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空维度探究“人的实践性”可行性研究

2016-05-30鞠全娟

亚太教育 2016年10期
关键词:社会时空教育

鞠全娟

摘 要:景天魁对时空社会学的界说中强调是一个研究社会是新视角和可行性的方法,时空本体论来论述时空问题对于解决当代社会学中切实问题存在重大意义,也可以在时空视角下诠释人的发展。用时空社会学研究社会发展,对于之前不能有物理时空学解释的问题可以运用时空社会学来有效的诠释人在社会实践中体现出来的时空性。

关键词:时空社会学;时空;社会;教育

中图分类号:A8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4-0297-02

一、社会时间与社会空间及时空社会学概念

在社会学中,学者定义社会指由有一定联系、相互依存的人们组成的超乎个人的、有机的整体,是人们社会生活体系。马克思主义则持观点为社会是人们通过交往形成的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时空社会学中时间和空间属于社会实践范畴之中。时空社会情境的基础性条件必然包括时间和空间。

(一)时间

时间可指自然时间或社会时间,景天魁定义社会时间:“社会现象的内在因素,它对于形成社会行动、社会生活和社会过程具有构成性意义。”邓志强认为“时间的本质是社会性,时间总是社会时间,因为时间反映、规范和安排着社会生活,时间从某种程度上规定了社会成员的生活秩序”。他认为社会时间是人类存在的形式,是人们的主观体验性存在。并指出时间都是可描述某运动过程的持续性,但本质区别在于社会时间形容社会运动过程,自然时间则形容自然界物质运动过程。笔者更赞成邓志强探究得出的社会时间是因人而参与有了主观性,而自然时间是可作衡量社会时间的参照标准,并将社会时间定位为一种意识,它因人的主观感受而有深层意义。时间概念只属于人类,“时间是个社会制度”,时间的范畴是社会的。人有主观意识,人有所谓的时间概念,这是在自然时间的基础之上,或准确说以自然时间为参照物,是时间相对论的重要应用形式。

(二)空间

社会空间与地理空间及地图中的也有区别。南京大学社会学院郑震认为“社会空间理解为一种实践性的关系状态,它是不同个体之间、个体和事物之间、群体和群体之间的一切社会性关系的总体,它也正是因为这些关系的社会历史的多样化从而分化为多样化的社会”并认为社会空间没有预设一个绝对主体和一种客观性存在。

(三)时空社会学

杨竞业在文章中指出“马克思的观点‘时间是人类的发展空间‘人的积极存在‘人的发展尺度。以时间节省开拓发展空间,以空间延展争取自由时间。”支撑了将时间,空间和社会融为一体的理论基础,并诠释时空社会学的研究价值。周志美认为“基于时空是一种抽象而非个人的架构,其所围绕的不仅是我们个体的经验而亦是全人类(all humanity)的经验,这便足以暗示其集体性。”笔者认为时空社会学是围绕着社会实践,个体及人类在时空领域的实践经验集合。景天魁认为时空社会学是以社会时空为社会基础机构的学科,时空社会学中时间和空间属于社会实践范畴之中。他对时空社会学的界说是:“时间和空间是现代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构成性要素,社会时空是建构社会理论的核心范畴,社会时空成为理解现代社会的重要视角方法。”并提出“社会时间和社会空间是分析社会学的手段”。

二、社会时间和空间特征

景天魁从社会时空观和学科特点阐述,社会时空作为此学科的核心概念,时空视为理论的核心地位,社会时间、空间成为分析的中心。时空基本观点如下:

其中哈维和吉登斯的观点,都是从对现代性的时空维度考察为基础性来诠释时空概念。表面二人观点看似相反,确相通,都说明时间和空间普遍化、抽象化而淡化时间和空间的地方性及特殊性。他分析得出:社会时空是界定现代性的核心范畴,时空社会学以时空结构和时空分析作为基本视角和方法,时空社会学有对象性研究特点和方法论功能。

