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写作,字字精彩

2016-05-30何子英

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 2016年1期
关键词:名著观点中考

何子英

微博、微信、微电影、微话题、微小说、微故事……种种迹象表明,我们已经进入了微时代。高考早已开始写微作文了,中考的微写作也呈蔓延之势,怎么办?再不重视可就晚啦!今天,我们就以2015年北京市中考作文为例,一起去探究如何写好微作文吧。

中考文题

2015年北京市中考作文题。(1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

题目一:班上准备召开名著阅读经验交流会,分享同学们阅读名著的经验。请以你读过的一部名著为例,写一段话,简要介绍你阅读名著的经验。

题目二:学校校刊准备开辟“走进博物馆”栏目,分享同学们参观博物馆(或纪念馆)的收获。校刊主编向同学们征稿。请你写一篇稿件,简要写出参观某座博物馆(或纪念馆)后,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是怎样获得的。

要求:①内容真实具体,语言准确得体;②字数在150-200之间;③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题型透视

从题型上分析,2015年北京市作文命题为微作文,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小作文。这种作文命题,发端于微博,也就是最初许多人利用微博写作微型文学作品,后来有出版界推波助澜,索性将热门微博集结成书,2014年高考,北京将类似“微写作”方式的题编入试卷。高考是中考的风向标,高考有了这样的考查,中考的考查自然也相继提到了一个重要的位置。

微写作是一种精粹警辟、形式自由、迅速反映生活的文体,具有篇幅短小,结构紧凑、易于操作,小切入口,具体微观,自由灵活的特点,可信手拈来,用于处理具体事务、交流情感志趣、传递具体信息,语言简洁凝练,旨意深远。可以说,微写作中的这个“微”字很像“微言大义”中的“微”,“微”中见精神,“微”中见个性。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微评论。评论,指批评或议论的言语和文章。微评论,顾名思义就是短小精悍、一语中的批评或议论的文字。

2.微描述。描述,是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对事物进行形象化的阐述。微描述,顾名思义,就是要求考生对某一景物、场面、感受等进行片段式的陈述。如果说微评论考查的是同学们的思辨力,那么微描述则考查的是学生的笔墨功夫。

3.微说明。说明类的中考微作文,更偏于实际应用。它往往以图片说明、物品介绍、景观解说、方法指导等形式出现,目的是考查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

4.微应用。应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应用文,包括书信、通知、启示、总结、开场白、结束语等,因这种应用性微作文类型复杂,各有体例,因而把握其基本写作格式是关键。

应对策略

微作文的内容,可以是一个生活的横断面,一道思想的闪光,一个景物或场面的摄取,或者是撒下几粒感情的珍珠。无论写什么,赢得高分的关键有四点:

1.明确要求。就是要看清楚命题要求,明确内容上要求写什么,形式上有哪些要求,字数要多少,等等。例如北京市微作文题目一,仔细阅读命题要求“简要介绍你阅读名著的经验”一句,我们不难发现写作的侧重点应放在“阅读经验”,如果不注意这一点,直接去写名著的阅读感受,自然就会偏离主题。

2.选好角度。微型作文因其微小,受篇幅限制,所以一定要感悟最深刻、最有现实意义的一点即可,不必面面俱到。例如北京市微作文题目二,要求考生“写出参观某座博物馆(或纪念馆)后,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是怎样获得的”,考生在写作时,对于博物馆(或纪念馆)不应有过多的描述,否则很容易就写成游记或观后感。写作可直接切题,开门见山;观点的陈述要鲜明简短,可有可无的修饰语一概去掉。

3.观点成熟。观点成熟,也就是微写作的观点积极、健康、正确,经得起推敲,体现正能量。描述类和说明类则指的表达准确,中心突出。写作中如果同学们不注意这一点,跟着感觉走,天马行空,都不是观点成熟的表现。

4.语言唯美。“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同所有的作文一样,微作文虽然简洁凝练,但意境优美、文采飞扬、思辨性强的作品总能打动读者的心灵,引起他们的共鸣。这就要求写作者在语言上要下足功夫,切不可以简洁凝练为理由,而忽视了文采的雕琢。

具体到四类微作文,同学们要在“巧”字上下功夫。

1.微评论:逆向立意显奇巧

评论的考查,大多数考生会采取顺向立论,也就是针对材料的内容,依据常规思维确定观点。如果考生打破这一思维模式,逆向思维,则常能赢得出其不意的精彩。例如2014年浙江嘉兴的微评论,针对该题,大多数考生会确定赞颂母亲,或要重视实践等观点,这些观点就是一般人的思维。如果撇开这些,确定“有钱就是任性”,则是对其行为的否定,立意将要高明得多。

2.微描述:多样笔法显灵巧

要想在极短的篇幅里做到生动灵巧,就必须讲究用笔的变化和花样。例如2014年山西卷微作文,要求考生描写一段景物。描写景物不难,大多数同学会选择运用时间或空间顺序,使布局合理,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使语言精彩。但除此以外,还有动静结合、虚实相生、衬托对比等等,巧妙将这些手法融入其中,写出的片段将更加灵动、精彩。

