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过程中中小学生逆反心理探析

2016-05-30石月英

亚太教育 2016年10期
关键词:逆反心理中小学生语文教学

石月英

摘 要:逆反心理在中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且比较棘手,是语文教师常常“遭遇”并且直接影响语文教学工作效果的难题之一。逆反心理有多种表现,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也有多种,从语文教学过程探析中小学生的逆反心理,正确认识中小学生的逆反心理,并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以应对,是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以一个更加健康的心理状态成长和学习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中小学生;语文教学;逆反心理;影响;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4-0243-02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青少年中常会出现个别人就是“不受教”、“不听话”,有叛逆心理,常常与教育者“顶嘴”、“对着干”。这种与常理背道而驰,以反常的心理状态来显示自己的“高明”、“非凡”、“独特”的行为,往往出自于“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在中小学生中尤为明显。就课堂教学来说,学生对于某一科目的偏科,甚至厌恶去学习某些科目,或者对教师的某些观点持相反的态度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逆反心理。

一、语文教学过程中中小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中小学生的逆反心理有多种表现,逆反心理的表现,从某种角度反映了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以及学生对教学提出的新的要求。

(一)学生对语文老师的抵触态度

在中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许多老师认为,现在的学生是“越来越难教”,“越来越难管”了。的确,在语文老师眼中捣蛋调皮,爱闹腾的学生,不是今天犯个错就是明天犯个错。老师对其进行批评指正,有的学生表面顺从,实际上一会儿就忘,照犯不误。有的学生则和老师对着干,完全不顾后果。

(二)学生对现有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反感

逆反心理是由许多心理因素综合产生的一种心理现象,逆反心理的动因之一是“好奇驱动力”,即对新的事物和新的方法产生浓厚的兴趣,对旧的事物和旧的方法产生厌倦的情绪。中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也存在着“喜新厌旧”的心理因素。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落后,都会使教师无法更加科学合理并高效地组织教学。面对一成不变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学生会提不起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也是在所难免了。

(三)学生对教师的讲解和课本持怀疑态度

学生对教师的讲解和课本持有怀疑的态度,不再不加考虑地全盘接受也是逆反心理的一种表现。

例如在讲解《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教师提出怎样看待作品中人物形象这一问题,大多数同学对菲利普夫妇的自私、虚伪、贪婪持批判态度,但有一少部分学生却持相反的态度,他们对菲利普夫妇是同情的,他们并不认同大多数学生的观点。这种怀疑态度如果加以正确的引导,就会促使学生对课文有更加深入的理解,积极地去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但是这种心理如果引导不当,就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甚至会故意唱反调,从而产生“知识抗体”。

二、语文教学过程中中小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所有问题的产生都有其原因。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中小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有很多,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

(一)主观原因

1.学生身心发展的变化

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较快,他们的自我意识较强,青少年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视角已由单一化的正向思维朝着逆向思维、多向思维或发散思维等方向发展,这就为逆反心理的产生提供了很大的可能性。他们为了表现自己是“非凡”的,对任何事物倾向于持批判态度。他们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由于他们担心外界无视自己的独立存在,于是就产生了用各种手段和各种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的对立情感。

2.学生认知水平的偏差

在认识发展的过程中,中小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和独立性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还是不够成熟,再加上中小学生缺乏足够的经验,不懂得用历史的和辩证的眼光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易受社会各种思潮的影响,产生很大的主观随意性和盲目性。

(二)客观原因

1.部分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个人素养不高

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个人素养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心理状态,教师的言行甚至会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然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有的语文教师教育观念比较陈旧,知识面较窄,知识结构相对单一,在教学工作中经常会出现牵强附会、前后矛盾、难以自圆其说的现象;有的则教学科研能力不足,出现只会照本宣科或者“有理说不清”的状况;有的因为形象不佳,缺乏教学工作者应有的威信,由于言行不一、作风败坏而导致学风败坏。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小学生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常常表现出对教师的不屑一顾。