三、时空结构

景天魁对时空社会学的界说是:“时间和空间是现代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构成性要素,社会时空是建构社会理论的核心范畴,社会时空成为理解现代社会的重要视角和方法。”若理解时空社会学结构,可从社会时空结构切入其中,景天魁从它的含义、特征、构成及转换四个维度系统而全面的分析。他通过研究将社会时间结构理解为“不同层级社会结果在嵌入、同存、分层等机制的作用下,表现为不同的时间形式。”从微观机构分层是“自我与互动时间”,从宏观结构分层是“制度与循环时间”。主要让我们能清晰的划分出“线性与循环时间”“抽象与活动时间”“私人与公共时间”“短与长时间”“工作与休闲时间”的区别。同时指出“‘现在这个时间观念是现代性的基础”。对于社会空间结构的界定他与等学者界定为“是指空间与社会经由一定机制而形成的关系模式与结构”。对于社会空间具体划分他也是从微观与宏观视角,认为与日常生活相接近的家、社区、公共场所等为微观社会空间;而在与日常生活经验以外的比如社会运动、民族主义、全球化等属于超民族社会空间领域的划分为宏观社会空间范围。社会时空结构的特征具有社会性、生产性、总体性、网络性和节奏性,这些特征体现在社会事件变化的方方面面。景天魁研究得出社会时空结构的要素主要由象征、实践、物质等系统构成,同时强调指出所谓的现在社会时空在经历着“延伸、压缩和超越”的变化。相对于社会时空转换,他认为前提在于社会文化条件;动力在于生产技术竞争;关键在于互动场所;杠杆在于权利。将社会时空转换的类型分为线性转换、结构转换和复杂性转换三类。所以时空结构在社会发展学研究不可将社会时间与空间分离,反而围绕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四、时空社会学研究的领域及领域的重要问题

近30年,时空研究领域更广,运用时空视角研究社会具体问题增多。通过近期文献检索发现新趋势,一并概括如下:

时空社会学研究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频频运用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近几年教育学领域文章也显露端倪,这是一个发展趋势,而时空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分析问题,应引起关注与重视。对于时空研究领域的重要问题,景天魁、邓万春在《时空社会学—理论与方法》书中概括为以下五大方面:微观与宏观、全球化与本土化、中心与边缘、传统与现代、传统与现代、不平衡。这五大重要问题的提出具体结合了我国国情,进而运用时空社会学研究解决当下社会现实问题,促进社会发展。

五、时空领域用于教育学下探究人的实践性的可行性

郑震认为我们可从一个时空新视角来解读诠释人在这个社会的存在,不单纯将物理性的时空概念和标准直接引入到对人在社会存的解释内,而“人的存在本身就是时空性”。所以不仅从时空本体论来论述时空问题对于解决当代社会学中切实问题存在重大意义,也在时空视角下诠释人的发展。景天魁等认为对发展社会学时间和空间的基础性意义,“一是一定的时空条件构成社会发展的环境,二是时间和空间的关系结构及其变化表现为社会发展的内容”。景天魁研究发现思想家们从社会时空角度对现代性进行反思,一方面推动了反思现代性的工程,一方面为发展社会学的理论重构提供了思想资源。时空社会学研究对社会学研究开辟新研究对象和视角有切实的意义所在。这种时空视角在社会发展中应用,人是生活在时空二维度下,依然可以借用时空维度来研究人的存在状态、发展状态、工作状态和生命状态。

杨竞业在文章中论述时间建构时指出“马克思曾指出:‘社会发展,社会享用和社会活动的全面性,都取决于时间的节省”提出社会发展,社会享用和社会活动的全面发展观,从时空社会学研究的一些基本问题出发,这对于重新思考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问题有可探究意义。这也充分说明,中国用时空社会学研究社会发展,对于之前不能有物理时空学解释的问题可以运用时空社会学来有效的诠释人在社会实践中体现出来的时空性。

景天魁提出“时空社会学是一门前景无限的新兴学科”,有助于构建适用中国发展崛起的新学术话语体系。对于人类来说,时间是人类活动的顺序和过程,空间是人类活动的目的和结果。同时社会空间是社会时间的凝结,社会时间是社会发展的空间,二者是可以相互转化,但是前提依然是人的实践活动。

六、总结

笔者建议主要是可借鉴时空社会学中的时间和空间相关概念和特征,比如通过具体“事件时间和心理时间”进行对被试的采访;比如通过借鉴“时空延展性”和“时空压缩性”特征对被试工作生活状态现状进行部分探析。

参考文献:

[1]景天魁、邓万春等.时空社会学——理论和方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2

[2]景天魁.时空社会学:一门前景无限的新兴学科[J].人文雅致,2013,(7):99-105.

[3]闫旭蕾.个体社会化之管窥——身体社会学视角[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8,(4):23.

[4]安东尼·吉登斯.社会的构成[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43

[5]石艳.区隔与脱域——学校空间管理的社会学分析[J].教育科学,2006,(8):24.

[6]石艳.我们的“异托邦”——作为社会空间的学校[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111.

[7]刘云杉.学校生活社会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0.

[8]闫旭蕾.关于学校教育时空的社会学分析[J].当代教育科学,2006(6)

[9]郑震.社会学核心领域的时空问题[J].当代教育科学,2015(7)

[10]郑震.时空社会学的基本问题迈向当代中国社会的研究路径[J].人文雅致,2017,(7):116-121.

猜你喜欢

社会时空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镜中的时空穿梭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玩一次时空大“穿越”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