粳稻‘甬优538’不同密度试验
2016-05-30彭顺湘
彭顺湘
摘 要 探索粳稻“甬优538”在武陵山区的最佳种植密度,采用田间小区不同种植密度试验,试验结果显示,667 m2种植1.2万蔸的处理产量最高。667 m2种植0.8万~1万蔸的处理667 m2产量均在1 t以上。根据实际栽培的土壤肥力不同,栽培措施不同,“甬优538” 667 m2种植建议在0.8万~1.4万蔸。
关键词 粳稻;甬优538;种植密度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01-0-03
粳稻具有高产、优质等特点,大力发展粳稻在武陵山区种植是水稻增产增收的一项措施。2015年在武陵山区开展了粳稻“甬优538”不同植种植密度试验,为粳稻在武陵山区示范推广提供高产栽培的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设0.8万、1万、1.2万、1.4万、1.6万、1.8万蔸/667 m2这6个处理。采用小区试验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16.8 m2,小区长7 m,宽2.4 m,小区间距离0.5 m,区组间距0.5 m。试验田四周留保护行1.2 m,种植7行,株行距20 cm×30 cm。
1.2 试验概况
3月31日播种,5月9日移栽,移栽规格为20cm×30cm,拉绳索打红点栽秧,每蔸插2粒谷秧。底肥:667 m2施发酵鸡粪200 kg,超级稻专用复合肥(18∶8∶9)60 g,氯化10kg,锌肥1kg。
分蘖肥:5月18日667 m2尿素7.5 kg,结合追肥667 m2用野老一包化学除草。苗期药剂重点防治稻秆潜蝇一次;分蘖期药剂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和叶稻瘟病2次;破口及齐穗期药剂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稻飞虱等病虫害。浅水插秧,提高插秧质量,减少插悬浮秧概率,寸水活蔸,利于秧苗及时提早稳蔸活蔸,提高幼小分蘖快发多发。保证水稻幼穗分化对水分的需求,抽穗扬花以后,干干湿湿,时露时灌,保证在成熟前7~10 d不脱水。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情况(见表1-表4)
SE=0.45,v=10,p=2、3、4、5、6時,查新复极差测验5%和1%SSR表,全部结果录见表3。
各处理平均667 m2产量在952.96~1 065.4 kg,种植1.2万蔸的处理产量最高,种植1.8万蔸的处理产量最低。经方差分析处理间有极显著差异。667 m2栽1.2万蔸的处理产量最高(1 065.53 kg/667 m2)与667 m2栽1万、0.8万、1.4万蔸3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与667 m2栽1.6万蔸的处理有显著差异,与667 m2栽1.8万蔸的处理有极显著差异;667 m2栽1万蔸、667 m2栽0.8万蔸、667 m2栽1.4万蔸的3个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其中667 m2栽1万蔸与667 m2栽1.6万蔸的处理有显著差异,与667 m2栽1.8万蔸的处理有极显著差异,667 m2栽0.8万、667 m2栽1.4万蔸的处理与667 m2栽1.6万的处理无显著差异,与667 m2栽1.8万的处理有极显著差异。
2.2 植株性状
株高在120.3~129.5 cm,株型较紧束,叶片直立、浓绿,无杂株。见表5。
2.3 经济性状
667 m2有效穗没有太大的差别(16.75万~17.73万),总粒数在279.52~307.78粒,实粒数252.8~288.2粒,结实率88.74%~93.63%,理论产量962.87~1131.1kg/667 m2。见表6。
2.4 生育期
3月31日播种,5月9日移栽,8月8日始穗,8月15日齐穗,10月8日成熟,全生育期191 d,其中0.8万蔸/667m2始穗期、齐穗期延迟1 d。其他无差异。见表7。
2.5 分蘖动态
667 m2基本苗根据栽培密度不同在4.8万~9.2万,最高苗在24.88万~31.68万,分蘖率在336.52%~519.64%,667 m2有效穗差别不大,成穗率在53.21%~68.89%。见表8。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甬优538”在武陵山区海拔500 m左右地区种植,适宜667 m2种植密度在0.8万~1.4万兜,最佳667 m2种植密度1.2万兜。
(责任编辑:刘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