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风景园林创作中引入可拓学方法探讨

2016-05-30潘曲波

决策与信息·中旬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风景园林模式现代化

潘曲波

[摘要]在风景园林规划创作过程中,不仅要体现现代化的生活方式,还要体现现代化的艺术特点,这就需要园林设计人员将传统的园林文化与艺术元素融入到现代化的设计当中,并且积极应用一些先进的设计方法,实现园林设计的创新。可拓学属于数学逻辑范畴,是一种数学推演法,这种方法通过将构成事物的要素拆解、转换,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且具备多种形式模型,在推演过程及结果当中都是由文字与一些数学的逻辑符号所构成,从而清晰地展示整个思维过程。目前,可拓学思维已经逐步被应用到园林设计当中,本次分析了可拓学的一些基本模式,现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现代化;风景园林;可拓学;数学逻辑;模式

前言

现如今,我国的风景园林行业发展速度极快,并且正从传统的风景园林逐渐向现代化的园林发展。在创作风景园林方案的过程当中,创作人员大多会通过使用一些方法来制定设计方案,例如:借助计算机功能来对数据进行分析;通过手稿的形式进行设计构思;通过模型开展试验等,有了这些方法的辅助最终完成了整个园林设计的方案。在诸多辅助方法中,可拓学的应用属于最为广泛的一种,这种方法由各类逻辑符号组合,形成文字、数字等,能够帮助设计人员清理思路、记录思维或者提供设计策略的作用。

1.可拓学的原理及特点

1.1基本原理

可拓学的核心思想和解决矛盾的基本原理包括三个:首先,转变矛盾问题条件,让新条件和原问题目的相容之后,将矛盾问题逐步转化成了相容问题。其次,改变问题目的。重新找一个包含了原目的的目标,新目标和原条件形成相容,从而解决矛盾。最后,同时改变条件和目的,新目的中蕴藏有原目的,且与新条件构成了相容,则接触矛盾,这是可拓学用于解决矛盾问题的核心思想[1]。

1.2特点

可拓学的应用目的主要是用来研究矛盾问题,其经典在于研究事物数量的关系以及空间形式,可拓学弥补了纯粹数理逻辑中的不足,将事物的名称与特征等引入可拓学特定的形式及载体当中,当矛盾问题出现时,可通过调整可拓学形式、载体要素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其中,“基元”属于组成可拓学的基本单元,也是基本特点。基元可以将事物的特征拆解、罗列而成,而罗列的特征可用新的特征交换原有的矛盾特征,从而将矛盾消除。可以说可拓学能够将人们解决问题中的思维进行总结,然后凝结所有的思维模式成为逻辑表达方式,便于掌握及应用[2]。

2.可拓学思维模式的应用

2.1菱形模式

菱形模式属于先发散后收敛的可拓学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包括发散性与收敛性两种思维阶段。发散树可以将园林设计的要素系统地进行分解,为设计人员展示多项设计的发展方向,帮助设计人员提供设计思路;收敛思维过程需要有条件及目标才能够实现,且收敛方法较多,一般情況下,可拓学中会用组合链、优度评价等方法来收敛发散树。总之,菱形思维模式能够帮助设计人员挖掘事物的更多潜能、集思广益,并且将设计人员的思维过程整体、系统的记录下来,便于设计人员反复研究核对。

2.2逆向思维

站在创造学角度可以看到,逆向思维包括了属性逆向、原理逆向、方向逆向以及方法逆向四种,在可拓学当中逆向思维也可以分为四种。第一,针对物。这种思维模式主要通过尝试以物体某个特征的相反特征来解决问题,就是反物元与非物元的方法。其中,反物元思维用物元模式表达是M=(O,C,V),M1(O1,C,V1),当M=M1一时,则M与M1关于同一特征量互为对立,那么M与M1则互为反物元。对立值是指黑色与白色、正面与反面的这种一一对应值,若换对立值则可实现目标,通过反物元模式来找到解决的方案。反物元与非物元的原理相同,其区别在于反物元特征量值是取一个对立值,而非物元的特征量值是取其自身的所有值。第二,针对事。通过逆事元方法推导,这种思维模式的核心是尝试用和原事件相反的动作来解决矛盾。假设设事元A1=(O1,C,V1),A2=(O2,C,V2),当A1与A2互为逆事元则记作A1=A2-1,此时若A1无法实现则A2可实现,就可通过逆事元模式来找到解决矛盾的方案。第三,通过逆变换思维模式找到解决矛盾的方式。假设对象Γ,Γ可以是一个基元,也可以是基元集合、论域,如果难以找到变换T使TΓ=Γ时,如果存在T-1使T-1Γ=Γ,那么只要变换T就可以实现。第四。逆蕴合的思维模式主要为蕴合与逆蕴合,这种思维模式主要用于分析事物之间的关系,探索事物的互相转化利用时常常应用。

2.3共轭思维

可拓学当中的共轭关系包括了软硬、虚实、潜显以及负正4对对立等概念,在特定的条件下各关系存在有中立的部分,这一部分主要描述物质结构及组成。有学者认为4对对立概念在所有物中可深刻展示出物发展的变化本质,并且在一定的条件下共轭部分可实现互相转化,可方便设计人员能从中找到解决矛盾的关键。

2.4传导思维

所谓的传导变换思维是指,在对某个对象进行变换后导致另一对象发生变换。在可拓学当中传导变换可以描述为:当存在某一对象Γ,变换ΦΓ1=Γ1依然无法解决问题时,若Γ1-Γ2,则可以找到变换TΦ (ΦTΦ),TΦΓ2=Γ2,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可拓学中的传导思维模式主要强调严密的逻辑关系,通过转变某环节中的要素或者转变相应传导效应将原有矛盾问题转变成为非矛盾的问题[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风景园林的创作设计过程中,应当积极借助其他学科成果,加上自身的设计技术来进行园林创作,把可拓学原理充分应用到风景园林创作中,可以让创作思维过程变得更加有章可循,使设计人员的设计思路越加清晰,通过这种清晰的思维模式,有助于研究出新的创作思路与方法,能够帮助设计人员更好地进行园林创造。所以,设计人员应当从基本原理着手,不断学习更多的可拓学知识,让更多的矛盾问题得以有效解决,为设计者提供更多新颖的创作思路,提高风景园林的创作效果。

参考文献

[1]梁田.展现地域自然景观特征的风景园林文化[J].中国园艺文摘,2014,15(06):145-146.

[2]张强.小议风景园林的设计创新[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10(28):53.

[3]徐思婧,朱建宁.在风景园林创作过程中引入可拓学方法[J].中国园林,2015,31(05):85-91.

猜你喜欢

风景园林模式现代化
边疆治理现代化
欢迎订阅2023年《风景园林》
风景园林工程施工技术中常见问题思考
GIS相关软件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
探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构成艺术的应用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