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课堂为中心,拓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2016-05-30冷伟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无磷洗涤剂品德

冷伟

学生的品德形成基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感悟和认识。课程教学中应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并通过对学生生活的引导,拓展与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走近社会,用自己的方式观察、感受、探究社会。这样才能更好落实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使课程教学更具有操作性。

一、创设情境课堂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课程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家庭、学校、社区、国家、世界是学生不断扩展的生活领域,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公民奠定基础。”

1.把生活场景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合作交流,提升关爱他人的情感。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少年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知和感悟。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充分挖掘和运用身边鲜活的、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生活问题作为教学资源,增进现实性和亲近感,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道理应用于生活实践,帮助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教学《各行各业与生活》一课时,课前我引导学生对自己一天的生活进行有目的、有重点的观察,观察父母以及身边各行各业的工作。于是一些平常熟视无睹的画面映入了学生们的眼帘:早餐店服务员、物业保洁员、公交司机、交警叔叔、公共交通维护志愿者、医院医生、学校老师……学生们感受到这些劳动者的艰辛,产生了对这些劳动者的敬意与感激。平时这些在学生眼里看起来可能毫不在意的“小岗位”“小人物”,通过引导观察,普通劳动者的群体形象在课堂上明晰起来,学生们深刻地认识到:原来我们的生活一刻也离不开各行各业服务的劳动者呀!

当然,教学活动不能只停留在学生已有的经验上,还应指导学生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

2.把日常生活引入课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增强关爱社会的责任感。生活是儿童思想品德形成的主要途径。充分挖掘现实生活和社会真实事件的教育价值,把社会基础知识教学与真实的社会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是课程内容构建的重要原则。因此,我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步入社会,带领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等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去体验生活。在一节品德与社会课上,我将自己在社区超市购买的洗涤剂展示给学生观察,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在社区超市购买的洗涤剂与洗衣粉包装上面印有‘无磷字样?”“你在日常生活中还在哪里见到过‘无磷字样?”……学生的兴趣立即被调动起来,纷纷带着问题回家搜集,并在下一节课堂上进行了交流:“老师,你看我家用的白猫洗涤剂,上面有‘无磷字样。”“老师,我家用雕牌洗涤剂、奥妙洗衣粉上面也有‘无磷字样。”……学生分组展示了各自家中使用的各种品牌洗涤剂与洗衣粉,发现包装上都印有“无磷”字样。我适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无磷呢?如果‘含磷会有哪些危害?”学生兴致高涨,纷纷进行猜想:“可能对身体有害。”“可能会使衣服褪色。”……我看到学生兴趣高涨并且争论得脸红脖子粗,便带领学生到微机室进行网络搜索,指导学生经过查阅资料了解到:赤潮就是因为大量来自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中含氮、磷、钾等成分的富营养物质排入大海而生成的。现在禁用含磷洗涤剂,就是因其会对水造成污染。学生又从《青岛市水污染调查报告》中得知,近年来青岛胶州湾出现赤潮,经济损失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作为岛城的小市民,学生们都很着急,就“我们应该为海洋保护做些什么”等问题展开讨论,于是我们就选定“碧海行动——含磷洗涤剂对水体危害的研究”。我利用双休日带领学生到沙子口渔村采访,到利群超市调查,到污水处理厂、“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海洋监测船上参观访问,到海泊河抽取水样。为把对水污染的原因生动具体地展示出来,学生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着这个熟悉的社会,用自己的双手拿起摄像机、照相机,从孩子天真的角度拍摄下一个个发人深省、感人的场面。学生们还运用所学语文知识设计《社区居民使用洗涤剂情况调查表》,运用数学数据统计知识进行数据分析……通过研究实践后,学生拿起手中的画笔画出一幅幅美丽的宣传画、手抄报,写出一份份倡议书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向社会喊出了他们对美好家园的呼唤与渴盼。看着学生撰写的一篇篇调查报告,我深深感到:通过学生感兴趣的研究问题入手,不仅增强了学生分析研究的能力,也明显增强了他们团结协作的意识和对社会的责任感,还让他们养成了乐于动手、乐于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拓展实践空间

儿童是时代中的人、关系中的人、社会的人。家庭、学校、社区、青岛是我们生活的日常环境,我在指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坚持以小学生社会关系的定位来设计活动内容,围绕“家庭好孩子”“学校好学生”“社区好居民”“青岛好市民”来创设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帮助学生打开社会生活视野,以“我是其中一分子”来认识所要遵循的社会规范,以实现学生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品德形成与社会性发展。

1.“我是校园好学生”,创设校园“小社会”,体验社会各行各业的不同角色。新课程强调学生体验性学习,增强内心的感受,通过“自省”“自悟”“自得”触动他们的心灵,学生们才会有所悟、有所得。所以在学校活动中,我精心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道德体验活动情境,激发起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热情,让学生在真切的情境中获得直接体验,从而真正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如,我创设的“我是小法官”“我是小交警”“现场竞猜”等模拟形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这些可操作性强的实践活动设计,真正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了知识,达到增强学生能力的目的。

2.“我是社区好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实践活动,培养争做社区文明小公民的意识。社区是学生了解社会的实践活动,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人格个性的重要场所。我还带领学生成立了 “雏鹰假日导游公司”“社区服务中心”“环保宣传小队”等,利用品德与社会、活动课和双休日开展实践活动。学生人人争当“节水宣传员”,征集“污水治理金点子”,学生们将节约用水的宣传画贴进社区,带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开展节水活动。

3.“我是青岛好市民”,以举办世园会为契机,在发现和解决问题中培育遵守社会规范的责任意识。为迎接2014年青岛世园会的举行,树立青岛城市形象,我带领学生开展了“啄木鸟在行动”查找不规范字的活动,学生们以雏鹰假日小队的形式,利用休息日深入社区开展调查研究,共成立12个社会用字调查课题组,如“火眼金睛”课题组、“捉别字” 课题组、“小博士”课题组等,写出12份调查报告。每个课题组的成员都认真进行调查研究,通过上网、查阅书籍,学生们收获很大,了解了汉字的起源,知道了汉字构成的主要方法,知道了规范用字的重要性,并且在查找不规范字的过程中积极清除电线杆、楼道上的非法小广告,为美化社区、提升青岛形象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品德与社会教学,必须以有效教学为根本,以生活为基础,以实践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和手段,优化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陶冶情操,在实践活动中加强情感体验,在理解感悟中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无磷洗涤剂品德
I Helped Mum
无磷化乳聚丁苯橡胶聚合反应研究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铝合金化学抛光机理及无磷工艺的研究现状
不同功能性聚合物在洗涤剂中的应用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便捷型洗涤剂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论茶的君子品德
论绿色洗涤剂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