3.微说明:合理布局显精巧

微说明以介绍图片事物、景观物品为主,虽然仅有三言五语,但仍要注重说明的布局,因为只有说明的布局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才能够让读者清楚明白地把握说明对象,进而理解说明对象的特征。这就要求同学们在说明时,要遵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现象到本质的规律,为读者的理解打开方便之门。

4.微应用:格式正确显细巧

这一类微写作无论写什么,无论怎么写,都应符合相应的格式要求、语体要求等。如2014年北京卷,要求从班主任、任课教师、校医、保安、图书管理员中任选一个,表达感谢的心意,就是考查书信类中的感谢信。我们除了要正确把握感谢对象,感谢事由之外,还需斟酌称谓、推敲祝福语,注意书写的格式,等等。

佳作工坊

文题一:

读名著,我喜欢和书中的文字对话。阅读时,我总不忘在结尾写上一段点评或感悟,感动着自己的感动,也张扬着自己的个性,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嘛,所以我在书上任性地挥洒着笔墨。读《昆虫记》时,我不断写下我的注解:“这里展示的是昆虫的小世界,也是生命的大舞台!”“小粪球也能让两只屎壳郎展开一番恶斗,一个是‘江洋大盗,一个是‘憨厚大叔,有趣!”和名著对话,你也尝试一下吧!

亮点评析:

用语鲜活,形象生动。这一片段最大的特点是语言鲜活生动。首先,作者将“圈点批注法”阅读形象地称为“和书中文字对话”,语言生动鲜活。其次,作者以《昆虫记》为例,展示了两则简短批注,形象生动,语言富有表现力。

文题二:

去年暑假,我和爸爸妈妈有幸参观了鲁迅纪念馆,我们从鲁迅故居走到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最后去了鲁迅生平事迹陈列厅。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大厅墙壁上刻的文字颜色不同的鲁迅作品。望着“朝花夕拾”“且介亭杂文”“呐喊”“野草”等字眼,我感到墙壁上似乎出现了一双目光深邃的眼睛,透露着威严,好像在向我诉说历史的是非和人生的苍凉。鲁迅先生虽已逝去,但孔乙己、祥林嫂、闰土等形象永远活跃在我的脑海,这便是先生的价值。

亮点评析:

切入巧妙,立意深刻。这个片段最大的亮点是作者从鲁迅生平陈列厅墙壁上的鲁迅作品入手,谈鲁迅先生对自己和中国文学的影响,抒发感受,立意深刻,见解独到。另外,作品有叙述,有议论,视角新颖,也是作品的亮点。

热点素材

学而不思变成网虫

2015年,著名作家王蒙在《天下归仁:王蒙说〈论语〉》新书发布会上,巧用谐音,戏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名言,说什么叫“学而不思则罔”?“学而不思”你就变成了网虫了,整天网虫、网迷、网瘾,他顾得上思吗?所以“学而不思则罔”,就是学而不思你的水平就是网虫、网瘾、网吧里头混的小流氓。“思而不学则殆”是什么意思?“思而不学则殆”您就变成“大V”了,没有学问,没有知识的基础,没有足够的信息,没有经过自己的核查,您变成只会雷人雷语,die是英文,那句流行语里的no zuo no die(不作不死)。

(改编自《光明日报》)

指津:“半部《论语》治天下”,儒家经典,传统国学,都承载着古代圣哲的思想光辉,凝结着他们修身明德、体道悟道的智慧结晶,无论在哪个时代,都不会过时。王蒙巧用谐音趣解儒家经典,将其与时代对接,微言大义,真可谓斯文济世。

实战演练

阅读[热点素材],针对王蒙的这一言论发表评论,字数不少于200字。

思路导引:

针对新闻或事件发表评论,也就是微评论,写作时,要先读懂材料,了解材料的主要信息,确定评论的对象;然后抓住材料中带有情感倾向的词句,把握材料的情感倾向和写作的暗示点,确立自己的观点;最后用简洁流畅的语言阐述理由,论证观点。表述时要要言不烦,以理服人,五六句话最好。本题,“著名作家”王蒙“巧用谐音”,暗示了他这种见解的别致,写作时应紧扣这一点,挖掘出事件的现实意义,从正面评论较好。

精彩在线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释义:孔子说:“学到的东西有机会去实践,不也是高兴的事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的行为吗?”

指津:《论语》开篇,相当“文学”。它亲切、自然,有情有理有趣,娓娓动听,句式活泼生动,说的是生活中常见的状况,读之如沐春风,和畅有加。平易中却见君子风度、士绅情趣,日常无奇中却有一种提升的力量。

猜你喜欢

名著观点中考
因式分解中考都考啥
伴你走进“旋转”中考园
观点
国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垂直平分线,中考怎样考?
业内观点
新锐观点
名著,我想挽着你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