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育教育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的渗透

2016-05-30吾金多吉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2016年1期
关键词:德育教育渗透信息技术

吾金多吉

【摘 要】小學教育主要是养成教育,一个人能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思想品德,关键在于小学阶段的教育。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过每一件事,每一项活动,每一节课,长期熏陶才能形成。信息技术学科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具有工具性、实践性很强的特点,因此大家往往只注重计算机操作方法和技能的教学与训练,而忽视了它的德育功能。其实,信息技术课同样也可以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那么,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觉得可以从信息技术课本身的特点出发,在平时的上机训练和知识的传授中不知不觉的渗透德育教育。

【关键词】信息技术;德育教育;渗透

育人要从小抓起。今天的少年,是21世纪国家的栋梁,担负着振兴中华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他们好比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才能发育滋长,使他们在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成为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勇于献身的一代新人。他们能否健康成长,这关键是靠人的培养。小学教育主要是养成教育,一个人能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思想品德,关键在于小学阶段的教育。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过每一件事,每一项活动,每一节课,长期熏陶才能形成。信息技术学科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具有工具性、实践性很强的特点,因此大家往往只注重计算机操作方法和技能的教学与训练,而忽视了它的德育功能。其实,信息技术课同样也可以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那么,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觉得可以从信息技术课本身的特点出发,在平时的上机训练和知识的传授中不知不觉的渗透德育教育。

一、注重常规,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美国教育学家威廉·詹姆斯有一句名言:“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是多么的重要。信息技术教学在很多学校都已经大部分或全部在多媒体机房中进行了,如何让学生养成文明使用计算机,爱护机房设备和卫生环境的良好习惯。

所以要让同学们养成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既要从早抓起,也要注意从点滴做起,持之以恒,相信一定能让同学们养成良好的机房使用和卫生习惯。

二、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意识

良好的道德意识包括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合作意识等等,在传授信息技术知识的同时,联系实际,加强对学生良好道德意识的培养。

三、加强引导,培养学生健康的信息意识

网络化的信息技术教学已经非常普及的今天,我们课堂素材、模板及知识的获取很多都要依靠计算机网络,同学们课堂接触网络的时间日益增加,对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道德及文明素养呢?

我觉得堵不如疏,只有引导他们正确的认识到网络的危害性以及如何让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帮他们树立起健康的信息意识,才能真正解决上网问题。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介绍有关中小学生因沉迷于电脑游戏而酿成的悲剧事例进行教育,让学生认识到网络的负面作用,网络传播的文化、信息垃圾对学生的毒害和影响,培养学生鉴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抵制黄色、反动、封建迷信信息以及各种低俗信息的侵害,培养学生的道德自律和遵纪守法的意识,正确利用网络去认识社会、接触社会、获取知识。,另一方面,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网站和一些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健康的论坛,并教给他们上网的方法和技巧,以及提高他们对有害信息的识别能力、抗干扰能力和免疫力,才能让他们真正做到遵守网络规则、网络道德,做遵纪守法的好网民。

网络资源丰富多彩,可借鉴和利用的东西很多,作为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完成作品时,可参考网上信息,但不可照抄照搬,不能完全没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

四、培养学生的集体协作精神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教育“四大支柱”之一是“学会共同生活”。现在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养尊处优,从小缺乏与同伴和谐相处的能力,有些迷恋于计算机游戏、网络,养成孤僻自大,同时又缺乏自信的双重性格和心理障碍。如果我们的教育不注重交往与协作精神的培养,他们走上社会,会因为缺乏协作精神而难与他人共同生活学习和工作。

五、责任感的培养

当今社会要求人们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在学习FLASH时,我做了“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和“远离网吧,珍惜前程”的动画,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

(一)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生命负责、生命只有一次,而中学生正值一生的黄金时期──青春期。因此,应该倍加珍惜,要让这朵生命之花开得更加鲜艳,平时要懂得爱护自己的生命,不要做有危险的事情。对自己的身体负责,一副健壮的体魄是学习和将来工作的根本;对自己的时间负责,时间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过去的时间就不再属于自己;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良好的言行造就良好的品德,只有不断优化自己的性格,提高自己的品行,加强自身的修养,才会增强自己的责任感,对自己的前途负责。

(二)对别人负责。人是社会的组成因子,每个人随时都要处理与他人、与集体、与社会的关系,现代社会最强调团结、协作的精神。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观念,社会才变得融洽、和谐。同学之间要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团结友爱,尊敬老师,对同学负责、对老师负责。

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社会系统工程,虽然信息课每周只有一节,但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只要我们能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我们的学科教学工作中去,学生就能在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德育教育,就能帮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使他们成为合格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张颖.信息科技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2).

[2]吴刚.信息技术教学呼唤道德教育[J].中国电化教育,2001(4).

[3]鲁洁,王逢贤. 德育新论 [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4]薛维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德育教育渗透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