2.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恰当

教学工作者采用过时的或脱离实际的教学内容,不仅会使教学效果的实现效率降低,而且很可能会使教学走向反面。同样,对于呆板的形式和老套的方法而言,即使教学内容得当,也很难引起学习者的兴趣。

例如在讲解课文《苏州园林》时,其教学目标之一是:了解苏州园林在设计和建造上的独特之处,进而得到美的享受。这个教学目标的实现,对于南方一些学校的学生来说很容易,因为受环境的影响,他们对于园林的构造非常熟悉,并且有条件接触到真实的环境。而对于北方学校的学生来说,没有实际条件,他们对于园林的构造并不熟悉,学习这篇课文仅从文字描述去体会园林之美,恐怕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语文教师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收集丰富的课程资源,借助教具,利用课本以外的资料信息丰富课堂内容。如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教学,通过图片的展示,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园林之美。

3.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不得当的教养方式、不完整的家庭结构、家长的个人素养以及不良的家庭氛围,都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4.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的思想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从国内情形来看,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在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不断侵蚀着学生的心灵,网络信息带来的负面影响与学校的正面教育形成强烈的反差,所有这些都有碍于学生的成长和学习,会促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从国际上来看,中小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和理解问题的能力还不够成熟,因此他们会盲目接受外国的文化观点,形成认识上的偏见和反差,进而强化了心理上的逆反倾向。

三、纠正和预防学生逆反心理的对策

在中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产生的逆反心理不是教学的必然性结果,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产生的偶然性结果。只要我们有针对性地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就能扬长避短。具体措施如下:

(一)正确把握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是复杂多变的,同时又是有规律可循的,他们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可变性以及个别差异等。如果教师和家长能够把握其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采取适当的方法对孩子进行教育,就能使孩子健康、稳步地成长。

(二)不断提高语文教师专业素质和个人素养

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个人素养对语文教学工作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要严加考核,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素质,科学评估语文教师的工作业绩,促使他们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以良好的职业道德管理学生,以高尚的情操影响学生,做到真正的以身作则。

(三)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首先,要保证教学内容具有完整性和实践性,在中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常常存在一些脱离实际的教学内容,而且有一些文选因为删减部分内容而引起了不少争议。这就需要教育教学工作者进行探讨和研究,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教材,同时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不断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

其次,要促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传统的课堂教学,如“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虽然使所学内容系统化,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青少年的要求,因此,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必须不断突破和创新,才能保证课堂教学有效实施。

(四)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氛围

任何教育教学活动都不是独立于社会之外而存在的,不论是社会环境还是家庭氛围,都会对语文教学产生影响。从社会影响的角度来讲,目前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与我们的书本教学内容确实存在不少差距,产生了许多不利于我们语文教学工作开展的因素。因此,我们要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使青少年接受正规的教育,抵制那些腐朽,败坏学风的思想侵蚀学生的心理。

从家庭环境来看,和谐的家庭氛围,完整的家庭结构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所以,学校教育要和家庭教育保持协调一致,教育工作者要和家长积极地配合,为把孩子教育好而共同努力。

四、结语

逆反心理不但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还会影响到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针对逆反心理的多种表现,需要提出相应的对策去消除逆反心理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因此,作为语文教学工作者不仅要了解学生,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更重要的是要了解自己,不断完善自己,使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为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做出切实的努力和贡献。

参考文献:

[1]教育学基础[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9).

[2]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6).

[3]郑确.青少年逆反心理[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2).

[4]胡红梅、王志强.对学生逆反心理的思考[N].江西:景德镇高专学报,2003-9-18(3).

[5]颜玉兰.学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及对策[N].湖南: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8(3).

[6]张景华.新形势下学生逆反心理的矫正对策[J].山东省济南市:当代教育科学,2003,(15).

猜你喜欢

逆反心理中小学生语文教学
试析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要素库及权重分析
浅析中学生逆反心理
陪读现象产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浅谈凉山彝区中小学“学困生”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