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经济结构转型发展下企业治理模式的对策
2016-05-30彭卓义
彭卓义
【摘要】本文对经济结构转型期的企业发展与管理概念进行了简要的阐述,然后在此基础上对经济结构转型发展下企业治理模式的相关原则以及作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然后提出在经济结构转型发展下完善企业治理模式的相关对策,以便建立和制定适合本地区企业治理模式,促进企业的稳健发展。
【关键词】经济结构;转型发展;治理模式;相关对策
随着近年来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我国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适应相关变化,均采取了一些措施和相关对策来改善企业治理。我国企业在经济结构转型的过程中会遇到多种问题,这就需要企业管理者在管理的过程中确保自身观念与时俱进,主要目的在于能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最新的形势,并不断地学习新知识。企业治理是组合管理型较强的学科,可以在管理的过程中快速地适应新形势。为了确保我国的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建立适应经济转型发展下的企业治理模式,企业治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因此,提高企业治理效率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企业转型,提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企业治理概念及现状
(一)企业治理
企业是我国市场经济的市场主体,企业转型发展主要是指企业经营方向、模式、组织以及资源配置方式出现整体性的转变,最终最大限度地赢得发展过程中的竞争优势。企业治理的主要目的是对组织资源及经营活动进行有效配置,并摸索出企业管理理论、方法以及技术,从而建立经济结构转型发展过程中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并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二)企业治理现状
1.治理水平有待提高 随着我国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对不断变化的大环境,也逐渐增加了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从本质上来讲,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是企业之间实力的直接较量,需要不断地提高企业体制的合理性和企业的管理水平。目前我国一部分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其中主要包括企业治理的目的及概念不明确,过于陈旧的企业管理思维、管理方式以及监管体制。并且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不流畅的生产环节和闭塞的生产活动,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之间缺乏紧密的系统性关联,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中的七个维度不能有效统一和协同。除此之外,我国企业治理的过程中缺乏常态化日常监管,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没有较强的执行能力,绩效测量设计不能结合实际,企业资源配置与企业战略不能有效协同,治理缺乏系统性和协同性非常明显。这些问题的普遍存在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企业的有效运作及持续健康发展。
2.适应性较弱 现阶段我国一部分企业在管理过程中采用的经营策略为“零库存”,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脱节,很难实现“零库存”,造成客户的抱怨和内部的扯皮推诿。这是没有利用互联网+并缺乏各相关部门协同性的结果,没有足够地重视企业市场与生产部门之间连接。如果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而过程中,生产部门仅仅只关注生产环节,并且若企业的市场销售部门没有及时地反映销售情况,便会容易导致公司产品在生产和销售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堆积现象。发生此类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市场需求的不定,如果企业生产及销售环节之间的衔接不能跟上市场的变化,没有做到精准生产,那么就会使得企业的滞销产品会在一定程度上占用企业的资源,库存增加,浪费企业的管理费用。并且这种情况的发生也能说明企业在经营和管理的过程中没有对物流进行深层次的理解,没有将大数据用于物流管理。
二、企业治理模式在经济结构转型发展下的原则及作用
(一)原则
1.坚持可持续发展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地区在发展的过程中均是粗放型的增长模式,也就是主要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来实现,这种增长模式难以在企业未来的发展中持续。这就要求企业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同时兼顾短期目标与长远利益的相结合,从而才能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正确地处理经济与自然的关系,最终实现我国经济、社会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
2.比较和竞争优势 企业治理模式在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应该综合地考虑到所在地区的具体资源禀赋、地理位置以及优势和劣势等具体指标,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比较优势的相关理论,帮助企业找准自己的发展定位,然后在充分地发挥企业现有优势的基础上制定出适合本地区企业发展的方向及重点。从而能进一步推动产业的升级及转型,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3.创新技术 经济发展也意味着技术的进步,技术能有效地推动经济持续增长,但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现代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结构实现转型的前提是条件便是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并在先进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坚持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同时要建立及不断地完善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科技创新机制,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利用先进的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引入互联网+模式不断地对产品和技术结构及销售进行优化,最大限度地提升产品升级,不断地增强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
