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牧区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

2016-05-30余田才

新课程·中学 2016年2期
关键词:牧区表达能力言语

余田才

从事牧区汉语教学多年,有个问题始终困惑着我,平时授课,不管是讲解课文,还是归纳文意,学生即便不能很流畅、准确地表达,但只要我稍做引导、提示,他们就能马上做答。可是在真正的语言实践应用当中,学生面对同样的语言性问题,却显得无所适从,甚至一片茫然。

前后反差如此之大,不禁让我产生怀疑:是我的教学方法不对,还是另有其因?今后的教学当中,我该怎么教,教他们什么?

带着这些问题,通过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与反思,终于明白,对于牧区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语言是他们最大的障碍,而语言的运用能力更是他们最大的弱点。所以,我们的教学,尤其是汉语文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或者说言语的组织与表达能力。

言语是人运用语言材料和语言规则所进行的交际活动的过程。即听、说、读、写,这些听、说、读、写的活动,就是作为交际过程的言语。语言即“话”,言语即“说”。通俗地讲,汉语文教学,就是教给学生如何组织好并完整流利地表达汉语言。

在日常生活或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见如下“言语”:学生之间相互打架,一方会跑过来说:“老师,他我打!”问家庭情况时会说:“我家四个人有,爸爸一个有,妈妈一个有……”“我的家乡公里30有。”等。问学生:“吃饭了没有?”学生答:“饭了。”问学生:“门开了没有?”答:“门了。”诸多妙语,其实就是在很大程度上受其母语的影响。另外,在课堂上的提问,更多情况下,是学生在答对一两个词时,我们过早地“引导”他们说下去,或是我们高兴地把答案说了出来,没有给学生表达机会或思考空间。

由此可見,在牧区汉语文教学中,我们教给学生的不仅是文章内容、运用的修辞、写作手法等,更多的是要教给学生应该怎么去说话,怎么把想说的话流利地表达。故应该多创造“言语”的表达机会,多让学生说话,所以,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创设语言运用,培养听、读能力,加强写作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

一、创设语言运用情境

1.教师提问法。教师可在上新课之前,根据课文内容给学生留些简单的或较有深度的题,让学生来思考,并试着归纳再作答。如讲《背影》一课,我留给学生的问题是:

(1)这篇课文主要描写的内容是什么?(确定课文里的人物及发生在他们之间的事再作答)

(2)父亲对作者的关爱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3)课文当中“背影”总共出现了几次?我流了几次泪?试用简短的字词做归纳。(如“难忘背影”“伤感之泪”)

如上问题提出后,要调动全体学生来思考并积极回答,切忌教师过早或过急提示;不管学生对错,要等学生完全说出来后,再做纠正、补充,并要求学生再次明确答案(复述),并适当地鼓励表扬学生。

2.学生自行探讨法。教师在授课前或授课过程当中,留些相关问题给学生,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归纳作答。如《秋天的怀念》一文,在明确课文内容的前提下,提出问题:母亲对“我”的爱是如何具体体现出来的(动作、语言、肖像、心理等描写)?学生在明确后可让他们在课文中找出具体的描绘语言并回答出来。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学生相互提问法。在学习过程中,可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行设计问题,并相互提问(教师可稍做引导)。

二、培养听、读能力

经常利用课堂或课余时间,多给学生读些内容简单、学生感兴趣的文章,读完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或让其归纳故事内容。如《抗震救灾英雄少年》以及民间故事《阿古顿巴》《说不完的故事》《朗萨》《尼曲桑布》等书。此外鼓励学生多看课外书,也可以给学生介绍趣味性较浓的故事书,通过多读,使学生开阔语境视野,增强语感能力。

三、通过提高写作水平,增强汉语表达能力

对于牧区学生来说,写作也是他们最头疼的事情,写出来的作文,可以用“短小无聊”和“惨不忍睹”来形容,所谓的作文仅寥寥数语不说,错别字、语病等根本让你无从下手。面对此景,我就要求学生写周记,不作字数限制,但要求语句通顺、感情真实。每次的周记尽管只有寥寥几行,但我都是认真、仔细地批阅,不放过任何一个错别字或一句病句,并给学生详细地改正,有时也会当面批改,给学生纠正或提议。这样一来,学生的写作能力逐渐得到提高,同时也大幅度增强了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

总之,牧区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也是一项长期的、有计划、有步骤进行的工作,需要我们汉语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积极探索和不断完善。

编辑 韩 晓

猜你喜欢

牧区表达能力言语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吕魁:难以用言语表述的特定感受
试析藏北牧区的“盐语”民俗①
创新写作教学,培养表达能力
谈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藏北牧区圈窝饲草种植及应用前景
加强联想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高寒阴湿牧区羊痘病防治
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关于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