“互联网+”结合模式探究
JOURNAL OF FUNCTIONAL POLYMERS
综述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