4.经济效益 在以经济结构转型发展下的企业治理要把经济效益作为其发展的前提,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可过多的占用资金,或者采用消耗大以及大量积压产品的形式来提高经济的增长速度。需要在企业治理中不断地建立和完善低投入、高成果的现代经济增长方式。
5.社会效益 国家和地区的发展不能仅仅注重经济效益的提高,也需要在经济效益提高的同时不断地提高社会效益。企业治理模式在产业转型的过程中,必须要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主要目的在于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如此才能在一定程度上确保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
(二)作用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但也随之产生了许多问题和缺陷,其中包括恶性竞争以及低劣的产品质量等。因此,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就必须选择转型发展,并且不断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除此之外,企业治理在企业的发展中越来越明显,高水平的企业治理模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进一步规范我国市场的秩序,对企业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从而确保企业之间的正常竞争。而对于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违法违规现象则需要进行坚决打击,不断地提高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守法以及护法的意识和基本观念,并且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严格遵循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并按照国家政策促进企业的转型发展。
三、企业治理模式对策
(一)改变传统观念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是粗放式的经营管理,因此在经济结构转型的背景下需要摒弃传统粗放型经济的发展模式。在改变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改变的是传统认为高投入才能产生高产出及高收益的落后思想,不断地创新改革发展的观念,跨越传统思想的障碍,并且广泛地吸收各界人才转变模式,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在经济结构转型发展下的企业治理模式只有打破了传统观念,才能引进更为先进的管理理念,以便更好地促进产业转型。
(二)调整体制机制及政策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除了调整产业结构及转型升级外,也需要相关的体制机制能与宏观政策相适应。目前我国企业的考核评价机制大多只重视总量指标,没有对结构指标引起足够的重视。除此之外,金融政策、财政分配以及资本市场规则等政策无法适应经济结构的要求。因此,为了促进企业治理发展就必须进一步改革资源配置等相关体制,确保财政、金融以及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机制倾斜于更为优势的产业,并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鼓励创新,进一步提升产业的竞争力。并且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本市场资源配置以及创新作用,不断地强化产业规划及相关政策的约束力,主要目的在于确保产业转型升级能满足科学发展的相关要求。
(三)优化产业结构
企业在经济结构转型的过程中应该根据不同的地区、产业以及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类规划、指导以及推进。具体的方式便是退出高污染及高能耗的传统夕阳产业;转移可以通过技术改造节能降耗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引进新的技术、项目以及产业,来促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以及企业的创新能力等。确保产业在转型和升级过程中的科学性,并最大限度地提高产业的竞争力。
(四)发展新技术产业
为了确保经济结构转型发展下企业工商管理,我们可以在传统经济类型的基础上,对有利于改善投资软环境、发挥区域优势的第三产业等进行扶持,进一步发展新技术产业。
结束语
在经济结构转型的过程中为了促进企业的发展,就必须要深入地研究我国经济的发展战略和方式。本文对目前我国企业在治理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浅显的研究,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合企业发展的治理模式的相关对策,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经济的高效平稳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冰玲.谈经济结构转型发展下企业工商管理模式的对策[J].经济视野,2013,22(16):50-50.
[2]李忠良.探讨企业系统化工商管理模式[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09(10):121-122.
[3]刘建伟.企业系统化工商管理模式创建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3,11(7):43-44.
[4]范桂萍,王瑶.刍议企业系统化工商管理模式的构筑方法[J].商场现代化,2013,16(7):99-100.
[5]姜鹏程.企业系统化工商管理模式创建研究[J].商品与质量(科教与法),2014,12(8):27-27.
[6]武全胜.企业工商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及管理模式探索研究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2(23):6530-6530.
[7]张莉艳,高闯.管理模式的“适应性效率”标准--一个来自比较管理的解释[J].经济问题,2015,09(3):13-17.
[8]李刚,张学龙,肖阳等.企业系统化工商管理模式创建研究[J].现代营销,2013,23(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